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位於湖南省漵浦縣龍潭鎮弓形山,建於1945年秋。是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龍潭戰役陣亡將士陵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 地理位置:湖南漵浦縣龍潭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 建設時間:1945年秋
  • 級別:國家級
歷史沿革,墓誌,

歷史沿革

1945年春,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在漵浦龍潭打響。當時日寇集結了數萬兵力,進犯湘西雪峰山一帶,旨在爭奪芷江機場,史稱“湘西大會戰”。戰鬥進行得極其慘烈殘酷,中日雙方肉搏鏖戰28晝夜。湘西大會戰後,日軍即宣布無條件投降。而日寇在龍潭覆滅,確有其深刻的寓意(現龍潭鎮上的黃龍公路紀念塔,就是一條躍出深潭的巨龍!)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府為感念全體將士打出了國威,在龍潭弓形山上修建了抗日陣亡烈士陵園。
八年抗戰龍潭戰役功居榜首.
1945年4月,盤踞在湘東、湘中的日軍出動8萬兵力發起“芷江攻略戰”,旨在奪取芷江機場,進窺黔蜀,吞併大西南。國民黨軍隊以王耀武第四方面軍為主力,利用雪峰天險進行阻擊,史稱“湘西會戰”。我抗日軍民“一寸土地一寸血”,奮戰兩個月大敗日軍, 迫使其停止攻勢,進而於同年8月在芷江七里橋投降。龍潭戰役就是湘西會戰中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是八年抗日決勝戰。此戰役以龍潭為主戰場,包括相鄰隆回、洞口境內相關連的戰事。
漵浦龍潭是雪峰山腹地一塊難得的山間河谷地,有21座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的將其鐵桶般圍住,只有幾處險峻關隘與外界相通,“龍潭司”是當時連線湘中、湘西的一個經濟重鎮。所以,龍潭在湘西會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4月9日會戰開始,日軍分左、中、右三線犯進,左線由廣西邊境向新寧、綏寧方向犯進;中線以116師團為主力約3萬人由邵陽沿“湘黔公路”向隆回、洞口方向犯進;右線由湘潭、邵陽等地向新化、漵浦、辰溪方向犯進。表面看日軍右線有侵襲漵浦橋江機場的企圖,於是我指揮高層將駐守龍潭的47軍51師(代號“文昌部隊”)調住漵浦應急。誰知,右線日軍只是虛晃一槍,文昌部隊剛撤離龍潭,日軍中路116師團“瀧寺聯隊”加上炮兵、特種部隊約5000人(見1955年5月《湖南檔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隆回小沙江抄小路向龍潭急進,並占住了龍潭青山界險隘和鷹形山及圭洞附近的松林高地,圭洞距“龍潭司”不足3公里,情況十萬火急。好在文昌部隊回應也極為速迅,17日下午6點瀧寺聯隊的先遣隊才到達圭洞,文昌部隊晚上10點就回到龍潭,並很快占住了龍潭外圍的主要戰略要地;同時我隆回小沙江守軍給後續到達的日軍以沉重打擊、並堵住了退路。這樣,瀧寺部隊反而被中國軍隊包了“餃子”。
瀧寺聯隊自投羅網不說,更重要的是牽制了日軍116師團主力。瀧寺聯隊奇襲龍潭是為了開闢據點接應主力,誰知4月25日前後其師團主力陸續趕到洞口山門、渣坪一帶時,瀧寺聯隊已傷亡過半,危在旦夕,這樣不但幫不了的忙,反而成了主力部隊的包袱。殊不知龍潭與洞口山門之間只有一條名叫“馬頸骨”的8公里長的陝谷可以通關,最窄處只有1米多寬;而且,我文昌部隊及19師和63師早在“馬頸骨”兩面山上設下埋伏。這讓敵軍主力救也不行不救也不行,最後只好橫下心來下令133聯隊及輜重兵聯隊等“全力營救”。這樣從5月7日到14日,使營救和被營救的日軍在穿越“馬頸骨”的過程中傷亡更為慘重,僅5月13日就有2500人被擊斃,其中瀧寺聯隊包括聯隊長瀧寺保三郎在內被打死1300人。當地民眾多年以後到“馬頸骨”砍柴打豬草時,日寇枯骨及軍刀等遺物俯首可拾。據日本《中國派遣軍編織》記載:包括救援部隊在內日軍“進軍龍潭兵力共15029人,戰役後只剩216人”。
更意思不到的是,出逃日軍還驚魂未定,我74軍和100軍以四個師的兵力乘勝出擊,從四面八方將日軍116師團殘敵全部包圍在洞口山門、石下江、竹蒿塘之間的狹小坪地,並層層封鎖了後路,然後進行截擊。由於日軍中路受到毀滅性打擊,左路和右路不能首尾照應形成合力,使日軍布下的南北近200公里長戰線很快土崩瓦解。6月7日,“湘西會戰”結束。據國民黨“軍史”資料,整個會戰共擊斃日軍12498人、傷23307人,中國將士殉國7737人,受傷12483人,八年抗日最後一戰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
八年抗日,著名戰役有過十數起,相比較其他戰役的戰果和對戰局的影響都不及龍潭戰役:“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共調集6個集團軍70餘萬人抗擊,雖初戰獲勝,但歷時3個月最後以上海陷落而落幕;“平型關大捷”是林彪的“代表作”,日軍占領大同後進攻太原,八路軍115師奉命開抵平型關,埋伏公路兩側山地司機發起攻擊,擊斃日軍千餘人,此戰雖乾淨利落,其戰果較之龍潭戰役乃“小巫見大巫”;“忻口戰役”是抗日初期國共兩軍事合作的成功典範,閻錫山的晉綏軍和朱德所領導的八路軍以太原為中心夾擊日軍,創造歷時21天殲敵逾萬的紀錄,但戰略影響不及龍潭戰役;“百團大戰”是1940年由彭德懷元帥發動的一次重大戰役,參戰部隊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此戰歷時5個月共進行大小戰鬥1924次,總計斃傷日軍20600人,它同龍潭戰役比其戰略影響也只是局部的。抗日史上可圈可點的還有“台兒莊大捷”、“長沙戰役”、“上高戰役”、“常德戰役”等,這些戰役同樣不能與龍潭戰役相比。
正因為龍潭戰役“功居榜首”,戰役剛剛結束,當時的國家最高領導人、“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就乘直升飛機飛抵龍潭上空盤旋視察、祭掉陣亡將士,將鷹形山命名為“英雄山”,並指示在英雄山南端龍形橋附近的弓形山修建了“龍潭陵園”,陵園內長眠著文昌部隊在英雄山為國捐軀的740名有名有姓的將士。蔣先生為之題詞:“精忠貫日月”。為陵園題詞、題詩的還有何應欽、陳誠、白崇喜、王耀武、周志道等國民黨高級將領。連當時抗日同盟國美國政府都認為龍潭戰役使戰日戰局“轉危為安”,“蜚聲國際”,並授予王耀武將軍和文昌部隊周志道師長等“獎令”和“獎章”!

墓誌

千秋銘志
彼狡者寇,墜我百城,百城可墜,眾志不傾。
龍潭寸隘,屹不我爭,逐隘之岩,我氣憤盈。
成師已出,誓死不生,刈寇如草,曾不聞聲。
寇血既瀝,我屍亦橫,斂骨山巍,以聚英靈。
國殤雄鬼,化為長庚,千秋萬歲,仰莫與京。
這首寫照龍潭戰役,歌頌民族國魂的絕句,乃前作墓銘之結語,今因原碑嚴重殘缺,難復全貌,特錄此詩,以為重撰墓誌之序列。
一九四五年夏,日本軍國主義者,出動六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兵力,發起雪峰山之戰,(史稱湘西會戰)旨在奪取芷江機場,進窺黔蜀,侵吞西南。我抗日軍民,浴血奮戰,將日寇擊潰,獲得顯赫戰果,是為湘西大捷,不久,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湘西會戰是抗日戰爭最後一次大會戰,龍潭戰役,是湘西會戰中蜚聲國際的重大戰役。是年四月,日軍一O九聯隊,鑽隙西進,於四月十七日偷襲龍潭,占據鷹形山(戰後易名英雄山)高地。其時,我軍七十四軍五十一師,奉命揮師龍潭,拒敵進犯,先後展開鷹形山爭奪戰、松山高地肉搏戰、大小黃沙圍殲戰、馬頸骨殲滅戰等激烈戰鬥,歷時二十八晝夜,殲敵兩千餘眾,我軍亦陣亡將士七百餘人。此役,五十一師官兵"一寸國土一寸血"之英勇衛國精神,氣吞山河,建功殊偉,實不可泯!戰後,特擇地於英雄山南端之弓形山,建造陵園,安葬衛國捐軀將士,立碑紀念,以垂後代,長鳴警鐘,不忘國恥。
抗日陣亡將士永垂不朽!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秋立
公元一九九三年春復修黃卓群撰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