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文章

黼黻文章

黼黻文章,讀音fǔ fú wén zhāng,漢語成語,指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出自《荀子·非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黼黻文章
  • 出處:《荀子·非相》
  • 拼音:fǔ fú wén zhāng
  • 簡拼: ffwz
  • 用法: 作賓語、定語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用法,

成語解釋

指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黼黻文章

成語典故

【出處】:《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 楊倞 註:“黼黻文章,皆色之美者。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淮南子·主術訓》:“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鏤,黼黻文章,絺綌綺繡。”
【示例】: 蘇軾 《勝相院經藏記》:“以是業故,所出言語,猶如鐘磬,黼黻文章,悅可耳目。” 程麟 《此中人語·曾睹瑤池仙客》:“內坐一女,年約三十許,黼黻文章,光明奪目。”
【解析】:《荀子·富國》:“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薄或厚,或佚樂或劬勞,非特以為淫泰誇麗也,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故為之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貴賤而已,不求其觀;為之鐘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辯吉凶,合歡定和而已,不求其餘;為之宮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濕,養德辨輕重而已,不求其外。”
黼黻文章的古今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今作色彩絢麗的文章、服裝、紋飾等等。
據《荀子》文義,要使國家富就應該有“分”,有分就不爭,而君主則是“分”的掌要者,君主做得好,天下得利,君主做得不好,天下窮矣,之所以尊崇君王,就是因為他的任務最重。“分”就是“縣隔”,把人的社會地位、社會分工作人為劃分。
所以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先王(《荀子》一書中堯舜為先王,文武周公為後王)為使國富,首先是對人進行劃分並制定等級使人各有異,劃分的結果是,有的美有的惡、有的做官有的為民、有的逸樂有的辛勞,劃分的目的不在於淫(多而濫)泰(放縱)夸(自美)麗(好看),而是要申明“仁”從而達到明其文通其義的目的。(為了讓“分”得到施行)因此作了雕琢(玉器)、刻鏤(木器金器)、黼黻文章(衣服採用的顏色),(這些)只不過是辯別人的身份而已,不追求觀感上的滿足;又作各種樂器,不過是用之治定歡愉哀傷之樂(辯,治也;音樂不可用於決定吉凶,人遇吉則歡,遇凶則哀,故“辯吉凶”譯為定歡愉哀傷之樂),(音樂)不過是使大家能平和地聚在一塊兒而已,不追求更多(享受);作宮室台榭,不過是借之避開乾燥、潮濕環境,(讓君主)在那裡安心修德養性明理並能辨明民情的輕重緩急,不追求之外的更多(享受)。
因此,黼黻文章本義是用服裝對人進行區別,並以此為開端行治國之事,終致國富。但是貴族們由於地位崇高,黼黻文章成為炫耀社會地位的資本,而音樂、宮室則轉變成為享樂的工具,所以,黼黻文章被後世賦予了“美感”,而拋棄了其本應具備的作用:提醒當權者,你對天下是要負責任的!否則,就像《孟子》所說:“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革命正等著你呢。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色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