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峪村

龍王峪村

龍王峪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S234附近,平陰縣東阿鎮東南8公里地段,純山區丘陵地貌。地形三面環山,核桃種植面積在平陰縣首屈一指,達到2300畝。2013年,龍王峪村被授予"濟南市特色林果示範園"和"濟南市核桃產業示範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王峪村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365 畝
  • 人口數量:129人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果品,豆腐,果汁,鮮桃,

地理環境

龍王峪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S234附近,平陰縣東阿鎮東南8公里地段,純山區丘陵地貌。地形三面環山,核桃種植面積在平陰縣首屈一指,達到2300畝。2013年,龍王峪村被授予"濟南市特色林果示範園"和"濟南市核桃產業示範園"。
龍王峪村

行政區劃

龍王峪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

經濟

龍王峪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94.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5.00萬元,畜牧業收入14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30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9.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1.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7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1.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 ,在省內務工14人,到省外務工36人。主要經濟作物為水稻,附作物為木薯、紅薯、油菜仔、甘遮、茶子、茶油、西瓜及松樹林。

果品

東里鎮唱響“果歌”促增
在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農村,很多農民把發展果業經濟稱為唱“果歌”。“果歌”唱得最響亮的莫過於東順果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成東。10年前,他由經營桃樹改做果品生意,起初,銷售範圍僅限於廣東深圳一帶。隨著南方市場需求的日漸飽和,生意做得越來越不盡人意。
農民滕茂才靈機一動 架設索道運果品
8月9日上午9點,沂源縣東里鎮香磨村果農滕茂才的果園裡一下聚集了上百號人,只聽“颼颼”幾聲,一筐筐鮮桃通過150米的空中索道從天而降,緩緩落地,現場的民眾情不自禁,紛紛鼓掌表示祝賀。 沂源是全國聞名的林果大縣,果品年產量達到7億公斤,但這裡海拔高、山地多,果品運輸一直是一個難題。
匯源嫁女:來時嫁接 去時枝解
沂源縣東里鎮鎮長辦公室一負責人對記者說。但這種生產和物流模式只是個體戶的小打小鬧。 生產是這條產業供應鏈上的發動機,有生產就能拉動這個產業機器不斷開進。1992年,朱新禮出人意料地買下當地一個虧損千萬元,貸款數百萬元的縣辦罐頭廠,並更名為淄博匯源飲料有限公司。

豆腐

9月1日,記者剛走到沂源縣東里鎮前暖院村村頭,一股濃郁的豆腐香撲鼻而來。
原來是這裡生產豆腐的農戶們在召開每天例行的豆腐“互評會”。每天下午,豆腐業戶們都要來到村東一棵芙蓉樹下,把各自的豆腐一字排開,你看看我的豆腐,我瞧瞧你的豆腐,切磋一番加工技術,20分鐘後各自奔向銷售點。這習慣源自10年前,外出賣豆腐的人,在樹下歇腳,互相品評一下豆腐質量,互通信息。這兩年,全村統一購置設備、購買大豆的事,也是在這個小會上定下來的。
前暖院村做豆腐的歷史至少有50年了,特別是近 幾 年,這裡的品牌“暖院豆腐”以其鮮、美、嫩、白、香和無公害食品的特點備受歡迎。
至於“暖院豆腐”這個品牌的由來,還得從村里豆腐產業發展遇到的銷售難問題說起。村裡的豆腐產業經過快速發展之後,逐漸遇到了銷售難題。在“互評會”上原來分散經營的豆腐戶們聯合起來,在豆腐生產上採取統一技術、統一包裝,分點供貨等手段分路銷售,就這樣,小村豆腐一步步打響了“暖院豆腐”的品牌。
目 前在全村301口人中,已有90%的農民依靠豆腐致富。

果汁

昨 日記者來到位於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的匯源果汁工廠,生產車間的工人們仍然像往常一樣忙碌著。
從 1994年將匯源總部搬到了北京順義北小營至 今,出走淄博後朱新禮曾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多個生產基地,與沂源縣臨近的萊蕪市,也獲得了匯源果汁一筆不菲的投資。不過位於沂源縣的這座工廠在10多年裡,更多地保持了原始的模樣,使其在“匯源帝國”的版圖裡顯得微不足道。
“很少跟他們接觸,一年只上繳二三百萬元的稅收。”當地一位政府官員在接受採訪時說。
對於可口可樂巨資併購匯源的訊息,沂源縣及東里鎮並無特殊感覺。惟一對此有些感觸的是一些水果中間商,他們擔憂的是,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後,他們的生意還會不會延續現 在的模樣。當地農民江濤就是這群人中間的一位。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從周邊收購鮮果並賣進匯源果汁設在東里鎮的工廠里——現 在江濤每天都能給這家工廠輸送近5噸的蘋果,而產果時節這個數字還要更高。

鮮桃

“你信不信,俺今 年種的鮮桃賣給越南人吃,他們還一個勁地夸俺的桃子甜哩。”說起首批鮮桃出口的事,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果農王茂華喜笑顏開。
農民種桃賣給外國人吃,賺外國人的錢,一直是東里鎮果農的目標。“今 年是東里鎮人最高興的一年,這不,幾天前,鮮桃已獲得了《出境水果果園註冊登記證書》和《出境水果包裝廠註冊登記證書》兩個綠色‘身份證’。”東里鎮東順果品公司負責人王成東笑呵呵地說。
王成東做果品生意已經有10多個年頭了。起初,銷售範圍僅限於廣東深圳一帶。隨著南方市場需求的日漸飽和,生意越來越不盡人意,於是他把眼光定在利潤更大的國外市場上,但一連幾年都未能如願。
幾年來,東里鎮把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作為主攻方向,建立完善了農業標準化體系,嚴格按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該鎮成立了農業產業化辦公室,組建了科技服務隊,政府先是以每個水果套袋扶持3分錢的政策,調動起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全鎮上下生產無公害和綠色果品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就這樣,全鎮5萬畝林果,全面推行施用生物農藥、生物肥、果品套袋和鋪設反光膜等生產技術,提高了果品品質。全鎮優質果品總產量已達2000餘萬斤,銷售收入達8000餘萬元,全鎮果品價格每斤高於市場價1元錢。
山旮旯的鮮桃出口並非易事,國家對於水果出境有著嚴格的檢驗檢疫規定,要想出口必須有綠色證書。為此東里鎮果農積極申辦有關手續。歷經幾年努力,東順果品公司終於通過各項驗收,捧回了綠色證書,擁有了出口權。數十家外地客商雲集於此,爭相簽訂購銷契約。早已看好這塊大蛋糕的該鎮東河村農業合作社捷足先登,一舉奪得鮮桃出口經營權,在越南一個桃子賣到2元錢,著實讓東里果農過了賺洋錢的癮。
日前,首批裝滿出口越南的5000噸鮮桃的大貨車緩緩駛出大山。望著遠去的車影,山里果農人人臉上笑開了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