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連城

龍巖連城

連城縣,別名蓮城,是福建省龍巖市下轄的一個山城縣,擁有豐富的資源,轄區總面積約為2579平方公里。坐落於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 ,是閩、粵、贛三省的結合腹地,這裡千山競秀,重巒疊翠,風景幽美,故有北夷南豸的美稱。它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客家文化名城。全縣現轄十七個鄉鎮,即蓮峰鎮、文亨鎮、廟前鎮、新泉鎮、朋口鎮、莒溪鎮、姑田鎮、北團鎮、林坊鄉、曲溪鄉、宣和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鄉、賴源鄉,共240個居(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10個,村民委員會230個),縣政府駐蓮峰鎮。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10末全縣常住人口25萬多人,戶籍人口248645,通行閩西客家話、連城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巖連城
  • 別名:蓮城
  • 行政區類別:福建省
  • 面積:約為2579平方公里
  • 人口:25萬多人
城市簡介,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沿革,區劃情況,

城市簡介

別名蓮城,是福建省龍巖市下轄的一個山城縣,擁有豐富的資源,轄區總面積約為2579平方公里。坐落於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 ,是閩、粵、贛三省的結合腹地,這裡千山競秀,重巒疊翠,風景幽美,故有北夷南豸的美稱。它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客家文化名城。全縣現轄十七個鄉鎮,即蓮峰鎮、文亨鎮、廟前鎮、新泉鎮、朋口鎮、莒溪鎮、姑田鎮、北團鎮、林坊鄉、曲溪鄉、宣和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鄉、賴源鄉,共240個居(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10個,村民委員會230個),縣政府駐蓮峰鎮。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10末全縣常住人口25萬多人,戶籍人口248645,通行閩西客家話、連城話。

地理位置

連城縣,位於武夷山南段東側,介於北緯25°13′—25°26′,東經116°32′—117°10′。境內中部偏西是一片自北向南的串珠狀河谷盆地,東及東南部為玳瑁山脈的梅花山中山區
連城縣政府
,約占全境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勢較高,崗嶺重疊,群山起伏,峰壑縱橫,澗流密布,其中曲溪的將軍山是縣內水流三江的起源,它孕育了境內似網狀葉脈輻射四周的溪流,分匯閩江、汀江、九龍江奔騰入東海和南海;西部為武夷山支脈的松毛嶺次中山區,峰巒聳峙,形勢險要,成為處於長廊盆地中的縣城西北部屏障,松毛嶺亦成了與鄰縣長汀的自然分界線。全境多為低山丘陵盤踞,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2]連城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北緯25°13"-25°26",東經116°32"-117°10"。面積2571.4平方千米。轄6鎮、12鄉。人口32.81萬。通行閩西方言客家話。

自然環境

連城縣,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萬物茂盛,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和基因庫。境內各地年均氣溫13.8℃—19.5℃之間,縣城為18.9℃;年平均雨量1734.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60.7小時,全縣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梅雨期,其次為春季;年平均水汽壓18.2百帕,相對濕度78%,年中各月相差不大,3-6月為80—82%,10—2月較小,變化在75—79%之間,全年無霜期通常為291天。
建置沿革
連城本唐長汀縣地嘗置蓮城堡,宋元符(1098~1100)間置蓮城堡,仍屬長汀縣。紹興三年(1133)長汀縣尉虞觀提請汀州知事鄭強析長汀縣的蓮城堡及古田鄉2個裡(河源下里、表正里)4個團(北團、南順團、姑田團、席湖團)置蓮城縣,以縣公置駐地蓮城堡得名,隸屬汀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升汀州為路,隸福建行中書省,至正六年(1346)改蓮成為連城(蓮城改為連城),《福建省通志》記作至元十五年(1278),《連城縣誌》(民國版)記作至正六年(1346)邑人羅天應粦、陳積萬起義之後)。明洪武元年(1368)改汀州路為汀州府。連城隸屬於汀州府。清順治三年(1648)八月,清兵入汀州,隸屬依舊。
民國2年(1913),廢府級建制,省下設道,連城屬西路道(後改稱汀漳道)。民國17年廢道,直隸福建省。民國19年至22年,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區21個縣之一,先隸屬於福建省閩西蘇維埃政府,省蘇成立後,屬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所轄。紅軍北上後,民國23年4月,民國政府在全省設立10個行政督察區,連城屬第八行政督察區。督察區專員先暫駐連城,後移駐長汀。次年10月,全省10個區壓縮為7個區時,連城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9月8日,調整行政督察區轄境,全省劃為8個區,連城屬第七區,專署駐長汀。民國34年,全省8個區調整為9區,連城仍屬第七區。民國36年由9個區又壓縮為7區,連城為第七區所轄,專署駐地移龍巖。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軍區第八軍分區駐連城縣軍事代表團接管連城。11月7日,軍事代表團發布公告,宣布實行軍事管制,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所轄。1950年3月,第八行政督察區改稱龍巖專區,1970年改稱龍巖地區,連城隸屬仍舊。

歷史沿革

據《讀史方輿紀要》,南宋置蓮城縣,因縣治以東蓮峰山而得名。元代改為連城縣。
宋元符間(1098-1100)建蓮城堡,屬長汀縣,紹興三年(1133)設蓮城縣。元至正六年(1346)改名連城。歷屬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汀漳道。1929-1934年先後在新泉、蓮峰建立縣蘇維埃政府,曾一度改名明光縣。1949年11月6日解放,歷屬龍巖專區(地區)、龍巖市。
歷史境域
連城縣地處福建西部山區,位於東經116°32′14″~117°09′54″,北緯24°13′35″~25°56′00″。縣境東鄰永安、龍巖,南界上杭,西接長汀,北倚清流。總面積2579平方公里。從縣城蓮峰鎮至首北京的直線距離1600公里,交通里程為2663公里;至省會福州的直線距離260公里,交通里程428公里;至最近的海港廈門的直線距離為200公里,經永安乘火車的交通里程為395公里(其中鐵路285公里)。若經龍巖、漳州一線直通廈門的公路里程為341公里。
宋代建縣時的境域,據《臨汀志·至到》“蓮城”一目所載:“蓮城,東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里。東至南劍州沙縣界一百里,以浮流口為界,自界首至沙縣二百里;西至長汀縣界一十里,以岩頭野狐嶺為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六十里,以崆嶺為界,自界首至上杭縣六十里;北至長汀縣界六十里,以焦坑渡為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一十里;東南至南劍州沙縣界一百五里,以浮流口為界,自界首至沙縣二百里;西南至長汀縣界,以河源板嶺為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里(據元《一統志》記載:“西南到長汀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清流縣三十五里,以上琴坪為界,自界首至清流縣一百里;西北至長汀縣界六十里,以四堡為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一十里。”(據考:以四堡驢子嶺為界,自界首至長汀縣一百四十里)。
元、明兩代,地方史籍散失。據清乾隆十六年(1751)縣令徐尚忠主修的《連城縣誌·疆域志》和民國27年鄧光瀛主編的《連城縣誌·地理志》所載:“西至長汀野狐嶺十里為界;西南至上杭,以桃排塘一百一十里為界;西北至長汀,以分水鋪(今驢子嶺)四十里為界;東至永安,以流溪口一百一十里為界;南至龍巖,以梅村凹九十里為界;東南至寧洋,以廖天山隘一百五十里為界;北至清流,以魏張坑四十五里為界;東北至清流,以李家坪四十五里(實則三十里)為界。東西廣一百二十里有奇,南北延袤一百三十里,周三百六十里。”
1930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連城南部的新泉(含今廟前)、朋口的部分村莊與長汀相鄰的部分地區,形成紅色割據局面,組建過汀連縣蘇維埃政權。1932年,汀連縣撤銷後,成立新泉縣蘇維埃政府。其餘地區則於同年冬在縣城成立連城縣革命委員會,但縣境的明確疆界已難詳斷。1934年,紅軍撤離蘇區北上抗日後,四境又恢復原民國19年以前的轄境。這次修志中,據上杭縣誌辦資料,連城河源里屏山外極南之貼長一地,於民國28年9月劃歸上杭步雲鄉。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2月羅坊區(上羅、下羅、坪上、蕭坑4個鄉85.82平方公里);4月,四堡區(霧閣、馬屋、雙泉、上梘4個鄉58.78平方公里)相繼從長汀劃入連城。1956年3月,長汀縣的宣和區(曹坊、上里、培田、黃文4個鄉100.42平方公里);6月,上杭縣達理鄉的長坑裡村,先後來屬。1957年12月,長汀縣三平區的池溪、黃崗2村(12平方公里)和上杭縣達理鄉的沙利村(4平方公里)同進劃歸連城。1959年3月,上杭縣薴園公社桃源村2個生產小隊;5月26日,清寧縣(清流、寧化合併)的塘前公社(塘前、水源、迪坑、上琴、張地、羅地6個大隊94.73平方公里,屬原清流縣轄境)相繼劃入連城管轄。1960年7月,龍巖縣白砂公社的芹菜洋、馬池塘、洋公畲和萬安公社的陳家村;1961年6月,上杭南陽公社東南大隊的林國山、上羅地、高屋坑、熱火坑、溫坊等5個自然村,先後劃入連城。1963年5月,原由上杭劃入剛4年零2個月的桃園村2個生產隊,根據該村民眾的要求,報上級批准,回歸上杭縣管轄。至此,縣境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64公里,總面積2595.54平方公里。1987年總人口278764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07人,耕地總面積256082畝。人均耕地不足1畝。

區劃情況

1998年,連城縣轄6個鎮、12個鄉,5個居委會、232個村委會:蓮峰鎮、文亨鎮、廟前鎮、北團鎮、莒溪鎮、姑田鎮、朋口鎮、新泉鄉、林坊鄉、曲溪鄉、宣和鄉、李屋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鄉、賴源鄉。
蓮峰鎮:駐大橋下,轄4個居委會(東街、南街、西街、北街)、17個村(南前、姚坊、朱坊、江坊、李坊、洪山、楊屋、蓮花、李彭、赤嶺、新興、李興、鷓鴣、城西、西康、姚坪、大坪)。
姑田鎮:駐中堡,轄1個居委會(姑田)、14個村(上堡、中堡、下堡、後洋、大洋地、郭坑、溪口、城兜、長校、上余、下余、東華、白蓮、華壠)。
廟前鎮:駐廟前,轄15個村(豐圖、芷紅、芷溪、芷星、芷民、坪頭、芷聯、廟上、廟前、呂坊、水北、珠地、江畲、蘭橋、岩背)。
北團鎮:駐山下,轄19個村(柯坊、許坊、羅王、江園、下江、老營、文峰、孫台、上江、山下、溪尾、山壠、富坪、石豐、張地井、大張、蕉坑、車上、到湖)。
朋口鎮:駐朋口,轄21個村(朋口、天馬、張家營、洋坊、馬埔、文坊、上莒、洋地、林家坪、竹溪、李莊、文地、良增、王城、魚潭、張屋田、池溪、黃崗、金龍、桂花、瑤里)。
莒溪鎮:駐莒市,轄21個村(莒市、莒蓮、詹坑、璧洲、小莒、墩坑、牆裡、後埔、吳坑、隔口、溪源、樂地、廈莊、陳地、廈地、高地、羅地、坪坑、梅村頭、太平橑、池家山)。
文亨鎮:駐文陂,轄19個村(文陂、文保、亨明、田心、文崗、黃屋、文樓、龍崗、竹崗、南坑、鯉江、南陽、田頭、湖峰、蔣坊、福地、班竹、爐坪、富塘)。
塘前鄉:駐塘前,轄6個村(塘前、上琴、水源、迪坑、羅地、張地)。
四堡鄉:駐霧閣,轄8個村(馬屋、上梘、雙泉、田茶、霧閣、團結、四橋、中南、黃坑)。
羅坊鄉:駐上羅,轄9個村(邱賴、下羅、上羅、崗頭、文夫、蕭坑、富地、坪上、長坑)。
曲溪鄉:駐曲溪,轄9個村(曲溪、黃勝、蒲溪、馮地、羅勝、軍山、白石、大東溪、木陂)。
賴源鄉:駐下村,轄7個村(下村、上村、黃宗、黃地、郭地、牛家、河祠)。
宣和鄉:駐中曹,轄13個村(中曹、上曹、城溪、科南、洋背、黃沙、中田、升星、培田、紫林、前進、下曹、新曹)。
新泉鎮:駐新泉,轄19個村(官莊、林國、洋梅、西村、北村、新泉村、良增、良福、良盟、清安、畲部、儒畲、儒陂、蓮華、聯溪、良坑、樂江、樂聯、
李屋鄉:駐李屋,轄3個村(李屋、福坑、大地)。
林坊鄉:駐崗尾,轄15個村(李豐、有福、張坊、魏坊、橫坑、林聯、崗尾、廬屋、陂橋、上磜、林丘、林塘、塘丘、五磜、大梨)。
揭樂鄉:駐揭樂,轄9個村(小朱地、魏磜、布地、揭樂、羅坊塅、官峰、呂屋、黃坊、□礫)。
隔川鄉:駐隔川,轄8個村(聯益、隔川、竹葉山、新營、隔田、松洋、朱余、井坑)。
2005年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連城縣撤銷李屋鄉併入文亨鄉的批覆》(閩政文[2005]10號):同意連城縣撤銷李屋鄉,現有李屋鄉併入文亨鄉。合併後的文亨鄉轄文陂、文保、亨明、田心、文崗、黃屋、文樓、龍崗、竹崗、南坑、鯉江、南陽、田頭、湖峰、蔣坊、福地、班竹、爐坪、富塘、李屋、福坑、大地22個村委會,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05年,全縣共17個鄉(鎮),其中7個鎮、10個鄉;共有個居237個(村)民委員會,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8個,村民委員會229個。蓮峰鎮:駐大橋下,轄:大坪、李彭、洪山、楊屋、南前、李坊、江坊、姚坊、城西、西康、姚坪、朱坊、鷓鴣、蓮花、新興、李興、赤嶺17個村委會和東街、南街、西街、北街、豸峰、栗園、蓮西7個居委會。 2010年12月29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閩政文〔2010〕513號),同意連城縣撤銷文亨鄉設立文亨鎮。以原文亨鄉的行政區域為文亨鎮的行政區域,轄文陂、文保、亨明、田心、文崗、黃屋、文樓、龍崗、竹崗、南坑、鯉江、南陽、田頭、湖峰、蔣坊、福地、班竹、爐坪、富塘、李屋、福坑、大地22個村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