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

《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是一則檔案,綠色食品產業是我省“十大重點產業”中成長性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為推動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加快發展,制定本綱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綱要
  • 印發日期:2013年11月5日
  • 印發單位: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地區:黑龍江省
產業介紹,產業基礎,比較優勢,發展潛力,布局和發展,推進措施,

產業介紹

綠色食品產業是我省“十大重點產業”中成長性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為推動全省綠色食品產業加快發展,制定本綱要。

產業基礎

——產業規模持續擴張。2012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實現增加值543億元,過去10年年均增長25.5%,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11.5個百分點,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7.2%提高到11.4%。食品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53億元,過去10年年均增長28.4%,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11.1個百分點,在全國同行業排名列第13位。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2012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已有1139戶,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企業的比重達到22.1%。重點推進的12個綠色食品產業園區已入駐企業528戶,形成了以乳品、肉類、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和山特產品加工為主導的七大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產業氛圍初步形成。龍江米、龍江奶、龍江肉、龍江油成為家喻戶曉的優質安全農產品代名詞。我省綠色食品國家抽檢合格率多年穩定在99%以上。擁有33箇中國馳名商標、20箇中華老字號和80箇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綠色、有機、無公害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0807個,占全國的11.8%。綠色食品專營網點2100多個,遍及全國各地。產品遠銷歐洲、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45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綠色食品省外銷售額達到470億元,占全國綠色食品銷售額的1燉7,省外銷售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比較優勢

——生態環境優良。我省是生態大省,土壤、水和大氣等生態狀況良好,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列,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境內水系發達,黑龍江、松花江源頭來水充沛、沒有污染,為綠色食品生產提供了天然保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土質肥沃,土地處於半年休耕狀態,寒地黑土有機質、微量元素居全國首位,畝耕地化肥和農藥施用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冬夏溫差大,植物病蟲害和畜禽疫病少。
——原料充足優質。2011年起,全省糧食總產量躍居全國第1位,糧食商品量、調出量多年居全國首位,粳稻、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6720萬畝,占全國的28%。地處世界公認的黃金“玉米帶”和“奶牛帶”,優質荷斯坦奶牛存欄數量居全國第1位,鮮牛奶產量居全國第2位,生豬、肉牛出欄量位居全國前列。
——質量體系完善。綠色食品質量規範標準與國際接軌,實施了近百個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食品質量檢測控制體系,全省一半左右的省級以上食品龍頭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大豆、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勞動力和土地供應充裕且成本低。我省勞動年齡人口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以上,擁有一大批熟練技術工人,食品加工製造業勞動力成本處於全國同行業較低水平。食品產業集聚區工業用地出讓價格較低,增量空間大,全省重點推進的12個綠色食品產業園區已開發面積106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中還有61平方公里可供新項目落地。園區給水、排水、道路、供電、供熱、供氣及土地平整達到“七通一平”。
——能源、運輸保障條件好。全省能源供應充足,電力裝機總容量達2167.7萬千瓦,過去10年年均增加100萬千瓦。鐵路營業里程6022公里,屬於全國鐵路密度較高地區,綏芬河鐵路口岸擴能改造加速推進,經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陸海聯運通道具備通暢能力;公路總里程15.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84公里;共有10個機場,居東北地區首位。食品產業集聚區立體交通網路比較完善。

發展潛力

——市場需求空間廣闊。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5年,全國食品消費市場容量預計達到12.5萬億元左右,其中加工食品消費占飲食總消費的比重預計達到50%左右。按照我省食品銷售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測算,對我省加工食品消費的需求將達到2500億元以上。同時,日本、俄羅斯和韓國等周邊國家對我省加工食品需求也有較大空間。
——食品精深加工潛力大。據測算,目前我省農產品精深加工量占加工總量的比重約為33%,到2015年預計可以提升到40%以上,其中玉米、大豆、馬鈴薯、牛奶和肉類精深加工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並可帶動初加工能力提升10%左右,我省重點發展的玉米變性澱粉、非轉基因大豆飲品和保健品、配方奶粉等精深加工產品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產品附加值將大幅提升。預計到2015年,我省食品工業產值可以達到5500億元左右,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由目前的0.7∶1提高到0.9∶1。
——增長勢頭強勁。我省“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上升為國家戰略,將釋放巨大政策效應。產業項目三年決戰已累計完成綠色食品產業項目投資1395億元,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到2015年,全省食品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12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20%以上,占全國食品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3%提高到4%以上。

布局和發展

——水稻加工業。以我省中西部、東部和南部局部的40個縣(市、區)和農墾系統6個管理局構建的水稻生產帶,整合水稻加工資源,重點建設年處理30萬噸以上水稻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全產業鏈項目和年處理30萬噸以上水稻的加工產業園區,重點發展精製大米、米糠深加工、米糠精煉油和碎米深加工。
——玉米加工業。圍繞中西部、東部局部的41個縣(市、區)和農墾系統8個管理局構成的優質高澱粉玉米生產帶,發展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60萬噸以上的玉米深加工項目,開發玉米飲品、玉米油、休閒食品等健康食品系列和澱粉糖、變性澱粉、生物發酵等深加工產品。
——大豆加工業。圍繞東部、中北部的30個縣(市、區)和農墾系統5個管理局構成的高產、高油和高蛋白優質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帶,新建小包裝食用油生產線和大豆製品及深加工產品項目,重點發展小包裝食用油、植物奶、休閒食品、功能性蛋白產品、低聚糖、維生素E及傳統豆製品。
——馬鈴薯加工業。推進中北部和西部馬鈴薯加工產業帶建設,重點圍繞齊齊哈爾地區和巴彥、呼蘭、嫩江、望奎、海倫等縣(市、區)和農墾系統2個管理局,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業和馬鈴薯休閒食品加工業,重點發展澱粉、變性澱粉系列、傳統冬粉系列和營養休閒系列產品。
——乳品加工業。圍繞中西部的31個奶牛主產縣(市、區)和農墾系統6個管理局構成的奶牛產業帶,新建10個現代示範奶牛場,形成高產奶牛核心群5.4萬頭,鼓勵乳品企業建設自有奶源基地,新建、改擴建一批30萬噸以上鮮奶深加工項目,培育一批重點乳品加工企業,重點發展高端嬰幼兒配方粉,加快發展中老年配方粉、乳飲料、優酪乳、滅菌鮮奶、乳珍、奶油、乳酪、功能性乳粉以及濃縮牛乳蛋白粉等產品。
——肉類加工業。圍繞22個產糧大縣(市、區)和農墾系統3個管理局構建的生豬生產帶,以及東、西部為主的20個縣(市、區)和農墾紅興隆管理局構建的肉牛生產帶,新建或改造一批屠宰及綜合利用精深加工項目,重點發展熟食、速食肉製品、肉灌製品、餐廚用肉製品和分割冷鮮肉等產品。
——山特產品加工業。重點打造東寧縣、尚志市、嘉蔭縣和森工系統4個林業局黑木耳產業基地,構建以黑木耳為主導的森林食用菌產業集群;依託佳木斯、伊春、鶴崗、雙鴨山和森工系統4個林業局發展堅果產業基地;以哈爾濱、伊春、大興安嶺、黑河等地和農墾系統2個管理局為重點,布局森林漿果產業項目。重點開發山野菜、山野果、特色漿果乾、速食食用菌和堅果加工食品。
——鞏固發展甜菜糖業。依託我省資源和產業基礎,鞏固發展甜菜糖業。

推進措施

(一)舉辦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
1.從2013年起,採用市場化方式,省政府每年在哈爾濱市舉辦一次“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集中展示黑龍江省食品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
2.在食品產業博覽會舉辦期間,組織“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高峰論壇”,聚焦國內外食品產業發展,研討產業發展前沿理論、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
(二)常設綠色食品交易中心。
3.在哈爾濱市設立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交易中心,配套建設交易網路系統、質量監控系統、電子結算系統、檢驗檢測系統和物流配送系統,常年無假日運營。
4.常設交易中心重點開展綠色食品即期交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具有黑龍江省優勢的農林產品中遠期契約交易。中心內交易產品一律採取索證索票制和商品質量追溯制。
(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5.集中現有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支持綠色食品企業開展市場推廣、上市融資、實施兼併重組、技術改造和擴大生產規模等。
6.2013年集中8億元至10億元資金支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以後逐年根據發展需要適當調整。
(四)支持龍頭企業和引入有實力的投資者。
7.對於首發上市的省內註冊食品企業,募集資金投資於省內的,一次性給予不超過1000萬元獎勵。推動食品企業進入省擬上市企業資源庫,將未來5年內可能上市或掛牌的企業納入資源庫。
8.依託本地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實施乳品企業和大米加工企業兼併重組。支持以完達山、飛鶴、大莊園、秋林、北大荒、響水、五常、九三和黑森為代表的屬地食品品牌建設。扶持“中華老字號”食品企業做大做強。
9.引進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和歐盟、台灣等海外知名食品企業投資建設食品產業重大項目,通過貸款貼息、股權投資、融資獎勵等方式給予資金支持。
10.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建設特色食品產業園區,投資者可根據規劃在園區內投資建設園中園,設立管理機構、開發公司進行建設、運營和管理。
(五)開展全國市場推廣。
11.省政府每年統一組織食品企業在全國大中城市做市場推廣和品牌推介。
12.省政府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資金,集中用於屬地食品品牌打包宣傳,在主流電視媒體和網路媒體常年播出我省綠色食品公益廣告。
13.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品牌行銷和渠道行銷,對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為目標的市場建設、品牌培育等支出,根據市場銷售額增長情況給予一定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14.支持龍頭企業在全國區域中心城市建立食品配送中心,並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直營或加盟網點,對省外銷售網點年度營業額排名前10位的企業給予50萬元到100萬元獎勵。
15.從2013年起,對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以及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質量提名獎”和“中華老字號”稱號的食品企業給予適當獎勵。
16.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我最喜歡的龍江食品品牌(產品)”評選活動,在主流媒體進行權威發布。
(六)加強科技信息支持。
17.利用現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重點實驗室,建設食品產業開放性共用技術實驗平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參與平台建設、提供技術服務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給予專項補助。
18.農業和科技部門利用現有的研發優勢實施重大技術攻關,選育專用優質水稻、玉米和大豆品種,突破奶牛、肉牛和種豬品種改良技術,研究開發新型食品加工技術和工藝。
19.對使用先進科技成果特別是使用省內創新技術成果建設食品精深加工大項目的企業,優先給予省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支持,優先爭取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技術改造等專項資金支持。
20.建設省食品工業資料庫和食品產業信息平台,為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提供產品和技術信息支持。建立完整的食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為巨觀分析和決策提供保障。
21.加強食品行業企業家隊伍和科研隊伍建設,省政府每年度委託專業培訓機構舉辦屬地食品企業負責人免費培訓。
(七)保障食品安全。
22.建立綠色有機食品農業生產標準體系,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鼓勵企業制定和使用高於國家標準、有利於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實行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標準控制。
23.建設覆蓋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食品流通各環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追溯和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系統,鼓勵企業建立追溯管理體系,力爭5年內使全部食品實現“來源可溯、流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查”。24.實行食品質量安全標誌分類監管追溯,建立原料供應、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各環節質量安全標誌識別體系。嚴格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符合監測標準的農產品全部貼上認證標誌上市。
25.在全省食品行業開展誠信企業評價認證、企業質量承諾工作,將生產基地、食品企業全部納入誠信檔案信息管理,並與金融機構、證券監管部門實現共享。定期向社會公布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情況,發布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黑名單”。
26.支持食品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申請綠色農產品或綠色食品認證,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的,認證費用由政府給予全額補助,對綠色、有機食品標誌使用費用給予一定比例補貼。
27.嚴厲打擊侵犯食品註冊商標專用權和仿冒知名產品特有的名稱、包裝、標籤標識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各級政府建立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深度打擊假冒、劣質、質量不達標食品的生產行為。
28.建立食品企業維權聯動機制。食品企業合法經營權益受到侵犯時,農業、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要及時予以解決,重大維權案件組織專門力量到維權地調查處理。
(八)成立推進機構。
29.省政府成立食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省食品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由省長任組長,有關副省長和哈爾濱市市長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省發改委、工信委、農委、財政廳、商務廳、科技廳、林業廳、農墾總局、森工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政府食安辦)、工商局、質監局、糧食局、畜牧獸醫局和省農科院等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
30.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