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鏡

鼻鏡

鼻鏡是用於檢查鼻腔器械,俗稱前鼻鏡,它由左片、右片、卡簧和連線軸組成。前鼻鏡是檢查鼻腔必不可少的器械,常用的有直型和彎型鼻鏡以及適用於兒童的小型鼻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鏡
  • 外文名:Rhinoscope
  • 管理類別:Ⅰ類醫療器械
  • 分類名稱:耳鼻喉科用其他器械
鼻鏡檢查介紹,鼻鏡的使用方法,鼻鏡檢查的臨床意義,鼻鏡檢查注意事項,鼻鏡清潔方法,擴展閱讀,參考資料,

鼻鏡檢查介紹

前鼻鏡檢查是經鼻前孔觀察鼻腔的方法,借額鏡反射的光線,窺視鼻腔各壁黏膜的色澤,中、下鼻甲的大小,鼻中隔的形態,鼻腔內分泌物及有無腫物或異物,從而達到診斷疾病的目的。正常鼻黏膜為淡紅色,表面光滑濕潤而有光澤。急性炎症時黏膜呈鮮紅色,有粘性分泌物。慢性炎症時黏膜呈暗紅色,下鼻甲前端有時呈桑椹狀,分泌物為粘膿性,變應性鼻炎的黏膜蒼白水腫或呈淡紫色,分泌物水樣清稀。萎縮性鼻炎黏膜萎縮、乾燥,失去正常光澤,被覆膿痂,下鼻甲縮小,中鼻甲偶見肥厚或息肉樣變。醫生往往要求做前鼻鏡檢查。

鼻鏡的使用方法

1. 鼻前庭檢查法。叮囑被檢查者頭稍後仰,檢查者用左手固定被檢查者額部,右拇指將其鼻尖向後上抬起,再左右推動,藉助額鏡反射光線檢查鼻前庭全貌。觀察鼻前庭皮膚有無腫脹、糜爛潰瘍、結痂,以及鼻毛有無脫落等。然後再檢查鼻腔。
2. 鼻腔檢查法。檢查者左手或右手持鼻鏡,用拇指及示指持鼻鏡啟閉關節處,將鼻鏡柄一腳貼掌心,其他各指分別夾持一柄腳,以控制鼻鏡的啟閉,手掌向檢查者。額鏡反射光線照在鼻尖部,先將閉合的鼻鏡(鏡葉與鼻底平行)放入鼻前庭,鼻鏡置入的深度切勿超過鼻閾,以免引起疼痛或損傷鼻中隔黏膜而引起出血。然後,慢慢張開前鼻鏡,依次檢查鼻腔各部。
第一位置:被檢查者頭面部呈垂直位置或頭部略低時,可看清楚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及總鼻道下段。可將鼻鏡輕輕左右移動,或用右手扶托被檢查者枕部使之頭稍前傾,同時左手將鼻鏡稍向上抬起,以便看清楚整個鼻腔底部。下鼻甲萎縮者,可以看到鼻咽部及軟齶運動。
第二位置:被檢查者頭後仰30°,可以看到總鼻道和鼻中隔中段,中鼻甲、中鼻道、以及嗅裂的一部分。
第三位置:在第二位置基礎上再後仰30°,則可看到鼻丘、中鼻甲前端、中鼻道以及嗅裂的前下部,以及鼻中隔之上部。但上鼻道和上鼻甲不能窺見。正常鼻腔黏膜呈淡紅色,黏膜表面光滑、濕潤。
檢查完畢,撤出鼻鏡時,勿將兩葉併攏,以免夾住鼻毛而引起疼痛。檢查兒童時,可請家屬或護士抱住患兒正面而坐;家屬或護士用大腿夾住患兒下肢,一手繞胸固定其胸部和上肢,另一手固定其頭部。再用小號前鼻鏡或大號耳鏡檢查,若鼻腔分泌物過多,可先擤出或用吸引器吸出,然後再作檢查。
在檢查鼻腔過程中,可根據情況的需要,適當改變病人的頭部位置以便詳細觀察鼻腔各部。例如,鼻腔黏膜腫脹,影響觀察時,可用1%~2%麻黃素生理鹽水棉片置於鼻腔3~5分鐘後取出,或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噴霧1~2次,待黏膜收縮後再檢查鼻腔;若發現鼻腔有可疑病變時,可用鈍頭探針或用卷棉子深入輕輕探觸,查其軟硬度,觀察是否容易出血等;對於膿性分泌物,應分辨其膿液的來源,這對診斷鼻竇炎有一定價值;對於可疑病變表面的刮取物進行塗片檢查,對診斷炎症性質以及良、惡性腫物亦有一定參考價值。

鼻鏡檢查的臨床意義

1﹒ 鼻前庭。檢查鼻前庭皮膚有無紅腫、糜爛、皸裂、結痂及鼻毛脫落情況。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膚的瀰漫性炎症,鼻前庭皮膚若出現皸裂結痂,以及鼻毛稀少,皮損蔓延至上唇皮膚時,應注意與濕疹鑑別。鼻癤則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症,多為單側,鼻前庭皮膚有丘疹狀隆起,觸痛顯著;有時鼻癤也可發生在鼻尖和鼻翼等處;嚴重時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狀。鼻中隔前下緣離位,有時突入一側鼻前庭中,將鼻尖向對側推移,即可見到離位的前緣,亦可用手指尖捫到。
2﹒ 鼻黏膜。應注意觀察黏膜色澤、形狀及有無分泌物。急性鼻炎早期,黏膜充血呈鮮紅色,常伴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炎症黏膜呈暗紅色,其形狀因病症的不同而各異;變應性鼻炎,黏膜蒼白水腫,紫灰色或藍灰色,多伴有清水樣分泌物。
3﹒ 鼻甲和鼻道。用鼻鏡檢查,正常時,下鼻甲前端與其相對應的鼻中隔之間的距離為2至3mm;並可見到下鼻道和鼻腔底部。如下鼻甲腫大並與鼻中隔直接接觸,則下鼻道不易看清;病人患萎縮性鼻炎時,下鼻甲較小,鼻底可一目了然,吞咽時,有時可看到軟齶的運動;下鼻道和鼻底積膿,有時膿呈苔狀布滿下鼻甲表面,猶如瀑布,多提示患有前組鼻竇炎;鼻底後部和鼻甲表面積滿膿痂,常因萎縮性鼻炎所致。
正常時,中鼻甲前緣較直且呈游離狀,黏膜顏色較下鼻甲稍淡,不與鼻中隔相接觸。如中鼻甲腫脹、肥大,或呈息肉樣變,多因鼻竇炎所致;有時下鼻甲萎縮,中鼻甲亦可出現代償性肥大。正常時,中鼻道在中鼻甲下呈一裂隙狀,有時可見中鼻道前上方有半圓形凸起的篩泡和前下部的鉤突。前組鼻竇的炎症可表現為中鼻道有膿液,如量較大且見於中鼻道的中部,大都來自上頜竇,若出現在中鼻道的前部,多來自額竇;有時可見膿液由中鼻道呈瀑布狀垂覆於下鼻甲表面。後組鼻竇炎時,膿液常積存在上鼻道和嗅裂,並向後流向後鼻孔。注意與鼻腔異物、腫瘤和惡性肉芽腫等相鑑別。如檢查時界標不清,需將膿液吸淨,噴入麻黃素溶液,使鼻腔黏膜收縮後再行檢查。慢性炎症常伴有中鼻道息肉變性。如中鼻道經常有血性分泌物,要考慮竇內有無腫瘤;如有淡黃液體流出,應考慮竇內有囊腫之可能。鼻丘位於中鼻道前上方隆起處,正常時黏膜顏色和中鼻甲相同,呈淡紅色;若有充血呈鮮紅色,多為前篩房感染之體徵。
4﹒ 鼻中隔形狀和黏膜。鼻中隔很少與鼻底相垂直,軟骨部常偏於一側,軟骨和犁骨交接處可出現嵴突或矩狀突。鼻中隔上部黏膜有時肥厚突起,呈結節狀,觸之較軟。檢查時應注意鼻中隔前下黎氏區有無糜爛、出血及穿孔等改變。如鼻中隔偏曲,應注意有無通氣及引流障礙;高位鼻中隔偏曲者,在其凹面常可見到黏膜有代償性增生、肥厚,但後組鼻竇炎者,因長期受炎症及分泌物的刺激,鼻中隔的一側,或兩側黏膜,都可發生此種結節狀肥厚。中隔雙側紅腫有觸痛,應考慮鼻中隔血腫,受感染可成為膿腫。
5﹒ 嗅裂。嗅裂為中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狹窄縫隙,若有積膿,多提示後組鼻竇有炎性病變。中鼻甲腫脹時可接觸鼻中隔,以致嗅裂阻塞,不易窺見其深處。

鼻鏡檢查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鼻鏡不宜進入過深,以免引起疼痛或損傷鼻中隔黏膜引起出血。取出鼻鏡時不可完全閉緊雙葉,以免夾持鼻毛引起疼痛。對不合作的兒童,可由父母摟抱,一手在上扶頭,一手按住雙臂,兩膝夾住兒童的雙腿,用小號鼻鏡檢查。

鼻鏡清潔方法

將使用後的鼻鏡在流動水下沖洗,並由操作人員用牙刷對鼻鏡頭端各個側面進行刷洗,並用乾紗布擦乾,鼻鏡末端應橡皮筋紮緊,使鼻鏡頭張開,放入裝有1∶200必潔美多酶清洗液的超聲清洗機超聲清洗5min,然後在流動水下沖洗,祛除水分、乾燥,軸節處上潤滑油,根據鼻鏡長度裝入專用紙塑包裝袋內,放入化學指示卡,用加熱式封扣機封口,袋外註明科室、物品名稱、消毒日期、失效日期和操作者姓名,鼻鏡一件一獨立包裝整齊排列於籃筐內,放入等離子低溫滅菌器中,消毒時間約60min。

擴展閱讀

[1] 隋鴻錦等.人體解剖學彩色圖譜[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

參考資料

[1]雷靜.復用鼻鏡清洗消毒方法的改進[J].中國消毒學雜誌,2013,30(06):597.
[2] 張小勇等編著. 實用內鏡檢查與治療學.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