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市白水鎮希望之光志願者隊

龍海市白水鎮希望之光志願者隊

龍海市白水鎮希望之光志願者隊註冊於漳州市(龍海市)民政局,是由發起人上官子健在其大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學(2012年4月10日)於廈門大學創立的大學生志願者為主、社會志願者為輔的社會團體,立足於白水鎮,深入鄉鎮輻射以白水中心國小為核心的周邊國小及社區。服務內容主要以幫扶留守兒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兩大方向,舉辦具有層次性的公益活動:公益匯演、選課式支教、留守兒童精神領養、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社區化對接、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創業招募、親子班活動等。每屆管理層20人左右,至2016年四年累計註冊志願者1021人,受益人群達3100人以上,主要活動鄉鎮留守兒童數由109位(2012)減少至5位(20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海市白水鎮希望之光志願者隊
  • 外文名:HOPE TEAM
  • 徵信代碼:51350681099041143D
  • 註冊單位:龍海市民政局
  • 創建時間:2012年4月10日
  • 活動區域:廈門、漳州
  • 業務範圍:留守兒童;傳統文化;農民工子女
  • 創始團隊:上官子健、劉思蜀等
活動介紹,團隊信息,品牌活動,日常活動,歷屆管理層,相關新聞,

活動介紹

2012年4月10日,發起人上官子健(現任職於文化部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秘書、文化部脫鉤試點單位中國文化管理協會CCAA-文傳委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公共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於廈門大學創立希望之光志願者隊,最初志願者主要來源於: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廈門理工學院、集美大學等高校學生,後得到各中心國小教師、大學教授、企業家及基層公務員的廣泛參與。團隊通過心理學原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循循漸進的心理干預方式逐步讓小學生、家長、鄉鎮百姓、領導及企業家逐步接受該隊志願服務理念並積極參與配合。同時,希望之光志願隊還為服務志願者提供車旅食宿等補貼。
發起人上官子健發起人上官子健

團隊信息

【宗旨】: 積眾善成希望,聚微曦為光芒。
龍海市白水鎮希望之光志願者隊
【隊訓】:真誠、謙遜、自強、堅持、擔當
【結構】:理事會、推广部、項目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
【 願 景 】:
1、成為一個大學生能參與公益的平台
2、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隊伍
3、成為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現狀的團隊
【註冊時間】:2013年12月12日
【法人代表】:上官子健
【秘 書 長】: 劉思蜀
【形象代言人】:2012年倫敦殘奧會游泳冠軍——魏燕鵬
【法律顧問】:北京盈科(廈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許東
【曾獲獎項】:
2014年福建團省委授予“福建省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
2015年入選福建團省委“福建省青年社會組織服務中心”
2016年團中央全國幹部培訓引用志願服務隊案例之一
2017年國務院扶貧辦精準扶貧相關調研參觀案例之一
2018年團中央全國幹部培訓志工部集體培訓學習案例之一

品牌活動

龍海市白水鎮希望之光志願者隊
一、希望之光親子班
以中華傳統文化孝道、修身等思想為活動基礎,結合西方心理學理念進行親子活動設定,特色邀請心理諮詢師來增加了體驗式集體催眠與中華最高禮儀“三拜九叩”,目的在於促進親子之間情感關係,並引起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反求諸己的態度。以雙向平行模式,首先,從各級團委方面整合資源幫助留守兒童及父母解決異地入學問題,另一方面與福建海西青年創業基金會合作幫扶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創業,切實解決留守問題。
二、留守兒童之家
在白水中心國小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又名希望之家),首先採取大學生志願者結對子的方式關心孩子生活並教才藝。其次,由大學生帶領留守兒童到養老院、空巢孤寡老人家裡做義工,讓他們從受助者轉變為奉獻者。
三、中華文化學習
把傳統文化講師和社會企業家引入校園內進行講座和對隊員的培訓。每周將開展分享會活動,分享傳統文化學習心得。並把核心成員輸送前往團中央井岡山培訓基地等地學習,提升團隊核心價值。
四、小學生全校選課式興趣班
每周一個下午在國小開展全校興趣班活動,包括跆拳道、武術、跳繩、繪畫、漢舞、弟子規、趣味英語、編程、科技製作、軟陶等,全程包車接送志願者老師。
五、資金援助
針對廈門、漳州地區急需資金援助兒童、青少年提供一定的幫助。並在財務部計畫下發起微公益及其他募捐活動。

日常活動

1、節日慶祝:
六一節、畢業典禮等活動,前往國小組織演出。
2、社區服務活動
組織新一屆剛加入希望之光志願者隊的志願者前往社區進行實地服務活動,內容包括防震、防火、防盜、周末免費補習。
3、隊內素質拓展
每年納入200名以上志願者新成員,進行團隊素質拓展。

歷屆管理層

第一屆
上官子健(隊長)、劉思蜀(副隊)、沈凱(副隊)、張萬坤(曾用名胡萬坤)、唐綺、林婉婷、徐坤、黃帆、厲槿煥、楊源源、許劍銘、黃婷婷、章於蘭、祖多慧、林筱薇、崔崴、黃舒恬、陳國誠、王超凡等
第二屆
施銘瑜(隊長)、羅志敏(副隊)、李桂萍(副隊)、曾夢佳、趙一鳴、許婷婷、徐丹萍、蔡予晴、王詩語、張梓涵、黃河、鄺麗玲、李恬婕、王怡博、梁辰等
第三屆
唐洪坤(隊長)、林雨鑫(副隊)、徐瑜芳(副隊)、張情芬、畢玉、陳可凡、韓明超、楊幫睿、蔡林瑋、王禹翔、吳有榮、李富鍇、李振魁等
第四屆
柯安琪(隊長)、吳沁桐(副隊)、李禕潔(副隊)、林丹、李思琪、王幾林、范秋月、陳美芳、許於城、唐亞蘭、 陳曄斌、鄭夏雙等
第五屆
鄧偉芳(隊長) 、楊靜雯(副隊)、謝昕妤(副隊)、王洪峰、吳彥彬、王茜、呂培傑、曾思涵、吳雅萍等
第六屆
趙佳棟(隊長)、王雨馨(副隊)、肖昀(副隊)、錢晨、於子芸、黃雅鳳、位安鑫、鄧小東、柯燦鴻、陳淑熳、方貴秀等
第七屆
陳曦(隊長)、朱卓琳(副隊長)、楊國恩(副隊長)、翁含欣、黃雪婷、張昶、楊林夏子、李澳、陳達煒、梁笑然、喻茜、馮宗敏、姬玉成
第八屆
趙中旭(隊長)、支彥懿(副隊長)、鄭玘晗(副隊長)、李玉月、林湘如、黃恬穎、朱子洋、康俊藝、吳心怡、蘇雅琪、陳薇、鄭玘晗

相關新聞

《志願服務的頂級體驗:高尚而時尚》——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2016年1月31日04版
做志願者已經逐漸成為青年參與社會的一種精神時尚。有的因為熱心公益甚至將從事志願服務由“業餘”變成“職業”,一些志同道合的志願者進而開始公益創業。福建大學生上官子健組織大學生成立“希望之光”志願服務隊,深入農村國小為留守兒童開展國學、美術、武術、科技等課後培訓,並組織受助兒童與當地孤寡老人結對愛心家庭形成公益愛心鏈,在校期間共募集活動資金300萬元,並獲得1家上市企業和1家台資企業各捐贈2%的股權收益,以支持其團隊研發App網路平台開展公益活動。這種針對社會需求、整合社會資源、凝聚熱心公益的大學生從某個領域、某個局部開始,由點到面逐漸覆蓋多個領域,不斷擴大志願服務項目實施的區域和範圍,同時利用網路新媒體開展志願服務供需對接、項目管理、信息發布等一體化綜合網路平台建設的實踐探索,有著濃厚的“公益淘寶”色彩,在公益創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未來志願服務的發展方向。
《相承不忘志願情》——鳳凰資訊;源:福建日報2015年11月26日
5年來,每逢周三下午,龍海市白水鎮中心國小的孩子們都會等待一群大哥哥、大姐姐的到來,因為有了他們,課外活動的時光總是豐富多彩。
白水鎮位於廈門灣南岸,許多青壯年紛紛外出到廈門打工和經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鎮在廈門經商和務工的外出人員達上萬人,在中心國小的孩子中就有很多平日裡是跟隨祖父母一起生活。跟父母的交流少了,有些孩子就變得不愛說話,甚至會躲避正常的同學交往,更不用說課餘生活了,電視、電腦成了他們在家裡的全部世界。
2010年開始,希望之光的志願者們來到了這裡,正如團隊的稱呼“希望之光”一樣,年輕學子們用愛和青春的熱情讓這裡的孩子有了一個多彩的課外世界,也讓那些留守兒童慢慢地找到了可以傾訴的哥哥姐姐。
在活動時間裡,志願者們分成不同的小組,為這裡的孩子開展多樣的課餘輔導、興趣班,甚至是一對一的開導、聊天。很多孩子都留有志願者的手機電話,遇到心裡難受的時候,電話那一端一定會有一位耐心聽他傾訴的人。
每一年新生入學老生離校的時候,也正是志願者團隊新老更替的時節。“有愛心,是參與者的必備條件。”志願者吳沁桐告訴記者,“我們會通過相關的培訓和新老隊員間的相互搭配,來維持團隊的專業和默契。”
如今,在這些年輕學子中,參與志願活動成了一種承繼不忘的情懷;在一年年長大的孩子心裡,哥哥姐姐們的面孔也許會漸漸模糊,但“希望之光”照亮的歲月一定充滿著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