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節

點燈節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 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製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數量是按每個人的歲數來 確定的,芨芨草頭上包有塗上黃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們將燈點燃後,從左到右轉三 圈(如果有喇嘛,則由喇嘛領做),然後灑酒祭天、磕頭拜佛,祈求佛爺保佑長壽、平安。在每 個蒙古包內有用麵團攢成的小油燈,整個晚上都亮著,象徵著世界永遠光明,人們長命百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點燈節
  • 蒙古族稱之為:祖樂
  • 日期:農曆十月二十五日
  • 解釋: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
緬甸的點燈節,猶太人的點燈節,節日風俗,重要信息,印度的點燈節,

緬甸的點燈節

Lighting Lantern Day
通常在緬歷七月月圓之日舉行。據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曾於緬歷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為眾神講經。在這期間,所有僧侶要安居坐臘,信徒也要避免遷居嫁娶。七月月圓的時候,釋迦牟尼在眾神的簇擁之下來到人間,緬甸人民便點上各種彩燈和蠟燭迎接。這一天也是僧侶們解除安居的日子。因此點燈節又稱解夏節。節日期間,所有佛寺、佛塔、民居和街道會裝飾上彩燈,臨時搭起的彩色牌樓、彩棚、戲台和小吃店遍布城鎮。人們還要去佛寺拜佛,年輕人要準備禮物向長者敬拜。

猶太人的點燈節

與其他主要的猶太節日不同,點燈節不是源自於聖經,而是為了紀念一件在猶太聖經後發生的事件。點燈節為期8天,是猶太歷克斯里(Kislev)月的第25天,一般在公曆12月份。因為點燈節不算是完全的聖日,所以商業活動是照常的。
點燈節所紀念的歷史事件發生在賽琉古時期,公元前二世紀。當時統治以色列地的是希臘馬其頓王國的後人,被稱為賽琉古王朝,以敘利亞為中心。賽琉古的國王試圖強制推行希臘化,即強迫猶太人採取一些違背猶太教規矩的希臘習俗,其中最過分的就是安提柯四世下令在猶太人的聖殿里豎起一個人造塑像(猶太教嚴禁崇拜任何實體物件或造型),強迫猶太人膜拜。
猶太人在公元前167年在哈斯蒙尼家族的帶領下開始了武裝反抗,而在猶大馬卡比的領導下,在公元前164年猶太起義者從賽琉古軍隊手中解放了耶路撒冷,從異族手中解放了聖殿。這一事件在不同的文獻均有記載。當猶太起義軍要據猶太傳統稱點燃聖殿中豎立的燭台時,只找到一罐未被啟封的油,而趕製新的油至少需要8天時間。通常一罐油只能用一天。但神跡發生了,這罐油維持了8天,直到新的油被趕製好。為了紀念這一神跡,人們開始過為期8天的點燈節。點燈節也被稱為燈之節,象徵著光明以及對抗黑暗勢力的勇氣。
現在,有些人強調點燈節的宗教意義,也有些人把點燈節作為猶太民族反抗敵對勢力的勝利的象徵。總的來說點燈節是一個非常歡樂的節日,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節日風俗

點蠟燭 – 點燈節的8天裡,從第一天的一根蠟燭開始,隨後每天都要多添一根蠟燭。燭台是特製的,一共是九根燭枝。第九根蠟燭稱為沙瑪什 (Shamash),必須用它來點燃其他的蠟燭。所以在燭台節的第一天,實際上點著兩根蠟燭;在第二天,則有三根;依次類推。按傳統是要用橄欖油點燭台的,不過現在大多數人都用彩色蠟燭代替橄欖油。點燃蠟燭時,要做一個特別的禱告;孩子們也都要參加,然後大家會一起唱點燈節的歌。
甜面圈和肉末土豆 – 除了點蠟燭之外,燭台節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吃特別的食物,都是油炸的,帶餡兒的甜面圈和肉末土豆。
轉陀螺 – 在節期,孩子們會玩一種特別的四邊陀螺,四周刻著四個希伯來語字母,分別是:“這裡發生了奇蹟”這幾個字的縮寫。而且在燭台節,大人們還習慣給孩子們“過節錢”,孩子們可以買喜歡的糖果和玩具。

重要信息

點燈節,並非是起源於聖經的節日,所以並非是聖日。大部分的單位和機構都正常上班。為了與當地人分享節日的快樂,遊客可以嘗試一下甜面圈,這是一種油炸的果醬餡兒的圓麵包,也有其他餡兒的。很好吃。如果遊客正好在耶路撒冷,則可以在傍晚的時候到教徒聚集的百門小區,看家家戶戶紛紛點燃蠟燭的場景。

印度的點燈節

在印度,每年公曆10、11月間(具體日期在印歷8月見不到月亮之後的第15天),印度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官員到平民百姓,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地歡度點燈節。這時炎熱的暑季已經過去,一年中最舒適的涼季就要來臨,恆河兩岸到處都金色的世界,田野里、村落中、農院裡,到處都是鋪滿了金色的稻穀、火紅的高梁,人們懷著豐收的喜悅,將這一天看作是吉祥、幸福的象徵。商人習慣在這天換用新的賬本,開市以求吉利,因此點燈節也可以說是印度的新年。
點燈節的慶祝活動長達半個月之久。在此期間,男女老少都換上新衣以求辭舊迎新,各公園、廣場和公共場所布置得像仙境一般,文藝節目也豐富多彩,引人入勝。新德里的塔卡托拉公園是最熱鬧的燈節活動中心,彩燈高掛,鼓樂喧天,頭戴金色船形帽、身穿金光閃閃服裝的樂隊,盤腿坐在臨時搭起的小樓上,吹奏著悠揚的印度樂曲。公園裡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出售焰火、玩具的攤頭、相面算命先生和裝神弄鬼的巫師搭起的帳篷,還有騎象、玩蛇、耍狗熊和各種遊戲。夜幕降臨,家家戶戶的門前窗下、屋頂樹上,都點起了燈,有五光十色的電燈,有小小的蠟燭,也有光焰如豆的油盞燈,大地形成了一片燈的海洋。這天,人們都趕回家中,全家人圍坐在起吃“團員飯”,再乘著酒興湧向街頭,盡情地載歌載舞,一邊跳一邊口中呼喊“羅摩,羅摩”……敘述點燈節來歷的舞劇在各大劇院上演,它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2世紀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