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血樹屬

龍血樹屬

龍血樹屬(學名:Dracaena Vand. ex L.)隸屬於天門冬科,其拉丁名稱來源於希臘語δράκαινα),意為“雌龍”,喬木狀或灌木狀植物。莖多為木質;葉劍形、倒披針形或其他形狀,有時較堅硬;總狀花序、圓錐花序或頭狀花序生於或枝頂端;花被圓筒狀、鐘狀或漏斗狀;花被片6,;花梗有關節;雄蕊6,花絲著生於裂片基部,下部貼生於花被筒,花葯背著,常丁字狀,內向開裂;花柱絲狀,柱頭頭狀,3裂。漿果近球形,具1-3顆種子。約40種,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種,產南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情況,下級分類,主要品類,繁殖及栽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形態特徵

喬木狀或灌木狀植物。莖多少木質,有髓和次生形成層,常具分枝。葉劍形、倒披針形或其他形狀,有時較堅硬,常聚生於莖或枝的頂端或最上部,無柄或有柄,基部抱莖,中脈明顯或不明顯。
龍血樹龍血樹
總狀花序、圓錐花序或頭狀花序生於莖或枝頂端;花被圓筒狀、鐘狀或漏斗狀;花被片6,不同程度的合生;花梗有關節;雄蕊6,花絲著生於裂片基部,下部貼生於花被筒,花葯背著,常丁字狀,內向開裂;子房3室,每室1-2枚胚珠;花柱絲狀,柱頭頭狀,3裂。
漿果近球形,具1-3顆種子。

分布情況

約40種,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種,產南部。

下級分類

長花龍血樹 Dracaena angustifolia Roxb.
海南龍血樹 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
劍葉龍血樹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
細枝龍血樹 Dracaena gracilis Wall. ex Baker
矮龍血樹 Dracaena terniflora Roxb.

主要品類

劍葉龍血樹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 S. C. Chen
(高棉龍血樹)在雲南省分布的生態區多為懸崖絕壁的石灰岩地區陽坡,垂直分布區為海拔800~1700m,常見於山勢險峻、坡度較陡的石縫間。雲南金平勐臘景洪、思茅、普洱、景谷、孟連、滄源、鎮康、耿馬等地通稱為岩棕;基諾族稱雅波德,傣族稱埋嘎篩,愛伲族稱來篩等;廣西稱為山海帶。
劍葉龍血樹為長綠喬木狀植物,莖高可達5-15米。莖粗大,分枝多,樹皮灰白色,光滑,老乾皮部灰褐色,片狀剝落,幼枝有環狀葉痕。葉聚生在莖、分枝或小枝頂端,互相套迭,劍形,薄革質,長50- 00厘米,寬2-5厘米,向基部略變窄而後擴大,抱莖,無柄。圓錐花序長40厘米以上,花序軸密生乳突狀短柔毛,幼嫩時更甚;花每2-5朵簇生,乳白色;花梗長 3-6毫米,關節位於近頂端;花被片長6-8毫米,下部約1/4-1/5合生;花絲扁平,寬約0.6毫米,上部有紅棕色疣點;花葯長約1.2毫米;花柱細長。漿果直徑約8-12毫米,桔黃色,具1-3顆種子。花期3月,果期7-8月。
本種在葉基部和莖、枝受傷處常溢出少量紅棕色液汁,花序軸密生乳突狀短柔毛,很容易識別。
海南龍血樹Dracaena cambodianaPierre ex Gagn.
喬木狀,高3~4m,莖不分枝或分枝,樹皮帶灰褐色,幼枝有密環狀葉痕。葉聚生於莖、枝頂端,幾乎互相套迭,劍形,薄革質,長達70厘米,寬1.5-3厘米,向基部略變窄而後擴大,抱莖,無柄。圓錐花序長在30厘米以上;花序軸無毛或近
無毛;花每3-7朵簇生,綠白色或淡黃色;花梗長5-7毫米,關節位於上部1/3處;花被片長6-7毫米,下部約1/4-1/5合生成短筒;花絲扁平,寬約0.5毫米,無紅棕色疣點;花葯長約1.2 毫米;花柱稍短於子房。漿果直徑約1厘米。花期7月。
分布於海南西南部,生於背風區的乾燥砂土上,也分布於越南、高棉。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
矮龍血樹 Dracaena ternifloraRoxb
小灌木狀,高不到1米,具粗厚的根。莖不分枝或有時稍分枝,有疏的環狀葉痕。葉生於莖上部或頂端,彼此有一定距離,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寬6-8厘米,中脈稍明顯,有柄,柄長3-6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長約15厘米;花每1-3 朵著生,據記載長約2厘米;花梗長3-4毫米,關節位於上部。漿果直徑10-13毫米,具1-3顆種子。花期不詳,果期8月。
產雲南南部(允景洪)。生於海拔1050米的密林下。也分布於孟加拉、印度至馬來西亞。
長花龍血樹Dracaena angustifolia Roxb
灌木狀,高1-3米。莖不分枝或稍分枝,有疏的環狀葉痕,皮灰色。葉生於莖上部或近頂端,彼此有一定距離,條狀倒披針形,長20-30 (-45) 厘米,寬1.5-3 (-5.5) 厘米,中脈在中部以下明顯,基部漸窄成柄狀,有時有明顯的柄,柄長2-6厘米。圓錐花序長30-50厘米;花序軸無毛;花每2-3朵簇生或單生,綠白色;花梗長7-8毫米,關節位於上部或近頂端;花被圓筒狀,長19-23毫米;花被片下部合生成筒,筒長7-8毫米,裂片長11-16毫米;花絲絲狀,花葯長2-3毫米;花柱長為子房的5-8倍。漿果直徑約8-12毫米,桔黃色,具1-2顆種子。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產廣東(海南島)、台灣(高雄、台南)和雲南(河口)。生於海拔較低的林中或灌叢下乾燥的沙土上。東南亞廣泛分布。
細枝龍血樹Dracaena gracilisWall. ex Baker
大灌木狀,高1-5米。莖常具許多分枝,分枝較細,具疏的環狀葉痕。葉生於分枝上部或近頂端,彼此有一定距離,狹橢圓狀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2-3厘米或更寬,中脈明顯,有柄,柄長1厘米。圓錐花序生於分枝頂端,較短,長在10厘米以下;花通常單生,據記載長可達2.2厘米;花梗長達1厘米,關節位於上部。
產廣西南部,分布於東南亞,從越南至印度尼西亞都有。

繁殖及栽培

種植
龍血樹屬可以採用扦插、壓條、播種的方法繁殖,但北方地區不易得到成熟的種子,因此繁殖一般很少用播種法,而星龍血樹可以分株繁殖。選取5~10厘米的莖段,去基葉片,插於沙中蛭石、珍珠岩或水中,插於基質部分一般不短於2~3厘米,溫度保持20~25℃,2~3周生根。扦插、壓條時,也可以將整根枝條橫向埋入基質中。另外,所用基質或水要清潔,否則會產生黴菌而引起腐爛。培養土一般用排水良好的略粘質土壤,可以用腐葉土1、河沙1以及園土2混合配製。水肥的要求同朱蕉。夏季遮蔭,冬季儘量增加光照。越冬溫度為15℃以上,最低不低於10℃。
注意事項
本屬植物有林下生長的耐陰種類,如富貴竹、巴西鐵等;亦有在全日照環境下生長的種類,如小花龍血樹、劍葉龍血樹和龍血樹等。由於龍血樹屬植物多有粗厚的莖幹和質厚的葉片,故有一定的耐旱力,即使1周不澆水亦不會幹死,靠自身貯存的水分繼續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乾旱不能過久,否則會因為缺水而導致葉片變黃脫落,即使死不了亦會剩下光桿一條而失去觀賞價值。

化學成分

1. 黃酮及酚類
黃酮及酚類主要存在於樹脂中,迄今已從4種植物中發現90餘種。根據結構大致可分為查耳酮、二氫查耳酮、黃酮、黃烷、多聚黃酮及酚類。
2. 三萜及其皂苷
三萜類皂苷也是龍血樹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的熱點,存在於植物體的各個部位,迄今已發現50餘種,其中有一半為新皂苷及苷元;苷元主要為薯蕷皂苷元。
3. 其他類型化合物
有烷烴 、11,14-十八二烯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2-環戊烯-1- 十二烷酸等。

藥理作用

1.對血液流變學的雙向調節作用
劍葉龍血樹樹脂水提取物及其總黃酮對家兔及用葡聚糖造成的家兔"急性血瘀"模型均可明顯降低其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紅細胞壓積,縮短紅細胞及血小板電泳時間,提高血漿中cAMP水平,降低cGMP的含量;並能使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提高,縮短優球蛋白的溶解時間,明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臨床上用樹脂提取物血竭或其複方製劑治療冠心病、腦梗死等血栓性疾病。
2. 對心血管的影響
劍葉龍血樹樹脂血竭注射液能明顯減慢豚鼠的心率,減弱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流量,並使缺氧心肌細胞的乳酸脫氫酶的釋放減少,降低心律失常率;劍葉龍血樹果實中的gracillin 具有刺激心肌細胞搏動和鈣的攝取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治療心律失常等症。
3. 鎮痛、抗炎及促進表皮修復作用
劍葉龍血樹樹脂懸浮液或乙醇液外塗能明顯抑制瓊脂所致的大鼠慢性炎症和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的小鼠急性炎症,降低大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這些作用與中藥血竭祛諸痛斂瘡生肌的功效相吻合。臨床上用於痛經和消化道潰瘍、子宮頸炎性糜爛、口腔潰瘍、褥瘡、肛門炎性疾病等均得到了優於常規治療的療效。
4. 抗菌作用
劍葉龍血樹樹脂懸浮液對金葡萄球菌、綠膿桿菌、乙型鏈球菌等10種常見的致病細菌及絮狀表皮癬菌等5種常見的致病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5. 抗腫瘤作用
從龍血樹屬植物枝中提取的afromontoside體外試驗有抑制鼻咽癌KB細胞的活性,從D.draco 地上部分分離得到的9種甾體皂苷對白血病HL-60 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從海南龍血樹果實中提取的gracillin對子宮頸癌細胞有細胞毒性作用,並可抑制促癌劑TPA的活性。
6. 增加免疫作用
劍葉龍血樹樹脂懸浮液 jg給藥,雌性大鼠脾重明顯增加,脾臟濾泡生髮中心擴大,髓索中漿細胞明顯增多,多核巨細胞及網狀細胞明顯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