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頭角

鼻頭角

鼻頭角 (Bítóu Jiǎo) 在台灣島東北海岸。南距三貂角約10公里。由砂岩及頁岩夾層構成。東、西兩側有燈塔。南側龍洞灣(亦稱撈洞)有海蝕洞。位於和平島東面的鼻頭角以及三貂角,都是台灣島北部海岸上有名的岬角,它們深深地突出於東海之中,在航運和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鼻頭角
  • 地理位置:台灣島東北海岸
  •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鼻頭角方位,地理位置,介紹,鼻頭裡,鼻頭角沿岸,

鼻頭角方位

地理位置

鼻頭角西距新北市的瑞芳區10餘公里,從方位上來看,它正好處在東西向海岸和南北向海岸的交點,故海岸線至此形成一個大的轉折。岬角的頂端,有一堵大峭壁,高達五六十米。置身岩邊,猶如走到了陸地的盡頭。峭壁後面有一尊白色的燈塔,為來往台灣北部海面的船隻導航。凡到過鼻頭角的人,無不被它那壯麗的景色所吸引。有的旅遊者特意來到這裡,欣賞太平洋巨浪衝擊岩壁,激起千堆雪的動人情景。
鼻頭角

介紹

從地質構造與岩性來看,鼻頭角為一向東北海域延伸的向斜軸,也是鼻頭砂岩的外露地區。在這種鼻頭砂岩之中,還夾有頁岩層。由於頁岩受到雨水侵蝕及風化的速度較快,所以有明顯的內凹現象,致使頁岩上部的砂岩懸空,受重力與風化作用而塌落。另一方面,鼻頭角海崖下部因海浪淘蝕作用,形成海蝕凹壁。這種凹壁常使海崖的上部懸空,以致崖壁塌落,海蝕崖年復一年地後退。有人估計,一百萬年之後,鼻頭角將不復存在。
鼻頭角下,雖有可供釣魚和游泳的地方,但因多急流和暗礁,非藝高膽大者,不敢在此游水嬉戲。在鼻頭角的南面,還有龍洞灣和龍洞岬。龍洞灣是沿著斷層構造侵蝕而成的海灣,清澈的海水映襯著鼻頭角,景色宜人。
鼻頭角沿岸奇石林立、終年受風浪侵蝕,形成海蝕平台、凹壁和海崖,其蕈狀岩、豆腐岩及生痕化石,極富教學與觀賞價值。位於台灣東北角,與富貴角、三貂角合稱「北台灣三角」。
鼻頭角
鼻頭隧道南側步道,為昔日宜蘭、淡水的古道,步道盡頭就是鼻頭角燈塔,登臨俯視翻滾浪潮,波濤洶湧,自是一大快事。右側為著名的「望月坡草坪」,地質學上稱「小階地」也是夜賞星辰的坡地。登上觀海平台東望鼻頭角,西眺基隆嶼,視野景觀極佳,沿途儘是令人驚奇的海蝕地形景觀。遠觀燈塔則與藍天碧海譜繪成一幅靜謐絕塵的風景畫。
鼻頭角
鼻頭角步道依景致的不同,區分為燈塔線、濱海線及稜谷線。

鼻頭裡

地處界頭角的鼻頭裡,居民幾乎都以漁業為生,早出晚歸。近海捕魚大都在夜間作業,因此,夜晚的界頭村外,漁舟點點,隨波上下,漁火在海浪中忽隱忽現,夜景頗佳。從鼻頭角沿險峻的濱海公路南下,經貢竂折轉向東,即可到達三貂角。在這兩個岬角之間有一個景色秀麗的福隆海水浴場,浴場沙灘長約l000米,水質清潔,是一個較好的海浴區。
三貂角向東北方向延伸突出,孤懸於太平洋上。在岬角的頂端,又伸出來兩個小角。北角為“洋竂鼻”,南角為“萊萊鼻”,兩角之間有一個小小的“媽岡”村。據說在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強行占領台灣北部的雞籠(基隆)後,當年5月11日,在今三貂角附近登入。為了便於航海日誌的記載,他們為這個雄偉岬角取了一個西班牙式的地名——聖地亞哥。以後當地人民將它音譯“三貂”,從此,這個不中不西的地名便沿用下來了。
三貂角附近的海濱,有著廣闊的海蝕平台,在萊萊鼻下面,還發育了巨礫海灘,這些都是在過去的年代裡海岸受到強烈侵蝕的證據。從萊萊鼻往南,海岸地貌形態就有些不同了,出露的岩石以硬頁岩為主,其分布可以一直向南延伸到蘭城附近。由於這種岩石的性質較為均勻,因此形成了相當平直的海岸,海岸的走向不僅與區域性岩層走向近似平行,而且恰與盛行的東北季風方向一致,故海岸受波浪侵蝕的情況不及鼻頭角和三貂角一帶強烈。

鼻頭角沿岸

鼻頭角沿岸奇石林立、終年受風浪侵蝕,形成海蝕平台、凹壁和海崖,其蕈狀岩、豆腐岩及生痕化石,極富教學與觀賞價值。位於台灣東北角,與富貴角、三貂角合稱「北台灣三角」。
鼻頭隧道南側步道,為昔日宜蘭、淡水的古道,步道盡頭就是鼻頭角燈塔,登臨俯視翻滾浪潮,波濤洶湧,自是一大快事。右側為著名的「望月坡草坪」,地質學上稱「小階地」也是夜賞星辰的坡地。登上觀海平台東望鼻頭角,西眺基隆嶼,視野景觀極佳,沿途儘是令人驚奇的海蝕地形景觀。遠觀燈塔則與藍天碧海譜繪成一幅靜謐絕塵的風景畫。
鼻頭角步道依景致的不同,區分為燈塔線、濱海線及稜谷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