鼌姓

鼌(chao),古代姓氏。晁姓的古體。漢代有鼌錯,現在已經改為晁錯。又讀(zhao).同朝。今已少見此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鼌
  • 拼音:chao
基本信息,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乘譜牒,

基本信息

鼌[朝、晁、鼌、𪓨、𪓲,讀音作cháo(ㄔㄠˊ),古音讀作zhāo(ㄓㄠ)]←“鼌”字的古體字“𪓨、𪓲”顯示不出來者,請安裝方正超大漢字集庫。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史鼌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姓纂》等記載:“鼌,姓,衛大夫史鼌之後。漢有鼌錯。按《漢書·景帝紀》作晁錯,本傳作鼌錯。師古注云:古朝字。”
在典籍《說文解字》中記載:“鼌,古朝字。考《字書》,朝、鼌二字音同義異,絕不相蒙。止於又姓一條,鼌字下則云:或作晁,又姓朝字下則云:又姓,通作晁。則三字本屬一字。至蟲名一條,則鼌字本義,於朝無涉耳。”
春秋時期,衛國有大夫史鼌,為世襲記史之官,名鼌,亦作晁,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鼌氏、晁氏、朝氏等,三氏同宗同源。

第二個淵源:

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上卿大庶長嬴鼌(大庶長為秦國二十等爵中第十八等爵,為卿大夫,官秩一萬二千石,下屬有左、右庶長),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秦懷公殘暴,橫徵暴斂,且以活人殉葬。至秦懷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大庶長嬴鼌和眾大夫們謀兵圍困秦懷公,逼迫秦懷公自殺。秦懷公的太子叫嬴昭子,早死,於是大夫們就立了嬴昭子的兒子為君,是為秦靈公(秦肅靈公)。在庶長鼌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鼌氏,後稱晁氏,但不稱朝氏。漢朝時期的御史大夫晁錯,就是該支嬴姓鼌(晁)氏的後裔子孫。

第三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朝魯圖德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蒙古族朝魯圖德氏,源出蒙古察哈爾部,漢義“永恆的岩石”,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阿爾達額爾蘇(今黑龍江勃力)、布爾噶蘇台(今河北承德)、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薩喇穆魯(今河北圍場)等地。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稱漢姓為鼌(晁)氏、朝氏、隋氏、曹氏、喬氏、石氏等。

遷徙分布

由於“鼌”字是“晁”、“朝”的古字,所以鼌氏又寫作晁氏、朝氏。
鼌(晁)氏的望族居住在潁川(今河南長葛、許昌)、京兆(今陝西長安)。

郡望堂號

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為京兆尹,“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寶豐縣以東,尉氏縣、郾城縣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市以北一帶的廣大地區。東魏武定年間治所移至潁陰(今河南許昌),北齊時期改為長社,隋朝初曾廢黜潁川郡,唐朝復改為長社,後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

堂號:

潁川堂:以望立堂。
南陽堂:以望立堂。
智囊堂:漢朝鼌(晁)錯,為太學掌故,漢文帝派他跟伏生學習《尚書》。人稱他為智囊。漢景帝的時候為御史大夫,後被吳王以“請君側”為由殺害。

家乘譜牒

安徽六安鼌氏五屆續修宗譜四卷,(民國)鼌貽牟輯,民國年間石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