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克塞戰役

齊克塞戰役

齊克塞戰役在1944年1月第三天,蘇聯方面則稱這個戰役為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而在德國方面這個戰役以“齊克塞口袋”之戰而聞名,和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等著名的東線戰役相比,齊克塞戰役很少為人所知,但我認為它不該被遺忘,這個戰役在蘇德戰爭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役,這不僅表現在它是蘇軍1944年中所發動的第一個重大攻勢,而且它清楚地表現出了蘇德戰爭後期,雙方軍隊作戰的特點。

基本介紹

  • 名稱:齊克塞戰役
  • 地點:齊克塞
  • 時間:1944年1月3日
  • 參戰方:蘇聯德國
  • 結果:蘇軍獲勝
  • 戰爭背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處境急劇惡化
戰爭背景,戰役過程,結束情況,戰爭分析,社會影響,

戰爭背景

在烏克蘭,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的處境急劇惡化。曼施泰因的部隊不顧危險,仍部署在從科羅斯田到第聶伯河彎曲部這塊南烏克蘭地區,形成了一個脆弱的突出部。尼科波爾與克里沃羅格地區的礦藏已不開採,這個礦區即使丟失也不會使德國經濟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希特勒一味堅持,只得固守。與此同時,南方集團軍群的左翼也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蘇聯烏克蘭第1方面軍向基輔西南方向伸出的突出部,看來有可能將曼施泰因與布施的中央集團軍群分隔開。
蘇軍在烏克蘭的幾個方面軍並不是沒有遇到困難。南部冬季的氣候非常溫暖。冰雪消融、多雨與泥濘的春季早在 12 月底就已到來。通向蘇軍後方基地的交通線長達三百多英里,因此補給、維修與保養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第 2 烏克蘭方面軍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機車輛能行駛在大道上。
蘇軍部署在西烏克蘭一百六十八個步兵師,大部分缺額很多,雖然它們採取了有力措施,徵集當地烏克蘭居民來補充缺額。機場因暴風雨與洪水泛濫而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蘇軍最高統帥部不但沒有被這些問題難住,而且還在全線重新發起猛烈的進攻。朱可夫仍留在第 1 和第 2 烏克蘭方面軍,華西列夫斯基負責協調第 3 和第4 烏克蘭方面軍。第 1 和第2 烏克蘭方面軍向文尼察-莫吉廖夫-波多爾斯基以及基洛夫格勒-五一城這兩個方向實施平行突擊。第 3和第 4 烏克蘭方面軍則對尼科波爾與克里沃羅格實施向心突擊。進攻的第一階段由瓦杜丁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的六十三個步兵師負責實施。12月 24 日上午,瓦杜丁開始進攻艾哈德·勞斯的第 4裝甲集團軍。隨著進攻的發展,瓦杜丁的進攻正面擴大到二百英里。 負責對日托米爾實施主攻的是 V· I· 庫茲涅佐夫(後來是格列奇科)的第1 近衛集團軍、雷巴爾科的第 3 近衛坦克集團軍以及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列謝利澤的第 18 集團軍。負責對文尼察實施主攻的是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的第 38 集團軍和米哈伊爾·葉菲莫維奇·卡圖科夫的第 1 坦克集團軍。因此,瓦杜丁的主要突擊是由中央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和三個步兵集團軍負責向西南方向實施的。與此同時,部署在兩翼的那兩個步兵集團軍以疏開隊形向西和向南推進。
1943 年底,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團軍群編成內有第 1 和第4 裝甲集團軍以及第 8 集團軍,全部兵力相當於四十三個步兵師、十五個裝甲師和七個裝甲護衛師。
長久以來,蘇聯軍隊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在作戰中只知道死板地遵守事先擬定的計畫,而不能同時也不鼓勵在戰鬥中依據當時的情況而調整部署。這個說法起源於戰後出版的第
一批所稱的“v1德國革命戰爭回錄”,在戰後冷戰的國際環境下,這個觀點很快被英國和美國所接受。齊克塞戰役的另一個特點是雙方那種在理論上機械化部隊根本無法運動的地形和氣候環境中使用機械化部隊的能力,大家一向認為二戰中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戰爭只發生在東線,蘇聯戰場上雙方裝甲部隊所表現出來的爆發力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機動能力總是讓人們如痴如醉,在這方面,德國軍隊是先驅,它第一個把裝甲部隊的運用上升到藝術化的層次,蘇聯裝甲部隊只是到1944年才達到了這個層次,而在西線的英美軍隊從未達到這個境界。對於德國人來說,這場戰役的失敗首先是由於希特勒頑固地要求死守這個突出部,在這裡希特勒顯然把這個突出部的存在看成是一個機會而不是威脅。他本來計畫通過這個突出部,割裂蘇聯2個方面軍的聯繫,並將這裡作為發動一個新的反攻的跳板,他顯然沒能意識到德軍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力發動這樣的一個攻勢,這就意味著在現在齊克賽突出部只能是對德軍的一個威脅。 除了希特勒以外,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斯坦因對這次失敗要負什麼責任?他多次要求希特勒放棄突出部,而他的要求屢次被希特勒拒絕,他很清楚這個地區是德軍防線上的一個弱點,他很可能還希望能說服希特勒放棄突出部,的確以前希特勒也不是沒有被說服放棄土地過。曼施坦因希望調動他的南方集團軍群部隊來掩護齊克塞地區,卻遭到希特勒拒絕,但在戰役開始後,希特勒卻反過來插手指揮該部去增援齊克塞,而這在時間上並不合適,結果只是使部隊疲憊,而本來的防區也遭到削弱。 曼斯坦因開始在希特勒的干擾下儘可能的營救被圍的德軍,自此以後,德軍的表現可圈可點,幾乎找不到任何錯誤,但他們在開局時已經落後太多,

戰役過程

曼施泰因在此以前只是要求希特勒同意批准撤出第聶伯河彎曲部,將第 1 裝甲集團軍轉移到他的左翼,對此元首沒有同意,但許諾經鐵路給他調遣三個師,這三個師分別抽自 A 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由於這三個師不可能及時趕到,曼施泰因在瓦杜丁發起進攻後的第五天只好自作主張將第 1 裝甲集團軍司令部以及一個步兵師與三個裝甲師從第聶伯河彎曲部調到他的左翼。不過,他是按照希特勒的戰略行事的,因為韋勒的第 8 集團軍繼續在扼守霍利德特第 6集團軍以西的第聶伯河彎曲部的部分地區。霍利德特的第 6 集團軍位於尼科波爾這個“口袋”的底部。儘管胡貝的第 1 裝甲集團軍司令部趕來組織援救遭到攻擊的第 4 裝甲集團軍,並接管了它的右翼,同時勞斯也接管了它左翼較大的地區,但是在瓦杜丁的攻勢面前,他們都不得不節節敗退。瓦杜丁的進攻已威脅到德軍從利沃夫到奧德薩的鐵路線。這段鐵路線對於南方集團軍群的右翼和整個 A 集團軍群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繼續向前進攻,開始穩紮穩打,後來加快了步伐,在進攻的最初兩周內就攻占了科羅斯田、諾沃格勒-沃倫斯基、日托米爾、別爾迪切夫以及白教堂。1月 5 日,即曼施泰因從東普魯士返回的第二天,科涅夫的第 2 烏克蘭方面軍在濃霧中發起了進攻,這次進攻是指向東部韋勒的第 8 集團軍。曼施泰因在東普魯士曾再一次要求撤出第聶伯河彎曲部,而且還要求把克里木半島上的第17 集團軍調給他。
科涅夫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進攻是在瓦杜丁所在戰區東邊的切爾卡塞和斯塔羅杜布之間這六十英里寬的狹窄正面上實施的一路突擊,其主要方向是指向西南的基洛夫格勒。負責實施主攻的是馬納加羅夫的第 53 集團軍(這時是由加拉寧臨時負責指揮)和羅特米斯特羅夫的第 5近衛坦克集團軍。負責實施翼側助攻的是雷諾夫(後來是斯米爾諾夫)的第 4 近衛集團軍、扎多夫的第 5近衛集團軍和舒米洛夫的第 7 近衛集團軍。與此同時,科羅捷耶夫的第 52 集團軍負責扼守方面軍最北部的翼側。方面軍的意圖是,先向東攻打基洛夫格勒,然後再打小維斯卡,從翼側包圍一部分守衛切爾卡塞和科爾孫之間這段第聶伯河南岸的第 8 集團軍,再與突入德軍後方的瓦社丁部隊會師來完成兩翼包圍。
科涅夫的進攻一開始就指向德軍的第 52、第 47 裝甲軍。馮·福爾曼是前幾天剛從德國來接管第 47裝甲軍的。他曾介紹過當時的情況,說他有三個裝甲師、一個裝甲護衛師和四個步兵師。裝甲師只不過相當一個裝甲群,步兵師僅抵上一個加強團。拉姆克的第 2 傘兵師有三千二百人,扼守著十三英里寬的正面。第 10裝甲護衛師有三千七百人,扼守著十英里寬的正面。地上到處都蓋著厚雪,氣溫降到攝氏零下二十度。每個步兵的陣地那怕變動僅幾百碼,他自己就必須重新構築塹壕和掩蔽部以防敵人炮火的襲擊和寒流的侵襲。這時要在硬得象鐵的地面上來挖工事,簡直是不可能的。
無線電偵聽提供的很多跡象表明,進攻迫在眉睫,特別是蘇聯無線電通信幾乎沒有採取什麼措施來保守進攻準備方面的秘密,這就更使人加深了這個印象。進攻是以通常的方式開始的,先是半個小時的殺傷性炮擊,爾後是重型坦克和步兵的衝擊。福爾曼發現,雖然蘇軍上級領導機關的計畫擬定得很好,但是蘇軍仍吃了它過去那些弱點的虧,它的炮火缺乏機動靈活與協調一致,它的下級指揮官缺乏主動性,它那未經訓練而參戰的步兵不善於作戰。這些步兵員然在數量上以八比一的優勢超過德國的守軍,但是大部分是由地方徵集的往往不願服役的人(德軍稱為“抓來的兵”)組成的。僅僅在 1 月5 日和6日兩天,第 47 裝甲軍的炮兵就發射了十七萬七千發炮彈,力圖用火力掩護正面已被打開的許多缺口。軍或集團軍都沒有預備隊,因此該軍的防線有崩潰的危險。1 月8 日基洛夫格勒失守。1 月9 日夜晚,第 47裝甲軍司令部遭到蘇聯一個搭載有步兵的坦克旅的襲擊,被打散了,人員和武器裝備均受到損失,許多師在後撤途中屢遭包圍。
面對著德軍猛烈的抵抗,科涅夫仍不斷實施進攻。據蘇聯史料記載,這些德軍巧妙地利用許多村莊與溝渠進行防守。西部的瓦杜丁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繼續在分割第 1 和第4 裝甲集團軍,直到這兩個集團軍之間被打開的缺口達到四十英里寬時才罷休。但是,在 1 月份的下半個月,南方集團軍群卻動用了兩個裝甲軍和一個步兵軍對烏曼和文尼察之間這一地區的第 1 烏克蘭方面軍實施了兩次有力的反突擊。第一次反突擊驅逐了烏曼以北日馬琴科的第 40 集團軍和扎多夫的第 5 近衛集團軍。第二次反突擊切斷了莫斯卡連科的第 38 集團軍和卡圖科夫的第 1 坦克集團軍各一部的退路,使其蒙受重大損失,特別是坦克。這時第 1 烏克蘭方面軍暫時放棄了陣地,向後約退了二十英里。
第 1 與第 2 烏克蘭方面軍在突入科爾孫地區東部和西部之後已經使 齊克塞 西南、由德軍第 1 裝甲集團軍和第 8 集團軍防守的突出部暴露。第 1 和第 2 烏克蘭方面軍準備用翼側的部隊恢復這次攻勢,從兩翼包圍這個突出部。1 月 25 日,第 2 烏克蘭方面軍首先發起進攻,1 月 27 日奪取了德軍深遠後方的什波拉,次日,又攻占了茲韋尼哥羅德卡,德軍裝甲部隊進行了猛烈的反突擊,將進攻部隊包圍與孤立了三天。接著,在 1 月26 日第 1 烏克蘭方面軍從西邊實施進攻。1 月28 日,克拉夫琴利的第 6 坦克集團軍在茲韋尼哥羅德卡附近同第 2 烏克蘭方面軍羅特米斯特羅夫的第 5 坦克集團軍會師,完成了兩翼包圍,切斷了利布的第 42 軍和施特默爾曼的第 11 軍。而就在這同一天,希特勒卻將他所有的集團軍群和集團軍的司令召集到東普魯士,聽取關於在德軍內建立國家社會主義黨的優越性的報告。這次德軍有四個步兵師、一個黨衛軍裝甲師、一個黨衛軍旅以及其他一些部隊總計約達六萬人被蘇聯的二十七個步兵師、四個坦克軍和一個機械化軍所包圍。
南方集團軍群急如星火地調集一支解圍部隊,因為經驗證明,反攻拖得越久,解圍的任務就越艱巨。然而,一切重大決定都得由元首作出。就在那天傍晚五時,元首從蔡茨勒打來的電話中得知德軍被圍。他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接著便開始從這裡抽調一個師,從那裡抽調一個戰鬥群。他忽然對蔡茨勒說,步兵在作戰中再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除非他們後面有坦克或強擊炮作後盾。胡貝的第 1 裝甲集團軍必須結束它在左翼同卡圖科夫第 1 坦克集團軍的戰鬥,第 8 集團軍不得不動用正在參與 齊克塞 解圍的福爾曼第 47 裝甲集團軍。曼施泰因下令調出第聶伯河彎曲部霍利德特第 6集團軍防區中的第 24 裝甲師。但是,坐在辦公室指揮全線戰爭的希特勒在該師已開始進攻 齊克塞 後又將它調回,因為尼科波爾地區又遭到了威脅。它往返行程約五百英里,回到那裡已為時太晚,在這兩個地區都沒有發揮作用。
擔任包圍任務的蘇聯部隊是按照它們通常的做法分工的。對付包圍圈內敵人的是斯米爾諾夫的第 4近衛集團軍和特羅費緬科的第 27 集團軍的步兵師。羅特米斯特羅夫的第 5 近衛坦克集團軍和克拉夫琴科的第 6 坦克集團軍執行打援任務,隨時準備迎擊解圍部隊的裝甲突擊。2 月8 日,蘇軍敦促被圍的德軍投降,保證人身安全並給予人道待遇。
到 2月 10日,所有被圍的部隊都處在蘇軍火炮的射程之內,因為被圍的這兩個軍在蘇軍進攻的壓力下已龜縮到寬約十英里、長約二十英里的地域內。利布的第 42 軍接受第11 軍軍長施特默爾曼指揮。所有被圍的部隊都聽從韋勒第 8 集團軍的指揮。在科爾孫機場早已有一個簡編的空運組織,負責第 8 集團軍中那些因道路泥濘而得不到供應的前沿部隊的補給工作。該組織經過充實每天能向被圍部隊空運八十噸補給品。大雨大雪交加,能見度和飛行條件都很差。
韋勒對調集解圍部隊的拖拉作風和上級強加於他的解圍方法十分不滿。這次解圍不是以解救已方部隊為目的,而是自不量力、異想天開地去包圍並殲滅敵人。擔任解圍任務的左路部隊,即布賴特的第 3裝甲軍,於 2 月4 日首先開始突擊。但是,攻擊的方向過於偏向西方,結果只好在血泊和泥淖中停了下來。它白費了五天時間,傷亡了許多人,最後又撤回到原地。時間不能再耽誤下去,因而部隊隨到隨即按新的最近捷的方向投入戰鬥。福爾曼的第 47裝甲軍向敵包圍圈偏東方向突擊。無邊無際的泥溝使部隊的運動極為困難,車輛斷了燃料,對解圍部隊的空中補給沒有真正落實。第 3 裝甲軍改變進攻方向使敵感到意外,氣溫突然下降倒為部隊的運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蘇軍最高統帥部又給第 1烏克蘭方面軍增調了一個集團軍,即波格丹諾夫的第 2 坦克集團軍。由於這個集團軍投入戰鬥,蘇軍的抵抗也加劇了。2 月12日,第 3 裝甲軍突入到包圍圈十英里內一個名叫盧斯揚卡的小村莊。這時蘇軍最高統帥部拚命阻止德軍解圍。德軍楔入地區的指揮權原屬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現已移交給第 2 烏克蘭方面軍,因此,特羅費緬科的第 27 集團軍也由第 1烏克蘭方面軍轉隸給第 2 烏克蘭方面軍。蘇軍步兵的損失很快得到了補充,如第 180 步兵師一攻下克維特克村(這個村在包圍圈與第 3 裝甲軍之間的狹長地帶上)就從村上動員了大約五百名男子加入該師。這些所謂自願入伍的士兵肯定過不多久就會看到戰鬥的場面。雖然蘇軍坦克的履帶較寬,戰術機動性比德軍的坦克強,蘇軍履帶車輛供應也較多,但是在一望無際的泥淖中運動也是困難重重。蘇聯的轟炸機不久便當做運輸機使用,所有部隊都用牛、馬來牽引火炮和車輛,而且還僱傭當地農民來搬運補給品。
至於德軍,駐守在前進陣地上的第 3裝甲軍,由於路面的原因已不可能從陸路得到補給,早已靠空運補給了。 德軍的空中補給任務是由直屬科爾孫機場的賽德曼第 8 航空軍負責遂行的。過去是由飛機運進補給品,飛機返航時運走傷員。後來機場因地面的原因不能使用,才改為空投補給品。事實證明,空投的做法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這種辦法速度慢、效率低,飛機遭到的損失越來越大。結果,補給品,包括四十加侖油桶,只好在三十英尺的高度上向下投擲。空運部隊由於蘇聯防空火力和空軍的截擊,遭到了一些損失。然而,儘管德軍的戰鬥機數量不足,護航機少,甚至三架梅 109 型飛機就擔任三十六架運輸機的護航任務,敵機也不敢靠近。總計,一千五百個架次共運進二千噸補給品,運出二千四百名傷員,飛機損失了三十二架。
2月 5日,德軍第 8 集團軍命令賽德曼做好在 2 月10 日以後突圍的準備。但是,直到 2 月15 日,元首才同意被圍部隊突圍。爾後,被圍部隊開始南移。天氣每天都在變化,部隊有時在大片泥淖中運動,有時迎著暴風雪轉移。有些部隊與兵團保持著自己的建制,始終不散;但是也有許多失散的士兵只能由就近的軍官進行指揮。火炮、坦克和車輛均被遺棄。為了自衛,部隊只能用輕武器來對付坦克和步兵幾乎連續不斷的衝擊。黨衛軍諾曼人師在反擊敵人進攻方面表現最為出色。此外,被圍部隊還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傷亡越來越大。2 月17 日,先頭部隊與第 3 裝甲軍會合,大部分被圍部隊突出了包圍圈。所有的傷病員都沒有撤出,只好聽天由命,所有的重型裝備均被遺棄,賽德曼將軍於 2 月18 日自殺身死。據德軍報導,有三萬人安全突圍。然而,蘇軍的報導是,包圍圈裡留下了一萬八千名受傷與未受傷的戰俘,五萬具屍體。且不論有多少人從切爾卡塞逃出,事實是南方集團軍群在戰術上吃了大敗仗。許多從包圍圈逃出來的倖存者無論在體力上或在精神上都不適於立即遂行作戰任務。兩個有作戰經驗的軍作為戰鬥兵團已被消滅。這些損失造成的影響在後來的戰爭中人們仍能明顯地感覺出來。
南方集團軍群左翼部隊(即勞斯的第 4 裝甲集團軍)的北邊,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之間出現了一個大缺口,因為希特勒不願意、也無法按曼施泰因的請求在羅夫諾另組建一個集團軍。豪費第 13 軍的一些部隊被派去保衛從羅夫諾到利沃夫這一段陸上交通線,與此同時一些黨衛軍營和警察營保衛著普里皮亞特沼澤地中的鐵路線。德軍以為第 1 烏克蘭方面軍不會在該地區馬上發起進攻,因為該方面軍確實無法從切爾卡塞和第 4、第 1 裝甲集團軍之間的楔形地區脫身。可是到 1 月27 日,瓦杜丁的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的右翼部隊,即普霍夫的第 13 集團軍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第 60 集團軍卻在游擊隊的幫助下通過森林沼澤地向東發起了進攻。它們派出翼側的第 1 和第 6 近衛騎兵軍,在兩天后到達 1939 年波蘭邊境內的斯特爾河。羅夫諾、盧次克和茲多爾布諾夫鐵路聯軌站很快即被蘇軍占領。2 月10 日,舍彼托夫卡失陷。德國駐烏克蘭的專員科赫在蘇軍部隊抵近時,逃離了在羅夫諾的專員署。在舍彼托夫卡丟失以後,元首又象往常一樣反而責備德國陸軍,並以死刑威脅那些司令官。

結束情況

齊克塞戰役結束之後半個月,經過短暫休整的蘇軍開始了規模宏大的春季攻勢,先是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於3月4日開始進行了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夫策戰役,緊接著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又在烏曼—伯托薩尼方向展開攻擊,在突破德軍一線正面的防線之後,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主要集團已經前出至捷爾諾波爾一線,並縱深切入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之間;而相應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在粉碎一線德軍第八集團軍的防禦之後,成功抵近南布格河一帶,深入到德軍第一集團軍的側翼和後方。 因勢利導的蘇軍指揮部門便以烏克蘭第一、二兩個方面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位於卡緬涅茲—伯多利斯基的德軍坦克第一集團軍,並在4月上旬左右將其包圍,由於當時該德軍集團的司令是赫赫有名的胡貝將軍(此君曾在西西里島率部阻擊盟軍並成功拖延了後者的進軍步伐),所以又被德軍方面稱之為胡貝包圍圈,被圍德軍有近20個師的部隊,另外還包括503、509重裝營等精銳部隊。但基於在該地區的蘇軍本身的力量不足以一口氣吃掉如此大規模的德軍力量,所以在其後的德軍突圍行動中第一坦克集團軍的大部都幸免於難,順利衝出包圍圈,只是幾乎丟棄了所有的重裝備,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503營的身上。

戰爭分析

縱觀整個齊克塞戰役,其實在曼施坦因錯誤的認為蘇軍的攻擊矛頭是指向奧拉托夫—文尼察方向時,失敗的種子就已經埋下。此役中蘇軍投入的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也是自庫爾斯克會戰之後馬不停蹄連續作戰7個月的疲憊之師,當時雙方在戰區力量對比上相差並不大,蘇軍根本不具備庫爾斯克時的壓倒性優勢。曼施坦因的失算之處就在於將後來充當救援主力的貝克重裝團、第1裝甲師和黨衛軍第1裝甲師先用於了其實並不重要的奧拉托夫或是其它戰場,由於糟糕的路況,來回奔波時造成的坦克機械故障加上戰事損失使得貝克重裝團和黨衛軍第1裝甲師投入救援行動。其實只有原先一半的實力,而第一裝甲師情況稍好點,但它在進攻的同時又要兼顧整個第三裝甲軍的右翼,戰力不夠是德軍救援部隊後來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反觀蘇軍這邊,真實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在竭力阻擋德第三裝甲軍不斷實施反衝擊的同時自身力量也收到了很大削弱,以致最後不得不冒著很大風險數次從包圍圈上抽調部隊去加強打援的部隊。而在16日齊克塞被圍德軍開始突圍時,最後的4萬多人中竟有3萬人後來回到了德軍陣地。其餘1萬多人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承受不住天寒地凍的考驗倒在了路上。可見當時第三裝甲軍正面蘇軍也已經拼得差不多了,此外貝克重裝團在撤離奇什尼茲—239高地公路時蘇軍也未作任何干擾,其實並非朱可夫無心,實在是無力追擊,他手上的預備隊早已全部用上,難不成讓他帶著自己的警衛兵去追擊虎式坦克?其實俄國冬季糟糕的路況也是導致救援行動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許有人會說天氣和道路的影響對戰爭中的雙方而言都是一樣的,這樣說對於在進攻一方的德國並不公平,畢竟在戰鬥中進攻的部隊所要做的機動和轉移要遠多於防守的一方,造成的機械故障等等非戰鬥裝備損失自然也要大些,更何況當時蘇軍裝備的T-34和謝爾曼在戰場路況適應能力要遠強於德國人那些四五十噸的老虎黑豹。 應該承認在齊克塞德軍敗得確實可惜,如果曼帥不出敗招,直接將貝克重裝團等精銳部隊用於齊克塞方向,雙方的實力對比又將是另一番景象。且不說突破蘇軍阻礙打進包圍圈,至少可以離包圍圈走更近一些,接應出更多的被圍部隊,誠然作為德國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曼施坦因元帥有過閃擊西歐的輝煌,也有過在哈爾科夫力挽狂瀾的經典之作,但他在庫爾斯克和齊克塞兩役中對於戰局的判斷、戰機的把握和用兵的時機上確有值得商榷之處。而曼施坦因在自己回憶錄中的說法更是不光彩,竟然將齊克塞之役失敗責任一股腦地推到了希特勒身上(說他貪戀土地不肯放棄突出部隊以拉直戰線,給了蘇軍可乘之機),全然不提自己對當時南線蘇軍主攻方向判斷的失誤。無論如何比起庫爾斯克,顯然德軍在齊克塞離勝利更近些,只可惜當時整個戰局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不在德國人這邊了。蘇軍的勝利固然有許多客觀因素和紅軍將士的精彩表現,但更多的還是一份運氣。

社會影響

回憶分析現在社會對戰爭情況的觀點
弗拉索夫
直到50年代後,由於戰時所造成的敵意逐漸消退,英美等國才開始比較客觀地評價二戰中的德國軍隊。 同樣一直到80年代末期,蘇聯逐漸開放並最終解體,冷戰的敵對氣氛逐漸減弱,西方國家出版的有關二戰東部戰場的史料開始同時引用蘇聯和德國雙方的資料,從而開始比較客觀地描述這場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一本戰史是否包括雙方的資料是區分嚴肅的史料和“革命戰爭回憶錄”的重要區別之一,也許有許多人更喜歡"德國革命戰爭回憶錄"而討厭"蘇聯革命戰爭回憶錄",但對筆者來說"革命戰爭回憶錄"就是"革命戰爭回憶錄"。令人遺憾的是,這些80年代後期在國際上出版的作品很少能和國內二戰愛好者們見面,我們出版社的許多編輯的職業水準之低下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在已經是21世紀的現在,國內有關蘇德戰爭的最權威的作品居然還是Albert Seaton出版於60年代 的“蘇德戰爭”!不過話說回來,你能對那些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例如“艾森豪在法國幫助布萊德雷奪取巴頓的戰功”,蘇聯政府殘酷鎮壓和德軍浴血奮戰的弗拉索夫將軍的部隊等大作的編輯老爺們抱什麼指望呢!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除非是完全由白痴組成,否則決不會不允許在戰時依據實際情況改變作戰計畫。在戰爭初期,蘇軍並非是只知道死守計畫,而是他們的反應太慢,這既是由於當時蘇軍各級軍官缺乏經驗,也是由於蘇軍缺乏一個良好的通訊系統,這導致指揮員無法及時了解前線的情況,而上級的命令無法及時傳達到下級。隨著蘇軍各級軍官經驗的增長和通訊設施的日益改進,蘇軍的反應也將越來越快。在這裡要向大家介紹的齊克塞戰役的一個特點就是對雙方指揮機構的能力考驗很大,這場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是在倉促中準備的,對德軍來說,是突然間被捲入的。雙方的作戰準備都十分草率,雙方的作戰計畫都是幾乎從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看著雙方將領們如何調整作戰計畫是十分有趣的事,在此期間,雙方都犯過不少錯誤,其中有些錯誤是如此低級,以致讓人無法相信這是出於朱可夫和曼斯坦因這樣世界級名將的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