龔晴皋

龔晴皋,名有融,字晴皋,號綏山樵子、拙老人、避俗老人、退溪等,四川巴縣西里冷水場(今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岩鎮)人,祖籍四川營山縣城北木星庵,重慶古代歷史上最傑出的本土藝術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龔晴皋
  • 字號:名有融,字晴皋
    號綏山樵子、拙老人、避俗老人等
  • 民族族群:滿
  • 出生地:四川巴縣西里冷水場
  • 出生時間:1750
  • 去世時間:1825
  • 主要成就:重慶古代歷史上最傑出的本土藝術家
  • 性別:男
簡介,書法,畫作,文學造詣,個人評價,家族成員,後世紀念,

簡介

龔晴皋自幼隨父龔士模、叔父龔士楷,由四川營山縣遷入巴縣。
龔晴皋自幼好學,愛好書畫。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舉人。龔晴皋被選任山西崞縣知縣。
以往新官上任,有地方官商照例饋贈厚幣致賀的陋規,他到任時,拒收賀禮,博得縣民交口稱道,他在任三年,勵精圖治,清廉自守。有一次撫軍來縣視察,隨從人員眾多,需求苛刻。龔晴皋考慮到如供應鋪張,勢必加重人民負擔,心中很覺不忍。於是不理會他們的無理要求,決定從簡接待。撫軍隨從平時狐假虎威已成習性,根本不把這七品縣令放在眼裡,便放肆地在衙中哄鬧起來。當時龔晴皋正在用餐,吃的是素菜淡飯,便不慌不忙地端著飯碗對他們說:“此吾所自奉,共食何如?”眾人無言以對,只好悻悻而去。第二天,撫軍呼喚從人準備起程,但左右侍從都故意走開,不來侍候,藉此給龔晴皋一個難堪。不久,龔晴皋便被調任到邊遠苦寒的石樓縣,他明白這是撫軍有意報復,深感宦海風波險惡難測,遂告病回鄉。離任之日,縣民攀轅泣送,後來大家懷念龔晴皋為官清正,在當地為他建立生祠。
龔晴皋
龔晴皋回鄉以後,在冷水場灘口購置薄田20畝,築茅屋數間定居。宅前流水迴環,山石縱橫,自成幽趣。他將碾房改為書齋,題名“碾齋”,並在灘口石壁上鐫“退溪”二字,又將居室騰出一半作課讀學生之用。他知識淵博,誨人不倦,遠近慕名而來的學生絡繹不絕,以致室無隙地。後又來一學生向大成,因見課室不能容納,便自願在灶房裡學習,使龔晴皋很受感動,格外盡心教導。過了一年,向大成考中秀才,名列第一。

書法

龔氏書法亦學王、歐,出於家學,但後來他又取法碑書,清代書法家郭尚先評其書“作大字縱橫有奇氣,當其合作,往往似通明鶴銘”,可以說龔書是碑帖交融的產物。
龔晴皋《行書七言聯》龔晴皋《行書七言聯》

畫作

至今仍有上千幅書畫作品傳世。晴皋書畫縱橫恣肆,雄奇壯闊,極具抒情性。

文學造詣

龔晴皋並工詩,推崇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的詩文。他主張效法古人應求其精神,不要生搬硬套,應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有《退溪詩集》傳世。

個人評價

龔晴皋以詩、書、畫名於世,以至在重慶和四川民間一度流行“家無晴皋畫,必是俗人家”之說。《巴縣誌》稱他為“縣三百年來極高逸文藝之譽者”。
龔晴皋

家族成員

父:龔士模,清乾隆二年(1737年)進士,官至雲南迤西兵備道,墓在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鎮深坑子,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尚存。
叔父:龔士楷,清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
堂弟:龔有暉,字旭齋,秀才,能書善畫,聲名僅次於龔晴皋,時人並稱“二龔”。他的書法循龔晴皋規範而用墨較濃,畫著色花鳥有石田風韻,其作品流傳多於龔晴皋。今重慶市博物館及巴縣文化館均藏有二龔作品。

後世紀念

龔晴皋墓位於重慶市大渡口區跳磴鎮南海村7社九字岩。在長江北岸的山坡上,該墓原為一座石囤土墳冢前帶碑樓式清代墓葬,在沒有被毀壞前,墓前有石桌、石凳、石欄桿、香爐等,氣勢恢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