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木

龍眼木

龍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也是我國木雕藝術中獨具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產的龍眼木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龍眼木
  • 別稱:桂元樹
  • :植物界
  • :龍眼木
  • 分布區域:福州三派
  • 質量:材質堅實
  • 特點:材質堅實、木紋細密,色澤柔和
  • 主要產地:由福州發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
簡介,歷史,

簡介

龍眼木(即桂元樹)材質堅實、木紋細密,色澤柔和,老的龍眼樹幹,特別是根部,虬根疤節、姿態萬狀,是木雕的好材料。龍眼木雕在清代已有發展,主要產地由福州發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福州主要有象園村的“柯派”(柯世仁)、大坂村的“陳派”(陳天錫),雁塔村的“漆器派”(王清清)。

歷史

福州三派由於雕刻技藝一般是家族世代相傳,生產製作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特點。他們最初的雕刻材料主要是樟木、楠木、紅木及杉木等,雕刻內容多是寺院的佛像、廟宇的柱頭、棟樑和神龕,以及桌、床等日用家具的花飾雕刻。至清代乾隆年間,福州雕刻名手孔氏帥先採用了硬質山茶樹根,因勢度形、稍加雕鑿,再配以手足製成別具一格的天然根木雕工藝品。獨立的木雕工藝品的出現,使木雕藝人們從廟堂走向民間,並逐漸形成了木雕專業的隊伍。由於適宜雕刻的天然樹根不易取得,大坂村的藝人陳天錫採用當地盛產的龍眼木材(即桂元樹),用其根部或節疤,雕刻成天然根狀,或以香火烙成腐蝕疤節,再刻成人物、飛禽、走獸等。後來象園村的藝人們也隨之普遍使用起龍眼木進行雕刻,從而形成福建特有的龍眼木雕工藝品。象園派不但精於景物的設計布局,還運用機械原理,使作品能夠活動從而增加了作品的情趣和意境。當時大坂派還創造性地採用骨、玻璃來制牙、眼、裝配在龍眼木雕人物動物上,使作品富有生氣。雁塔派比較擅長雕刻圖案花紋以及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烏作品,作品構圖錯落有致,裝飾性強,豐富了福州的漆器裝飾技法。
龍眼木雕的表現題材多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並以雕刻壽星、漁翁、彌勒、達摩、仙女等人物見長。草蟲、花卉、果盤和牛、馬、熊、獅、虎及金魚、仙鶴等也是龍眼木雕常用的題材。
龍眼木雕以圓雕為主,也有浮雕、鏤透雕。作品經打坯、修光、磨光、染色、上漆、擦蠟、裝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打坯方式尤為特殊,最著名的術語稱:“五頭抱一頭”即膝蓋頭、手腕頭、兩肩膀頭和頭部都擠於一塊的姿態,這是刻小件作品的特徵,是放在一個近80厘米木墩上,用腳板挾住加工件,掄桿下刀的。雕刻大件作品時,通常使用斧頭砍劈出坯,熟練的技工有“一斧抵九鑿”之功,即幾斧就能砍出作品的動態輪廓。
龍眼木雕造型生動穩重,布局合理,結構優美,既有準確的解剖原理,又有生動的誇張變形。刀法上既有粗獷有力的斧劈刀鑿感,又有渾圓細膩嫻熟的刻畫。人物形神兼備、衣紋流暢、富有不同的質感。產品色澤古樸穩重,具有“古董”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