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家銘

龔家銘 1950年生,傣族。雲南梁河人。1990年畢業於中國函授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大專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家銘
  • 國籍:中國
  • 民族:傣族
  • 出生地:雲南梁河
  • 畢業院校:中國函授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大專班
  • 主要成就:獲2004年雲南省新劇目展演綜合金獎、音樂創作一等獎
  • 代表作品:《蘭嘎西賀》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龔家銘,男,傣族,1950年12月出生於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1990年畢業於中國函授音樂學院。現為雲南省德宏州傣劇團國家一級作曲、雲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德宏州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德宏州傣學會常務理事、傣樂團團長、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雲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在大型傣劇《南西拉》、《冒弓相》、《十二個王妃的眼睛》、《娥並與桑洛》、《蘭嘎西賀》、《刀安仁》、移植傣劇《白蛇傳》、《青蛇傳》、《楊門女將》、小戲《老混巴與小混巴》、《重葬之後》、景頗小歌劇《風雨過後天更藍》、小歌舞劇《買牛》等多部大中小型劇目中擔任音樂創作。其中,《蘭嘎西賀》2002年獲雲南省新劇目獎,獲2004年雲南省新劇目展演綜合金獎、音樂創作一等獎、2007年全國首屆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綜合金獎、優秀音樂創作獎、2007年第四屆“雲南文化精品工程獎”。《老混巴與小混巴》獲1992年全國第三屆戲劇小品比賽優秀音樂獎。此外,有多部曲藝、歌曲、器樂曲在國家級省級文藝比賽中獲獎,代表作葫蘆絲獨奏曲《節日的德昂山》獲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優賞獎,近年被定為全國葫蘆絲五級考級曲。有多篇民族音樂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如《論傣劇音樂的繼承與創新》、《論傣劇南西拉的音樂結構布局及其唱腔》、《傣族音樂的現代化》、《論傣劇伴奏樂器及打擊樂的改革》、《葫蘆絲在傣劇樂隊中的特殊地位》、《葫蘆絲的社會功能的變遷》等。曾改革製作傣族民間樂器“牛角琴”、“筍葉琴”、“丁琴”、“情侶葫蘆絲”以及傣劇伴奏打擊樂器。
龔家銘

人物事跡

龔家銘在上個世紀70 年代,就開始投身到葫蘆絲的製作、演奏和創作當中了。當時生活條件很艱苦,要學習這些東西,不會有師傅手把手地教,但是龔家銘發現街上賣葫蘆絲的老藝人經常在現場製作葫蘆絲,勤奮好學的他一有機會就蹲在老藝人的旁邊,一邊看一邊把製作步驟用心記錄下來,回到家中反覆琢磨,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他逐步掌握了葫蘆絲的製作方法。當時龔家銘在梁河文工隊,同時在這個文工隊的還有葫蘆絲界大名鼎鼎的龔全國,龔家銘和龔全國幾乎同時被借調到德宏州歌舞團,龔全國被留在了州歌舞團,而龔家銘由於縣文工隊不放,暫時留在了梁河。
龔家銘
1979 年龔全國在雲南省創作節目調演中憑藉葫蘆絲獨奏《竹林深處》震動春城,隨著電台、電視台的報導,龔全國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這時候,有一個21 歲的小伙子給他寫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我是梁河糖廠的一名工作人員,名叫哏德全,從小跟著爺爺、舅舅學習過一些葫蘆絲的演奏和製作,我想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演奏、製作和創作水平,想拜您為師。”龔全國收到信後,被這個年輕人的真誠感動了。他回信說:“現在條件沒那么好,你也不可能天天往州里跑,其實好的老師就在你身邊,我知道梁河文工隊有一位製作、演奏和創作都很好的老師,他叫龔家銘,你可以去找他。《節日的德昂山》就是他給我寫的。”過了幾天,哏德全真的拿著這封信找到了龔家銘,兩個人的師生之緣就此開始。
哏德全非常有天賦,由於他學習的進度很快,龔家銘就把他借調到縣文工隊,進一步對他進行輔導,輔導他調音,一開始他做的葫蘆絲音不準,跟樂隊總是合不到一起,在龔家銘的指導下,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了,他們一起演奏了龔家銘創作的葫蘆絲重奏《銀泡下的刀光》、《孔雀神韻》,後來還到州里去匯演,都獲了獎。雲南省廣播電台還來錄過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