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乳頭狀瘤

乳頭狀瘤(papilloma)是比較多見的鼻腔及鼻竇良性腫瘤,僅次於鼻部血管瘤,多發生於中年,男性較多,占鼻腔腫瘤的0.4%~4.7%。腫瘤發生於鼻前庭者,其來源為鼻前庭皮膚的鱗狀上皮,質較硬,呈桑葚狀,多單發,其病理象及性質與發源於其他處皮膚的乳頭狀瘤相似;腫瘤發生於鼻腔及鼻竇者,為一種黏膜上皮源性腫瘤,以鼻竇及鼻腔同時受侵犯為常見;其次為鼻腔外側壁單發,鼻竇單發者居第三;發生於鼻竇者,以上頜竇為常見,篩竇次之,額竇極少見。本病曾有20多個不同的名稱,常用的是Schnei derain乳頭狀瘤、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及過渡性乳頭狀瘤等。世界衛生組織已對鼻腔及鼻竇區的良性乳頭狀新生物稱為過渡性乳頭狀瘤。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症狀一般出現較晚,就診較遲,大多單側發病,雙側鼻腔受累約為10%。主要症狀為:鼻塞,呈進行性加重,原發自鼻中隔者的鼻塞出現最早;鼻漏,有時稍帶血性,有如洗肉水樣,常因刺激引起鼻前庭和上唇皮炎;反覆鼻出血,有時出血量較大,有惡變時出血增多;此外,尚可有嗅覺減退直至失嗅、頭痛和面頰痛、上頜牙痛、鼻部腫塊等表現。如腫瘤較大,可由前鼻孔突出並遮掩部分上唇,使鼻翼膨大;也可向後墜入鼻咽部,使軟齶下塌而致發聲不清和吞咽障礙;如侵入鼻竇可致面部畸形、溢淚、視力減退等。個別病例腫瘤可充滿一側鼻腔及額、篩竇,並經過吸收、破壞的篩骨篩板或額竇後壁,擴展至顱前窩底、硬腦膜外(van Olphen等,1988)。由於腫瘤壓迫,造成鼻及鼻竇靜脈和淋巴回流停滯,常同時伴有鼻竇炎和鼻息肉。部分患者有多次行“鼻息肉”切除後復發和手術中大出血史。
腫瘤大小、外形、硬度不一。大者可充滿鼻腔後,向前、後、側方侵入鄰近器官。表面多呈紅或灰紅色,如乳頭、顆粒、桑葚、菜花樣或分葉狀。生於前庭者類似一般皮疣;生於鼻腔內者多呈瀰漫性廣基或多中心生長,較息肉為硬,觸探時易出血,也可有蒂,易活動。

用藥治療

此瘤對放射線不敏感,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務求徹底,切除不徹底是術後復發的根本因素。對其基底及浸潤組織周圍的正常組織應切除足夠的安全界,有時輔以局部冷凍或雷射治療。術式選擇以暴露充分、操作方便、無礙面容以及儘量不影響鼻腔功能為原則。可採取鼻側切開或上頜竇根治術的變通術式進行,對於局限性腫瘤,亦可在鼻內窺鏡下切除。本病術後易復發及惡變,據報導該腫瘤約有1%~13%的病例與癌症並存,因此術後應將全部病理組織送病檢,以防漏診,並應定期隨訪。有下列情況時,應考慮惡變可能:①全部切除後,迅速復發。②較快侵犯臨近組織。③反覆鼻出血。④頭面部疼痛示有骨及神經受累。惡變患者的處理同鼻部惡性腫瘤。

飲食保健

飲食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蛋白質的補充應以瘦肉,魚肉,奶製品,豆製品為主,少吃辣椒,白酒等刺激性食物。

預防護理

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
確診後儘早行手術治療務必完整切除;
術後定期複診行鼻內鏡及鼻竇CT檢查。

病理病因

本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學說較多。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良性型的真性腫瘤,因為它容易復發和惡變成癌。少數認為與炎症刺激和上皮化生以及病毒感染有關,似與變態反應及吸菸無關。

疾病診斷

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需注意與鼻息肉相鑑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組織病理表現為:基底膜透明或增厚,有黏液分泌腺體,有嗜酸性粒細胞及炎性細胞。而本病則無變態反應史,多為單側,男性較多見,老年居多,組織病理表現為基底膜正常,無腺體及嗜酸粒細胞。
其他輔助檢查:
X線鼻竇拍片或CT掃描對本病無特異性診斷價值,但有助於確定病變部位,了解病變範圍及骨質破壞情況,以利手術方式的選擇。

併發症

可引起反覆鼻出血,有惡變時出血增多;如腫瘤較大,可向後墜入鼻咽部,使軟齶下塌而致發聲不清和吞咽障礙;如侵入鼻竇可致面部畸形、溢淚、視力減退等。因手術可有併發症,如術後低眼壓、淺前房、前房積血等。

預後

治療時需要儘量徹底切除,並且在手術切除以後最好再進行放療,以免得復發惡變。

發病機制

乳頭狀瘤的大小不一,呈紅色或灰紅色,表面呈顆粒狀、乳頭狀、桑葚樣或分葉狀,一般較息肉為硬,色較淺,較易出血。其分類較多,可分為硬型和軟型兩類,前者多發生在鼻前庭和鼻中隔前部;後者多發生在鼻腔及鼻竇黏膜,具有破壞力,可侵入顱內。按照發生的部位、被覆上皮的性質和生長發展的形式,鼻腔和鼻竇乳頭狀瘤可分為三型。
1.鱗狀細胞乳頭狀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  是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發生於鼻前庭的鱗狀上皮或由鼻腔和鼻竇柱狀上皮化生而來。鼻前庭或鼻中隔黏膜與皮膚交接處有一種角化型乳頭狀瘤(keratotic papilloma),亦稱鼻前庭疣(vestibular wart)。
2.外生性“移行細胞性”乳頭狀瘤(exophytic transitional cell papilloma)  好發於鼻中隔,少數也可發生於鼻腔外側壁或鼻竇。腫瘤發生於呼吸型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又稱為柱狀細胞乳頭狀瘤。
3.內翻性“移行細胞性”乳頭狀瘤(inverted transitional cell papilloma)  此型較多見。發生於鼻竇或鼻腔側壁。病理特點為:表層上皮過度增生,向基質內呈乳頭狀增生,可表現為鱗狀上皮、移行上皮及纖毛柱狀上皮同時存在。上皮向內翻轉,形成實體性細胞巢或細胞團塊。但基底膜完整,瘤細胞的異型性並不嚴重。
國外亦有人將鼻乳頭狀瘤分為如下3型者:①內翻性乳頭狀瘤(inverted papilloma):發生於鼻腔外側壁;②蕈形乳頭狀瘤(fungiform papilloma):發生於鼻中隔;③圓柱細胞乳頭狀瘤(cylindrical cell papilloma):發生於上頜竇內。
外生性和內生性“移行上皮”乳頭狀瘤除生長方向不同外,被覆的上皮基本上相同,在一些病例中常常是既有外生性,又有內生性,只是以何種方式生長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