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號航空母艦

龍驤號航空母艦

龍驤號航空母艦(英文:Ryujo Aircraft Carrier),是1922年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日本航空母艦總噸位不得超過81000噸。當時日本帝國海軍決定用一大一小兩艘航空母艦組成一支航空戰隊,當時日本海軍尚缺一艘小型航空母艦。因而研發了龍驤號航空母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驤號航空母艦
  • 英文名稱:Ryujo Aircraft Carrier
  • 研製時間:1929-1933年
  • 國家:日本
  • 結局:1942年8月24日戰沉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建造沿革,性能數據,服役動態,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國海軍掀起了一個造艦的高潮。包括日本“八八艦隊”在內的各種造船計畫使得各海軍大國的經濟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了不至於陷入最後的無底洞而把國家經濟拖垮,由英國牽頭,各海軍大國在美國首都簽訂了著名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以條約的形式,將各國的軍艦比例確定了下來,結束了世界上無序的競爭造艦狀態。
由於受當時各國海軍的“主力艦決戰”思想影響,《華盛頓海軍條約》只約定了各種主力艦的比例,並沒有對一萬噸以下的航空母艦作出限制。日本海軍於是利用這個條約漏洞,在1927年度預算中編列了1艘8000噸級的水上飛機母艦,作為即將報廢的老朽的水上飛機母艦“若宮丸”號的後繼艦。1928年又將該艦類型變更為9800 噸級的小型航空母艦。

建造沿革

——龍驤號(Ryujo)
龍驤號由橫濱造船廠建造。1929年11月26日開工,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9日完工。龍驤號的艦橋是在甲板下方橫穿而過的。雖然排水量不大卻能夠容納三十架以上的飛機,一般用來支援登入作戰。建造時的想法是填充受條約限制所剩餘的噸位,故該航母的設計並不成功。由巡洋艦的艦體建造,原設計是建成單層機庫,但在建造中改為雙層機庫。該航母建成後存在武器較弱;穩定性差和超載等問題。在服役後,馬上進行了改裝,包括加強艦體結構,減少大型防空炮數量,改裝後的狀態是:滿載排水量13,650噸,主尺度175.4 x 20.7 x 7米,編制924人,武器為4座雙127mm兩用炮,4座雙25mm炮,24門13mm炮。搭載37架飛機。前甲板升高。在二戰中還增加了更多的防空炮。
1942年8月24日在瓜島戰鬥中命中魚雷和炸彈沉沒。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10600噸
滿載排水量:12732噸
全長:179.9米
船寬:20.32米
吃水深度:5.56米
發動機馬力:65000馬
速度:28節
乘員:600人
武器:4台雙聯裝89式127毫米高射炮、8支25毫米連裝機槍
艦載機:36架軍機,12架備用

服役動態

1937年11月,中國空軍得到情報,日本“龍驤”號航空母艦出現在浙江舟山群島以北大戢洋海面。“龍驤”號是侵華日軍第3艦隊的主力艦之一,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該艦長175米,寬20米,滿載排水量1.3萬噸,能搭載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共48架。它於1933年5月9日竣工,是當時日本海軍擁有的航空母艦中較新的1艘。
大戢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東海和黃海的要衝,扼南北航線咽喉。“龍驤”號停泊於此,對東南沿海中國軍隊的防禦構成極大的威脅,就連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也時常遭到“龍驤”號上飛機的轟炸。日軍自恃擁有制空權,因此儘管處在中國空軍攻擊範圍之內,“龍驤”號航空母艦卻大搖大擺地在中國近海游弋,並且幾乎毫無防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