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宗旺

龍宗旺

龍宗旺,生卒年不詳,芷江侗族自治縣大壠鄉的龍氏開山鼻祖。任浙江行營會稽令,後由江西隨父兄征戰平苗後,後襲父職,坐鎮芷江大壠。龍氏第38氏孫。

基本介紹

  • 本名:龍宗旺
  • 所處時代:北宋時期
  • 民族族群:龍氏第38氏孫
  • 出生地:江西吉安府
  • 主要成就:浙江行營會稽令
  • 生卒年:不詳
致南平侯,南平候家志,大戰五腦寨,研究誠州戰略,

致南平侯

北宋哲宗皇帝時期,政治開始腐化墮落,社稷日下。外有吐蕃、夏人、遼、金等國的侵略擴張,內有各地少數民族起義,攻打州府,奪取城池,朝野統治,內外交困。龍禹官(1031—1087年)、龍宗麻(1054—1092年)父子等在這樣的形勢下,奉皇帝之命,兩次率部征伐黔省(今到貴州黎平、錦平、天柱劍河、三穗、鎮遠、黃平、思州、榕江、從江東北部),湘省(今長沙、常德永州沅江、黔陽、靖州、會同、寶慶、武崗、芷江、洞口、綏寧)等地區農民義軍,進行地方軍事維穩活動,平息禍亂、安撫地方民眾。同時,龍氏父子率部在黔湘兩地民族地區傳播了宋代政治思想、文化教育、農耕生產技術,為地方發展做出了的貢獻。
事過境遷,往事如煙。九百多年過去,現在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時代,古代原生態文化,特別像宋代時期的軍屯文化、農耕文化,在黔湘兩省卻以不多了。為研究撰寫南平侯列傳,專程到龍宗麻歸田的地方,湖南省綏寧縣東山鄉,拜讀了哲宗皇帝誥封南平侯的聖旨,進行為期3天的實地考察。
南平侯陵墓,坐落在東山鄉鐵沖水口邊,龜形地。陵墓大門處一塊大青石上陽刻有“南平侯”的三個大字。陵墓系龍母護國羅太夫人、南平侯爵龍宗麻、龍望霖襲父職山西列校三人合葬大墓,墓用朱石塊砌成直徑約5米高3米的圓柱台體形,上有象徵官爵石頂一座,墓碑兩邊立有朔雕雙龍抱柱,龍柱上橫置三級雕花石礅,兩邊立有大功德碑20餘塊,整個陵墓氣勢磅礴,顯現平南侯陵墓雄偉的氣派。綬寧縣已將這裡規劃成“宋代文化”景點的旅遊區。
讓人欣慰的事,在這裡考察,能閱讀到900多年前,哲宗皇帝封賜龍禹官龍宗麻父子為平南侯的聖旨誥書,誥封龍氏父子,分別封為“天封得勝掃峒大王”,“天威得勝掃峒一王”,誥封羅太夫人為護國夫人。誥書全文如下:
《勅 封龍禹官父子誥》
皇帝詔曰朕聞治國之道在乎得人純臣之心一於報主朕受神器夙夜惟寅誕敷文德海表鹹均蠢茲梗士稱亂於荊朕志則一臣鄰悉警禹官父子繼立生勛今復猖狂據蒞臣奏助戰顯靈千櫓親賜百峒時清有此忠耿理宜特旌據夢可奏朕勅無淫天封得勝掃峒大王厥父之尊天威得勝掃峒一王厥子之英建廟永垂以慰德音咨爾楊沈既荷綸益楊休命
哲宗十一年十一月初三 勅
《勅 封羅氏誥》
皇帝詔曰汝為汝翼朝廷之股肱不可缺治內治外人倫之表正所自基故君得而國治猶夫婦治而化成
朕自太祖仁皇帝作武育文謀臣勇士如雨如雲女子善戰朕所罕聞嗟爾龍禹官忠信克御赤德能型婦守厥德繼卿顯靈苗民肆虐不殺自剄朕可準奏以酬厥勛爰勅 宣誥益王是命嗟爾群郡奉勅惟寅
哲宗十二年九月初八日 勅
從哲宗皇帝兩個不同年月的封誥內容上看,對龍禹官、龍宗麻父子和羅老夫人,安撫南疆苗侗,平息峒人的武裝動亂,完成朝廷安排的詔討任務,皇帝給予龍氏父子和羅夫人高度的評價,用“掃峒大王”、“掃峒一王”的聖語封賜,對龍氏父子在黔湘地區的軍事維穩活動,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稱讚,也是罕見的。
其實,哲宗皇帝封誥中“掃峒”;即是掃蕩侗族地區軍事武裝的意識。古人或封建時代的人們,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和對侗族人民有歧視,稱侗人,為峒、硐、洞或獠峒人。這個封誥書,是封建王朝用漢文字記載侗族人起義軍事活動的重要歷史事件依據之一。故曰:“掃峒。”
龍禹官,龍宗麻被皇帝封為掃峒大王,其家志怎樣,父子倆率部掃峒平亂的對象主要人物是誰,一同隋軍過來將領又是誰?他們在平亂中遇到軍事阻擊和有那些戰役?又怎樣安撫當地峒人和在侗族地方紮根安家?這將是本傳撰寫的問題。

南平候家志

龍禹官的父親,名叫龍采廉,字啟儒,少年參加鄉試,宋英宗四年丁未(1067年),任浙江會稽縣令。龍采廉所生二子,長子龍禹官,是朝廷武將,勇猛善戰;次子龍禹甸,神宗熙寧三年庚戌(1070年)科進士,神宗六年(1073年)正月任陝西太守。
龍采廉任浙江會稽縣令期間,見邊事日煩,不願為官,於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辭官,同長子龍禹官移居河南衛輝府淇水縣。神宗六年三月二日,龍采廉逝世。此時,土番入寇,夏人疊侵,戰亂中民無得所,流離他鄉,為了躲避戰亂,龍禹官隨岳父到江西吉安。數年後,龍禹官夫人羅氏生了五子,長子宗麻,次子宗朝,三子宗靈,四子宗廷,五子宗旺。

大戰五腦寨

元豐四年(1080年),龍禹官任南昌節度副使。哲宗元年(1086年)內卿高太尉薦其賢能,向皇上舉薦龍禹官,調到黔省(貴州)鎮壓誠州以楊晟台為首的侗族農民起義,經過一年多勞頓平叛,終於平息了戰亂,得勝歸朝。
幾年之後,南方的少數民族又作反叛,朝廷內閣司馬光范純仁同奏皇上,黔與楚為鄰,黔苗畏服者武臣龍禹官是也。皇上準其奏即升龍禹官為湖南安撫招討使。
是時,以楊晟台為首的兩萬多峒人農民義軍,屯兵黔省邊界,攻打誠州靖州路告急。龍禹官率部,從湖南常德直驅沅水,兵分兩路,一路沿清水而上,平息江兩岸的一些農民義軍首領,向五腦寨進軍,一路沅水上至靖州,向五腦寨挺進。
楊晟台聞訊,率領義軍轉戰五腦寨(今黎平古城),駐守軍營根據地。龍禹官兵至新化、譚溪。楊晟台的部將,楊林、吳天宇各領4000兵馬,從中潮、佳所,增援五腦寨,迎戰龍禹官。哲宗二年(1087年)四月初七日,兩軍大戰於五腦寨,實戰五個時辰,五腦寨戰屍遍地,血流成河。楊晟台部將楊林、吳天宇,在大戰中陣亡,峒義軍戰敗。龍禹官繼續平息中潮、永從、銅鼓一帶義軍殘部,並派部分官兵在當地駐守,並收復失地,防止義軍作亂。楊晟台退守苗疆。
未幾,黔陽告急,龍禹官轉戰誠州,平息黔陽,打回常德。一年之餘,因龍禹官聚勞成殘,在常德病逝世。

研究誠州戰略

龍禹官病逝,龍宗麻在接到朝廷詔襲父職的詔書後,結合宣撫戰況實際,重新部署軍事:他一是改變了父親龍禹官以往對誠州峒民義軍直接鎮壓的軍事行動方式和軍事策略,採取靈活機動的宣撫招安南蠻民族義軍首領和宣傳北宋統治仁愛百姓政策,大力加宣傳鼓動,主動說服峒民擴大農耕,樂業生產,解決溫飽,以轉變峒苗人對北宋封建統治的敵對思想;二是認真研究分析誠州地理特點和峒人生活思想情況,攻打對象,了解峒人義軍主要將領的內部情況;三是擬定軍事戰略實施方案,以應萬變。
龍宗麻研究了誠州的實際,了解到宣撫主要對象是楊晟台起義軍,以及地方軍事行動、用兵情況,楊晟台在誠州的活動範圍、地理位置情況。《黎平府志》、《靖州志》載:誠州,唐為溪峒州。宋初,楊氏居之,號十峒首領,以其族姓散掌州峒。熙寧八年,有楊光富者,率其族姓二十三州峒歸附。繼有楊昌銜者,亦願罷進奉,出租賦為漢民,詔補為右班殿直,子弟侄十八人補授有差。詔湖南轉運使朱初平羈縻之,未幾亦降,乃與其子日儼請於其側建學舍,求名士教子孫。詔潭州長史朴成為徽、誠等州教授;誠州刺史致仕,官為建宅。龍宗麻說,誠州雖然是地處邊遠,但是根據這些的行政機構與地方建設發展情況來看,麻雀雖小,五臟具全。峒人多,勢力範圍大,強悍粗野,英勇善戰,一年內拿下誠州,是有難度。但有一原則是,要與當地峒人一起同甘共苦,共同解決溫飽問題,地方平息,才能安居樂業。
《黔東南文化,征戰黎平歷史人物》(1990年第一期)中說:龍宗麻,於元豐三年,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戰地情況。知邵州關杞請於徽、誠州融嶺鎮擇要害地築城砦,以絕邊患。詔湖南安撫謝景溫、轉運使朱初平、判官趙揚商度以聞,景溫等以為宜如杞言。乃議誠州以沅州貫保砦為渠陽縣隸之,以徽州為蒔竹(今綬寧)縣隸邵州。趙揚言上江、多星、銅鼓、羊鎮、潭溪、上和、上誠、天村、大田等團並至誠州城下貿易,龍宗麻可漸招撫,並乞下湖南邵州蒔竹縣招諭芙蓉、萬驛諸團,從之,徒誠州治渠陽而貫保為砦如故。上江等諸團果皆納土,於是增築多星等砦。龍宗麻了解誠州地方官僚情況後,做出了反映,繼續擴張隊伍,且在上江等諸團進行招賢納士,招兵買馬。
《靖州志》載:元祐二年(1087年),改誠州為渠陽軍,罷兩州兵馬及守御民丁。有楊晟台者,乘間寇文村堡,知渠陽軍胡田措置亡術,蠻結西融州、西北結黔省蠻人砦粟仁催,往來兩路為民患,調兵屯渠陽至萬人,湖南亦增屯兵應援,三路俱驚。朝廷方務省事,議廢堡砦,徹戍守,而以其地予蠻,乃詔湖北轉運副使李茂直招撫,又遣唐同措置邊事討之。後以渠陽為誠州,命光僭之子供備庫使昌達、供備庫副使楊昌等同知州事,而貫保、豐山、若水等砦皆罷戍,擇授土官,俾間毀樓櫓,撤官舍,護領居民入砦。崇寧初,改誠州為黎靖,後改為靖州(轄區,今黎平、天柱、錦屏、靖縣、綬寧、會同)。
龍宗麻了解誠州軍事戰略情況後,組織了多梯“言軍”隊,對峒人義軍首領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宋朝的詔安政策,化解了部分峒人對宋統治階級的敵對思想。《宋代六公總緒》(69頁)說;“麻公至黔陽上清,黔省邊界已平。旋從沅(水)黎(平)交界,平息清水(江)等處,至沅屬之大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