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通土樓

龍通土樓

安溪縣感德鎮龍通村是個偏僻的小山村,四面臨山,位於永春與安溪兩縣的交界處。村中至2021年還完整地保留著一座近400年的大土樓,氣勢雄偉,占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遠遠地看到土樓,便使人產生一種要走進村寨的感覺。根據安溪縣感德鎮龍通村委會許文理主任介紹:安溪縣感德鎮龍通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360多“歲”的清代土樓,雖然無人居住清掃,但土樓內卻從不長蜘蛛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通土樓
  • 地理位置:永春與安溪兩縣的交界處
  • 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
  • :約20米
土樓位置,土樓構造,土樓建造過程,

土樓位置

土樓位於安溪縣感德鎮龍通村,這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四面臨山,位於永春與安溪兩縣的交界處。
龍通村村委會

土樓構造

為了親眼目睹這座古老的建築,我們來到了地處感德鎮北部的龍通村,在許文理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土樓的所在地,從遠處看,土樓更像個古堡,呈正方體,高約20米。外牆灰白色,屋頂是磚瓦結構。正大門上方掛有一匾額,題寫著“崇墉永峙”四字,落款為“甲申年”。右側也有一個拱形門,外牆石基厚約2.3米,土牆厚近2米,青石砌成的側門牆有1米厚,堅固異常。進入土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三層樓閣式古民居,大門邊靠牆有一條陡峭的1米多寬的石階,下堂左右兩邊有木板梯。我們一行沿著樓梯登上三樓,但見一條1.7米寬的跑馬路環繞土樓,四周的屋檐下,正面各有6個瞭望視窗,兩側各有7個,這種正方形小窗戶可用於瞭望和防衛射擊,周圍還有數不清用竹筒做成的射擊孔。土樓內的房間共72間,在古代足以容納全村人。經過測量,土樓長、寬各有29米,占地面積有近900平方米,加上二樓三樓,建築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
“最為奇特的是,整座土樓內從來不長蜘蛛網。”龍通村村支書許進丁說,15年前,最後一家居民搬走後,土樓再無人居住。十幾年沒人居住、打掃的房間,居然很乾淨,除了稻草外,沒有看到一張蜘蛛網。“龍通土樓基本保存完好,我們建議當地政府予以保護。”在感德鎮進行文物普查的安溪縣文管會辦公室負責人說。據悉,接到安溪縣文物部門關於加強對感德龍通土樓保護建議後,安溪縣縣委十分重視,縣財政已撥出了部分專款,準備修繕龍通土樓。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奇特清代土樓會得到更多的保護和修繕。

土樓建造過程

龍通土樓是怎樣建成的呢?據龍通許氏家譜記載,經幾十年籌備,土樓於甲寅年公元1674年動工建設,歷時8年,辛酉年公元1682年落成。
對龍通村而言,土樓就好比金字塔之於埃及人,生在當代的人很難猜想古代人不可思議的力量和智慧。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也均拍案稱奇,建設如此規模宏大的建築,就算落在現代交通便利的情況下,也很費勁,而且需要大量資金,而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怎么建成的呢?事實上,當時的龍通人真的可以拿出這筆錢。
據介紹,龍通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這兒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是丘陵地貌,紅壤豐富,海拔適中,非常適宜種茶;加上森林資源豐富,可謂地肥人富。至2021年安溪還有“無空找龍通”的說法,說明歷代龍通人比較富有,並且熱情好客。
龍通許氏先人走南闖北,交遊廣闊,四處經商。第十二世公許崇賈,號敦渠,經常外出經商。有一次,他在經商途中,夢見遇到一位長須紅臉的老者。老者告訴他,種植觀音茶葉可使子孫世代富裕,他將在回家路上遇到一株紅心歪尾的樹苗,那就是鐵觀音茶樹。他急匆匆收拾行李回家,果然在半路見到一株與夢中無異的茶樹,遂採摘幾根茶枝回家,插在厝前的菜園裡培育。
隨著茶園的擴張,龍通許氏家族的收入也隨之增加,漸漸積累了豐厚資產。在土樓建設者許爾階前,許氏已富過5代,許爾階繼承了祖傳的事業,更是生意發達,如日中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