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老柏院

《龍興寺老柏院》是北宋詩人張在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採用對比的寫作手法,描寫了龍興寺老柏院的春天景色。這首詩的基調是為老柏樹鳴不平,牡丹美艷追慕者眾,松柏樸實則欣賞者寡,通過世人對牡丹的趨之若鶩和對老柏樹的視而不見作對比,突出老柏樹孤獨寂寞的處境,表達了詩人對老柏樹不以姿色取悅迎合世俗的精神品質的讚嘆,也體現出了詩人對高風亮節的追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龍興寺老柏院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張在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龍興寺老柏1
南鄰北舍牡丹開,
年少尋芳日幾回。
惟有君家老柏樹,
春風來似不曾來。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柏樹:也稱“垂柏”,常綠喬木,葉小,鱗形,生長頗快。

作品譯文

南鄰北舍的牡丹花都已紛紛開放,
少年人去看花一天來回要跑幾趟。
只有寺院中那棵老柏樹絲毫沒變,
春風來到此地又像沒有來過一樣。

作品鑑賞

這首詩描寫龍興寺老柏院的春天景觀。春天來到,萬象更新,百花齊放,充滿一派生機盎然、繁花似錦的景象。南鄰北舍家家種的牡丹花都已經迎春開放,惹得少年人一天幾次去看牡丹。這就是該詩一、二兩句的意思。三、四句是說,雖然在春光沐浴下,寺院依舊,老柏樹還是原樣子,春風似乎在它身上並沒有留下一點痕跡。綜觀全詩,詩人採用了對比的筆法,“牡丹”與“老柏樹”對比,“年少”與住在寺院中的僧人對比。牡丹花開得很艷,少年人愛戀花色,心性浮躁,為看花一天跑幾個來回。這些都是喧鬧的塵世的象徵。相比之下,寺院中靜悄悄的,僧人一心修禪,不為春光所動。這樣,一、二兩句與三、四句之間,一動一靜,動靜結合,鬧中有靜。作者通過這些對比,不僅表現了寺院的靜寂,而且鮮明地反映出修行僧人不為外界的喧鬧、繁華所動,靜心息欲,達到了禪定的狀態。
作者的才幹出類拔萃,卻無人提攜,終生不得志,是一位隱逸詩人,那么他對人生的意義自然有其獨體的看法。松柏屬常綠喬木,四季常綠,無需春風送暖陽光沐浴,此表面一層意思。深層意義卻是用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以老柏樹自況,面對功名富貴,從容淡定,寵(春風)辱不驚。
從作者著力塑造意象看,牡丹,唐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北宋周敦頤愛蓮說》里講到“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已成為一種富貴之花,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在該詩中,除了人們看花賞花的本意外,對比寺中的古柏,其象徵意義指世俗之人對功名富貴的孜孜追求。柏樹,既順四時而鬱鬱蔥蔥,又挺立於四時之外。這種獨特的自然屬性被人格化被賦予了道德倫理內涵,從而成了高潔品性和高尚人格的代表。孔子在《論語·子罕》中講“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松柏生長環境惡劣,經寒不衰,枝幹堅勁,具有一種凜然正氣。在該詩中,老柏樹是堅貞、孤直、高潔的象徵。通過詠柏,表現詩人對高風亮節的追求。

作者簡介

張在,北宋詩人,青州(今山東省青州)人,終身未仕。北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七)記載:青州布衣張在,少能文,尤精於詩,奇蹇不遇,老死場屋。其代表作品為《龍興寺老柏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