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面村

龍潭面村

龍潭面村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溪柄鎮、鎮駐地南部的龍溪上游山區,海拔220米,因村下有龍潭,村建龍潭之上,故村名龍潭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潭面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溪柄鎮
  • 地理位置: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溪柄鎮鎮駐地南部的龍溪上游山區
龍潭面村簡介,龍潭面村歷史,地圖信息,

龍潭面村簡介

東與松羅鄉交界,西與港里村毗鄰,南與賽岐鎮接壤,北與長洋村相連。距市區28.2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4.2公里。現轄龍潭面、可坑、盾兜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127戶、548人,為純畲族行政村,村委會設龍潭面自然村。耕地面積431畝,其中水田302畝,農地129畝;山地面積5578畝,其中有林地4650畝。2008年人均收入2600元。

龍潭面村歷史

龍潭面村明清時期屬福安縣用儒鄉仁風裡二十七都一圖。民國30年(1941年)屬縣第一區(賽岐)王松洋鄉龍潭面保。1956年辦龍潭面高級社,1958年屬龍港大隊,1965年設龍坑大隊,1969年併入龍港大隊,1979年復設龍坑大隊,1981年改稱龍潭面大隊,1984年組建龍潭面村民委員會。
龍潭面村主姓雷、蘭、鐘。雷姓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從茜洋麻祿坑遷入;蘭姓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遷自松羅月半山;鐘姓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潭頭小坑到此發族。以雷姓遷居最早,成村歷史為269年。
龍潭面村地理上山重嶺復,村外一片老松林,有座龍王廟。松林下是龍溪,內藏三個龍潭,觀者不絕。村前建了水庫,一壩截流,高峽澄湖。從水庫壩頭起有龍港公路,全長3.5公里,直通港里村。
改革開放後,龍潭面村文化事業迅速發展,至2007年止已培養出大學生18名。
這裡盛產松、杉、雜木和毛竹。龍潭面村是棕織呂之鄉,尤以編織棕衣而聞名遐邇。其產品輕便、適用,質量上乘。
龍潭面村人飲工程仍未建設。公路兩條全長5.1公里,因路面沒有硬化,無法行車。電視依然是自設的接收器。原有的龍潭面國小已停辦。村里沒有文化站、老年活動中心、娛樂場所和體育設施。水渠、水壩等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和受山洪沖刷,破損嚴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很差。

地圖信息

地址:寧德市福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