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脷葉(大戟科守宮木屬植物)

龍脷葉(大戟科守宮木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脷葉,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大戟科守宮木屬植物。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原產于越南北部,馬來半島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越南河內。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10-40厘米;莖粗糙;枝條圓柱狀,直徑2-5毫米,蜿蜒狀彎曲,多皺紋;幼時被腺狀短柔毛,老漸無毛,節間短,長2-20毫米。
龍脷葉
葉通常聚生於小枝上部,常向下彎垂,葉片鮮時近肉質,乾後近革質或厚紙質,匙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卵形,有時長圓形,長4.5-16.5厘米,寬2.5-6.3厘米,頂端渾圓或鈍,有小凸尖,稀凹缺,基部楔形或鈍,稀圓形,上面鮮時深綠色,葉脈處呈灰白色,乾時黃白色,通常無毛,有時下面基部有腺狀短柔毛,後變無毛;中脈和側脈在鮮葉時扁平,乾後中脈兩面均凸起,側脈每邊6-9條,下面稍凸起;葉柄長2-5毫米,初時被腺狀短柔毛,老漸無毛;托葉三角狀耳形,著生於葉柄基部兩側,長4-8毫米,基部寬3-4毫米,宿存。[1]
花紅色或紫紅色,雌雄同枝,2-5朵簇生於落葉的枝條中部或下部,或莖花,有時組成短聚傘花序,花序長達15毫米;花序梗短而粗壯,著生有許多披針形的苞片;苞片長約2毫米;雄花:花梗絲狀,長3-5毫米;萼片6,2輪,近等大,倒卵形,長2-3毫米,寬約1.5毫米;花盤腺體6,與萼片對生;雄蕊3,花絲合生呈短柱狀;雌花:花梗長約2-3毫米;萼片與雄花的相同;無花盤;子房近圓球狀,直徑約1毫米,3室,花柱3,頂端2裂。花期2-10月。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多為栽培或生於山谷、山坡濕潤肥沃的叢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粘質壤上栽培為佳。
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先將地深耕細耙,作成寬70cm、高30cm的畦,溝距約30cm。或作成寬約2.5m的雙畦,中央開寬約40cm的溝,以利管理。南方於1-2月進行扦插,一般在多雨高溫季節成活率高。按行距15cm開條溝,選取根莖長3-5cm、具3-4個初芽的為插條,斜插於溝中,覆以薄土,壓緊,澆水。至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行距18-20cm,株距15cm。
田間管理 扦插後澆水保濕,經常清除雜草,成活後每月施稀薄人糞尿2次。
病蟲害防治 田螺危害,可以石灰粉撒於畦面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