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中國台灣紀錄片導演)

齊柏林(中國台灣紀錄片導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齊柏林(1964年12月-2017年6月),男,祖籍河南省安陽,1964年12月出生於台北市。中國台灣導演、攝影師。從事空中攝影20多年,空中攝影飛行時數近2000小時,累積超過40萬張空拍照片。

1988年開始,歷任商業攝影助理、雜誌攝影師。從1990年起服務公職後,開始負責在空中拍攝台灣各項重大工程的興建過程。此後,便長期從空中紀錄台灣的地景。他的代表作品《看見台灣》是台灣紀錄片歷史上耗資最高的作品。通過鳥瞰的視角,為觀眾呈現出人類不曾看過的、震撼人心和令人落淚的台灣至美景色,收穫2億元新台幣的票房佳績,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在台灣花蓮縣發生墜機事件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 
  • 逝世日期:2017年6月10日
  • 職業:導演、攝影師 
  • 主要成就:美國第46屆休斯敦世界影展金牌獎 
    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代表作品:《看見台灣》、《飛閱台灣國家公園》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獲獎記錄,

人物生平

齊柏林早期一直都是以拍攝平面照片為主。
齊柏林
25歲時,他擔任房地產攝影師助理,首次飛上天以“神的高度”俯瞰熟悉的大地,從此立志當高空攝影師。他曾說“我想拍遍整個台灣!”。
為了讓父親安心,齊柏林當了公務員,但他堅持夢想,休假時兼職拍照,存錢付“上青天”的高昂機票費。
20年下來,齊柏林累計拍攝了近30萬張空拍(在一定的空間高度, 拍攝空中景物或從高空俯攝大地)照。後來他萌生了在空中使用動態影像記錄台灣的想法。
早在2009年初,他就花了近300萬新台幣的積蓄,從國外租用專業空拍設備,以30小時環台一圈,拍攝台灣動態的影像。
2009年“8·8”風災,台灣山林受到極為嚴重的創傷,齊柏林乘著直升機飛入災區拍照,看見滿目瘡痍。”那一刻,他下定決心要拍一部關於台灣的空拍電影。
齊柏林以“神的眼睛”形容高空攝影。上升到“神的高度”,齊柏林才知道台灣“病”得有多嚴重:90%人工化的西部海岸、飽受污染而呈橘紅色的大漢溪,因超抽地下水而泡在水中的嘉義東石鄉墳墓。他認為,人類以為是建設的,對自然常常卻是破壞的!齊柏林深深感受到,只有平面的影像不足以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台灣正在面臨的危機。
雖然已繞著台灣飛行一圈,但齊導演仍然認為還有更多的地方是值得被記錄下來的,因此下定決心,將房子抵押,以及通過朋友的借貸、支持,在國外購買了近3000萬新台幣的空拍設備,開始拍攝台灣首部空拍電影紀錄片《看見台灣》的計畫,而從拍攝到成片,前後3年可謂歷盡波折。《看見台灣》前半段美得讓人震撼,後半段則醜得教人驚心,他表示,希望在這“半美半醜”之間,引起觀眾保護台灣的共鳴。
2010年起擔任空拍台灣電影記錄片計畫主持人;
2017年6月8日,齊柏林舉行記者會,宣布《看見台灣Ⅱ》航拍紀錄片開鏡,並強調這不是續集,而是探討台灣的前世、今生及未來,視野從台灣擴及大陸、日、韓、馬來西亞、紐西蘭,大陸的台商精神及綠色能源將是重點。
2017年6月10日中午約11點56分,齊柏林與助手陳冠齊、機師張志光在執行《看見台灣2》的拍攝、勘景任務時,在台灣花蓮縣豐濱鄉山區墜機身亡,當時齊柏林正在拍花蓮長虹橋的景象。

主要作品

著有:《上天下地看家園》、《台灣飛覽》、《飛閱台灣 Our Land Our Story》、《從空中看台灣》等空中攝影專輯、《飛行澎湖》空中攝影多媒體專輯。

獲獎記錄

曾獲2004年第一屆Johnnie Walker“The 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大獎;
齊柏林(中國台灣紀錄片導演)
2005年獲奧比斯(ORBIS)基金會邀請擔任“眼科飛行醫院”新疆飛行任務代言人;
2011年受邀TEDxTaipei演講《齊柏林──台灣空拍家園》、獲金鐘獎頻道廣告獎;
2012年成為Google記錄片《齊柏林:高空捕捉台灣之美》拍攝主角、作品《飛閱台灣國家公園空拍影片》獲美國第46屆休士頓世界影展(46th WorldFest-Houston)金牌獎。
看見台灣》獲得第47屆休斯敦國際影展評審團最佳紀錄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