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璜

玉龍紋璜,春秋晚期,長9.3cm,璜面最寬6.3cm,厚0.3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紋璜
  • 時間:春秋晚期
  • :9.3cm
  • 璜面最寬:6.3cm
簡介,相關名詞解釋,璜,雜佩,玉佩,

簡介

玉龍紋璜,春秋晚期,長9.3cm,璜面最寬6.3cm,厚0.3cm。
龍紋璜
此玉璜為新疆和田青玉制,表面有因埋藏而產生的色變,局部呈黃褐色。體扁平,扇面形,弧度超過半圓,此形制在春秋時期的玉璜中非常少見。璜兩面滿飾隱起的勾雲紋,紋飾密集,局部組成側面的獸面形。璜兩端為側面龍首形,邊緣沿龍首之形呈凸凹變化。
璜類玉器產生於新石器時代,用作禮器與佩玉。西周時期盛行以璜作雜佩,一套佩玉中出現多重玉璜,自上而下排列,這一時俗影響一直延至春秋、戰國時期,因此璜形玉佩在玉器中所占比例較大。這件玉璜僅上部有一孔,兩端無孔,下方不能再掛物,應為懸置在成組佩玉最下端的玉件。

相關名詞解釋

璜是弧形的玉器,《說文》釋璜“半璧也”。在古代,璜是雜佩之一種,可佩帶,某些玉璜還是禮器。

雜佩

古代的一種佩玉體系。《詩·鄭風》有:“知子之來,雜佩以贈之。”其傳曰:“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古代所稱的珩、璜、琚、瑀、沖牙於現代考古發掘中都已發現。這些玉件組成了人身正面懸掛的佩玉系列。雜佩主要流行於漢代以前,考古發掘中已出現多組,這些雜佩的組合形式和組合數量皆不相同。

玉佩

用於人身服飾的玉件。《說文》釋佩:“大帶佩也,從人、從凡、從巾,佩必有巾”,是對玉佩使用情況的解釋。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人身飾玉,一直延續至今。不同歷史時期玉佩的表現內容有所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