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

鼻咽

鼻咽(nasopharynx)指齶帆平面以上的部分,向前經鼻後孔通鼻腔。在其側壁正對下鼻甲後方,有一咽鼓管咽口,通中耳鼓室。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後方有弧形的隆起稱咽鼓管圓枕(tubal torus)。咽鼓管圓枕的後方與咽後壁之間的縱形深窩,稱咽隱窩(pharyngeal recess),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在鼻咽後上壁的黏膜內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稱咽扁桃體(pharyngeal tonsil),幼兒時期較發達。6~7歲後開始萎縮,至10歲後差不多完全退化。

在鼻咽的兩側壁距下鼻甲後端之後約1cm處,有咽鼓管咽口,此口呈鐮狀或三角形,鼻咽腔經此口通向中耳鼓室。咽鼓管開放時(如吞 咽或打呵欠),空氣通過咽鼓管咽口進入鼓室,以維持鼓膜兩側的氣壓平衡。咽部感染時,細菌經咽鼓管傳播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兒的咽鼓管較短而寬,咽鼓管咽口與咽鼓管鼓室日在同一高度,故兒童患急性中耳炎遠較成人為多。

咽鼓管的後外1/3為咽鼓管骨部,前內2/3為咽鼓管軟骨部,軟骨部的內側端環繞咽口的前、上、後方形成明顯的隆起,稱咽鼓管圓枕tubal torns,它是尋找咽鼓管咽口的標誌。在咽鼓管咽口附近黏膜內的淋巴組織稱咽鼓官扁桃體ubal tonsil。咽鼓管圓枕後方與咽後壁之間有一凹陷,稱咽隱窩pharyngeal recess,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咽
  • 外文名:nasopharynx
  • 含義:齶帆平面以上的部分
  • 形狀:近似於立方體
  • 拼音:Bi Yan
鼻咽癌,鼻咽癌治療新進展,

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發生於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常見臨床症狀為鼻塞、涕中帶血、耳悶堵感、聽力下降、復視及頭痛等。鼻咽癌大多對放射治療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對較高分化癌,病程較晚以及放療後復發的病例,手術切除和化學藥物治療亦屬於不可缺少的手段。
1.原發癌
(1)涕血和鼻出血(2)耳部症狀(3)鼻部症狀(4)頭痛(5)眼部症狀(6)腦神經損害症狀(7)頸淋巴結轉移(8)遠處轉移(9)惡病質
2.鼻咽癌合併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種嚴重的結締組織疾病。惡性腫瘤與皮肌炎的關係尚未明確,但皮肌炎患者的惡性腫瘤發生率至少高於正常人5倍。故對皮肌炎患者,須進行仔細的全身檢查,以求發現隱藏的惡性腫瘤。
3.隱性鼻咽癌
頸部腫大淋巴結經病理切片證實為轉移癌,但對各可疑部位多次檢查或活檢仍未能發現原發癌病灶,稱為頭頸部的隱性癌(原發灶位於胸、腹或盆腔者不屬於此類)。

鼻咽癌治療新進展

鼻咽癌是我國,尤其是華南地區常見腫瘤之一,其病因學、流行病學、臨床特徵和治療策略明顯有別於其他頭頸部腫瘤。近年來,放療技術的進步和綜合治療的進展使鼻咽癌療效有所提高。
局部區域晚期鼻咽癌的治療充滿了希望與挑:IMRT提高了局控率和總生存率且減少了周圍組織的損傷,同期化療已成標準治療方式,誘導化療初見療效,PF方案輔助化療無明顯獲益;然而,以下問題仍亟待解:一是套用IMRT後是否仍需加同期化療;二是誘導化療在綜合治療中的確切地位如何;三是能否徹底否定輔助化療的作用,PF以外的其他方案的輔助化療及對篩選後的高危患者加用輔助化療是否有效;四是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在鼻咽癌仍未得到明顯治療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