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山(酉陽縣宜居鄉龍頭山)

龍頭山(酉陽縣宜居鄉龍頭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頭山地處渝東南邊陲的武陵山區酉陽縣宜居鄉境內,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中國土家文化發祥地。

龍頭山海拔高1800餘米,面積4000畝,是酉陽第二高山。東接阿蓬江,西望龔灘、貴州沿河,歷史上曾與佛教名山梵淨山齊名。

每年農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龍頭山香客逾萬,其中不乏來自百多里以外的貴州、湖南、湖北的香客。現有天梯、捨身橋、天生三橋、石林、高山草場和三皇洞飛靈寺、金頂龍頭寺等自然人文景觀。是一處集自然山水、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頭山
  • 地理位置:重慶市酉陽縣境內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重慶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重慶酉陽朝佛聖地,景觀概述,佛教名山,古老傳說,本土餐飲,湖南龍王山,廣西省龍頭山,黑龍江龍頭山,海林市龍頭山,牡丹江龍頭山,貴州省龍頭山,福建龍頭山,植物資源,動物資源,革命老區,人文景觀,

重慶酉陽朝佛聖地

景觀概述

龍頭山開發已建成建觀光步游道、觀景台、垃圾回收轉運站、旅遊公廁、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指路牌、給水設施及市政管網、修復金頂龍頭寺,擴建和硬化進出景區旅遊公路。開發高山草場滑雪、滑草、圍獵等旅遊產品。實現龍頭山朝聖、度假、觀光、健身、民族風情體驗旅遊的功能定位。酉陽仙山,我數第一的整體品牌定位。酉陽第二峰、金頂朝聖、森林探險、民族風情體驗的旅遊主題定位。宜居美景人難賞,龍頭金頂第二峰的旅遊形象定位。

佛教名山

早聞龍頭山曾與佛教名山梵淨山齊名,每年農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都有大量的香客從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前來朝拜,但我一直未能前往一睹芳容。
為更深入地了解佛教在我縣的發展歷史,9日,我特意拜訪了宜居鄉負責人謝太雙,不算是採訪,而是隨意的閒聊。從他那裡我知道,龍頭山是一處集自然山水、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於一體的綜合旅遊聖地。
當天,謝太雙向我介紹了很多古蹟,本來他主要向我介紹的是龍頭山旅遊發展規劃。
次日恰逢端午放假,我們驅車先趕到蒼嶺鎮,簡單休息後由龍頭山休閒山莊的朋友駕車前往龍頭山風景區。
一路都是村級公路,路況不是很好,泥土路面,坑坑窪窪,20幾公里的路程約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山頂。公路的盡頭是石林,石林的後邊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牛羊怡然自得,讓人有一種置身天堂般的感覺。到達龍頭山山頂還得步行3公里,同行的嚮導開玩笑說,拜佛講究的就是心誠。
站在海拔1800多米的金頂龍頭寺,環顧腳下的懸崖峭壁、爛漫山花,有一種山登絕頂人為峰的感慨。這座不知什麼年代修建的寺廟,儘管由於年久失修而垮塌,但修廟時作為基礎的方條石仍然規則地擺放在一起,前來拜謁的香客喝過廟裡的一碗水,仍然不忘到寺旁的羅和尚墓前拜拜,當初這裡的香火盛況仍然可見一斑。

古老傳說

險峻的風光 動人的傳說
跟隨拜佛的香客,我們開始向半山腰的三皇洞進發。手腳並用地通過只能一人通行且陡峭的金刀峽,經過天梯,大夥來到表演雜技時才會見到的“人梯”,每一步都感覺是如此的刺激。
龍頭山的絕險之地,還要數捨生橋,捨生橋為一塊石板放在兩塊巨石上,顧名思義人走上去容易失足丟命。
走完險峻的山道,終於來到位於半山腰三皇洞裡的飛靈寺。寺門上方的牌匾上寫著“觀音殿”三個大字,兩側對聯式地寫著“虛情假意大事皆空,誠心敬佛功德無量”。寺廟有門,但並沒有鎖,也沒有住持,香客和遊客可以自由進入觀賞,或者在觀音殿里打卦許願。觀音殿旁,一眼山泉從三皇洞中潺潺流出。
據介紹,很多香客到觀音殿許願,常常要用瓶子將洞裡的水作為聖水帶走。
相傳,飛靈寺由羅和尚化緣修建。很多年前的一日,羅和尚雲遊到龍頭山,見龍頭山高聳入雲,山腰嵐纏霧繞,便向山腳的農戶化緣,欲上山觀朝霞鋪就的東方琉璃世界和晚霞浸染的西方極樂世界,但村里人勸他放棄此念,說山路上有老虎和白龍攔路,連獵戶上山都常常搭上性命。但羅和尚一心向佛,堅持上山。
經過3個多月的艱難跋涉,羅和尚爬過7座懸崖絕壁的高山,穿過9條急流,歷盡千辛萬苦,到達三皇洞時累得昏死過去。羅和尚甦醒過來時,聽見山泉叮咚之聲,便爬過去喝了幾口,休息一會就覺得神清氣爽了。四顧懸崖峭壁,山花爛漫,清香馥郁。羅和尚覺得這就是他心中潛心修煉的聖地,於是他再次化緣修建了寺廟。
肅穆中釋放靈魂與是否為信徒無關
進入觀音殿內,佛堂映入眼帘:中間佛堂供奉著觀音像,兩旁的佛堂也供奉了幾尊佛像。三支香插在香爐里,寓意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佛像前一個巨大的木鼓上,放著一副頗有歷史的牛角卦,嚮導說這幅卦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過去為一些人占卜用,沒有晨鐘暮鼓,沒有誦經之聲,只有虔誠的佛教徒和聞名而來的遊客在空靈的佛堂前漸漸地釋放靈魂。

本土餐飲

由於前來朝聖的人員眾多,許多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有的賣香燭紙錢,有的家庭烤全羊,不少人從山腳背來苦蕎糕、米豆腐、綠豆腐、米線等當地特色小吃前來叫賣。還有人依託當地藥材資源豐富的特點,擺起了藥攤子,叫賣野生天麻、黃連、大黃、木香、黨參。一位姓勾的老中醫這兩天就賣了3000多元錢。
酉陽縣城賣燒烤的田繼蘭在山上擺起了4個燒烤店,並用工程車拖來發電機發電,她說,上面沒人賣燒烤,如果天氣好,兩天內收入萬元不成問題。
“現在我們的接待能力有限,今年將擴建一下住房,以後收入就更大了。”由於客人眾多,田華攀家共接待了上千名遊客,按人頭每人收10塊,兩天內賺了上萬元收入。在四川瀘州工作的田建波也特意請假前來為哥哥一家幫忙招呼客人,但由於客人太多,6日一家人忙到凌晨3點,仍有許多客人吃不上飯,有的只能用速食麵和所帶的餅乾充飢。

湖南龍王山

龍頭山有一終年不絕的山泉,被稱為龍王涎液,晶瑩甘冽,純淨可口。山泉匯集成溪,自幽深山谷流向山口,宛如銀鉤,斗折曲行,跌宕而下。小溪上曾經有座小橋,橋頭有個天然石洞,口小中空如瓮,泉水滴入洞內,叮咚悅耳,常年不斷,當地人稱之為滴水洞或吊水洞,這就是滴水洞之名的最初來源。整個山谷亦因此成名,被稱為滴水沖。滴水沖似乎不如滴水洞順口,久而久之,村民便將此山沖稱之為滴水洞。
登上龍頭山,只見山脊一片怪石嶙峋,形似龍鱗,嬉藤逐木,神妙多姿,如同天然石畫。立於龍頭上遠眺:西南,碧鏡千面,良田萬頃;東面,木梓、祝融兩山相夾;東北,韶山沖建築群鱗次櫛比;南面,韶峰如柱,直聳雲霄。近處翠綠叢中,陡然兀立一尊高達20米的青色巨石,旁無所倚,大小兩塊毗連,形如母親摟抱孩子在依偎親昵,當地稱為“觀音石”,又名“觀音抱子”。此石頂部平坦,可坐三五人,因在龍頭下,故也有稱登龍台的。
龍頭山龍頭山
在龍頭山麓龍涎汩出的山坡,桃樹婆娑。早春二月,滿樹繁花,或白色,或粉紅,如織錦,似彩霞,美不勝數。烈日炎夏,櫻桃掛滿枝頭,白裡透紅,芳香撲鼻,誘人垂涎。

廣西省龍頭山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境內,是大明山脈主峰,海拔1760米。也稱龍頭山。
龍頭山聳立天邊,傲然不群。關於龍頭山的來歷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是古 代壯族一位貧窮老人,無兒無女,一年寒冷的冬天,他在野外撿到一條快要凍死的小花蛇,拿回家飼養,小花蛇漸漸長成一條小龍,取名為“獨龍”(壯語的意思為 一條公龍)。老人視“獨龍”為親獨生子,對它照料有加。老人過世後,“獨龍”獨自壘石,堆成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把老人安葬在山頂。那座山就是如今的龍頭 山。每年清明節到農曆三月三期間,龍頭山頂濃雲密霧久聚不散,即使周圍晴空萬里也依然如此,人們都說這是“獨龍”回來給老人掃墓了。三月初三過後,濃霧不 吹自散,那是“獨龍”又返回海里去了。明代武鳴縣進士李壁為此曾寫詩讚道:“寶劍當年已化龍,青山留得削芙蓉。潤涵海氣時雲雨,突起峰巒遍太空。潤涵海氣時雲雨,突起峰巒遍太空。南峙亦為天子鍔,東來宜匹丈人峰;要知此地生豪傑,儘是英靈氣所鐘。”。

黑龍江龍頭山

海林市龍頭山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海林市舊街鄉龍頭山村北,海浪河南岸,屬張廣才嶺余脈。據新編《海林縣誌》載,“這一帶丘陵有一小脈西出至海浪河東南岸,稱龍頭山。”龍頭山是一座突立的孤山,九峰環峙,海拔305米,是山山相連的罕見景觀,也是寧古塔舊城的象徵。山體西側陡立,為清初流人方拱乾命名的“放雉崖”。
龍頭山龍頭山

牡丹江龍頭山

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與海浪河匯流處,屬張廣才嶺余脈,高出水面20多米,背依老黑山(海拔528.8米)。龍頭山頂為一平台,有龍頭山古城遺址,為渤海國時期重要軍事要塞,遼、金時繼續沿用。城呈三角形,周長1800米,南北兩側無城牆,各以江河斷崖為屏障;西側築有弧形土牆,長625米,高1.5米;城址東北角築有套城,城牆為土石結構,長60米,高1.5米。兩道城牆外均有護城河。龍頭山對面牡丹江東岸有海浪古城;海浪河北岸有鳳凰山古城,三城構成鼎足之勢。龍頭山古城遺址,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省龍頭山

位於貴州省普定縣貓洞鄉柯拖村和大關口處,此地周圍峰戀雄偉,連綿不絕,山峰直插雲間,長達2000多米,山頂到地面海拔1000多米。中間是村莊。這裡的人們常年住於此地,並命名為【龍頭山】。至因這座山峰像是一條巨龍,把村民的家園都包圍了起來,似乎在保護著他們,像是他們的守護神一樣。
聽老人們說,這裡以前是紅軍的跟基地,山上還有遺留下來的圍牆和瓷器,當年紅軍和敵人在這裡打過仗。這裡是圍牆搞13米,架槍口,守望塔等等。登上龍頭山山頂,可以看到與之相鄰的很多村莊,放眼望去,風景明媚,那一座座重岩疊嶂的山脈,姿態萬千,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還有座【公雞山】,相傳古時候天飛來神物,就是【龍】和【公雞】(人們說公雞山好聽,就以此命名了,原來是叫‘金雞’。)

福建龍頭山

龍頭山,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境內!
龍頭山脈綿延10多公里,最高峰龍頭山(亦稱鸞峰山)位於松谿縣北部,毗連浦城、浙江龍泉、慶元,海拔1349米,為松谿縣最高山峰,方圓約3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5℅,具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

植物資源

山上有170多種珍稀植物,有楠木、紅豆杉、香樟村,可食用的植物的蕨菜、薇菜、黃花菜等有幾十種;可食用菌類也豐富,猴頭、黑木茸、棒蘑、榆黃蘑等;最為珍貴的是:有幾處已有800多年前的野生茶樹,生長出來茶葉芳香四溢,四味綿簪,口感極佳。每到清明節,山頂上幾千畝的杜鵑花竟相開放,如炎如霞,綿延數里,無比壯觀;

動物資源

有100多種飛禽走獸,獸類有獼猴、穿山甲、野豬、狍子、山鹿等;禽類有野相思鳥、山雞、松鴨、白頭翁、白鷺、花尾雞等,其中娃娃魚最為珍貴。

革命老區

周邊的村莊曾是中共閩浙邊委駐地,革命先輩游擊隊長陳貴芳曾在此山開展鬥爭,除了紅軍、游擊隊在此山駐足外,嵩峰亭里還留下了抗日紅軍書寫的標語,溪東鄉所轄建制村基本都是老區村,無數的革命先烈在此譜寫了動人的篇章。

人文景觀

浙閩兩省界碑屹立此間;明朝萬曆進士,御史巡撫魏睿(松溪人)曾題詩《登鸞峰絕頂》,早已聞名遐邇。山頂有鸞峰仙閣一座,始建於南宋景炎年間;山腰有白雲禪寺(古稱鸞峰庵),均有700多年歷史。“彌勒菩薩”笑坐山門,神龕里的“華佗”,“張仲景”、“如來”、“十八羅漢”栩栩如生,疾針、鑄爐、碚爐置放廟門,每逢香日,有近萬名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此寺燒香祈福,香炎鼎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