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經濟區(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是指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將自身的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在2008年12月24日至25日的黑龍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新時期經濟發展規劃構想即建立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等“八大經濟區”,進而打造拉動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引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大經濟區
  • 省份:黑龍江省
  • 部門:黑龍江省委、省政府
  • 時間:2008年12月24日至25日
形成背景,具體內容,相關閱讀,

形成背景

“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從醞釀到形成,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2008年4月至2008年末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由發展構想上升為“發展戰略”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從2008年末到2009年4月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召開,由發展戰略轉化為“發展規劃”階段。
規劃的形成,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著眼於資源優勢。
儘管我們黑龍江有“十大優勢”,但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沒有真正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我們有土地資源優勢,但農業基礎設施不夠;有礦產資源優勢,但深度開發不夠;有林木資源優勢,但精深加工不夠;有水利資源優勢,但綜合利用不夠;有生態資源優勢,但旅遊開發不夠;有物產資源優勢,但加工轉化不夠;有外貿資源優勢,但開放程度不夠;有科技資源優勢,但成果轉化不夠;有人才資源優勢,但作用發揮不夠;有精神資源優勢,但發揚光大不夠。我們建設“八大經濟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把這些豐厚的資源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挖掘潛在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培育競爭優勢,形成發展優勢。 二是著眼於基礎條件。
我省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製造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歷史上曾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具備加快發展的雄厚基礎和有利條件,只要謀劃得當、思路對頭,完全有條件實現更好發展、更快發展。如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通過推進科技化栽培、機械化耕作、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完全可以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建設區,可以緊緊抓住國家進一步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機遇,充分發揮目前已經形成的集聚效應,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改造提升裝備、石化、能源等傳統產業,進一步提高經濟競爭力和整體實力。 三是著眼於繼承發展。
“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是繼承了“四大經濟板塊”的發展思路,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都是與原來經濟板塊相對應的。“八大經濟區”是在“四大經濟板塊”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體現了思想的進一步解放、思路的進一步開闊、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都體現了進一步挖掘我們的優勢,突出了我們的特色,使我們的發展規劃更全面、更系統、更科學。 四是著眼於改革創新。
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們黑龍江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嚴重衝擊,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進出口貿易下滑,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省固有的體制機制矛盾暴露得更加明顯,單一的產業結構和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更加難以為繼,深化改革開放時不我待,加快結構調整迫在眉睫,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我們著眼於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對“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的主要任務和措施進行了充實完善,使規劃與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相銜接,進一步增強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重點工程和項目,都屬於國家擴大內需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與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完全一致,產生了良好的對接效應。在我省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的關鍵時期,“八大經濟區”發展戰略的提出和發展規劃的制定,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長遠大計,成為破解深層次矛盾的治本之策,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務實舉措。“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完全符合黑龍江的實際,是最好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成效十分顯著。
“八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是從黑龍江省情實際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對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的科學謀劃。規劃涵蓋了工業、農業、外貿、旅遊、科技、生態等多個重點領域,全面系統地規劃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規劃不是簡單地進行地域劃分,重點是突出產業發展和特色經濟發展。有的經濟區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但著力點仍然是以產業特點來謀劃。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地域特點明顯,但目的在於發揮區域內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發展優勢。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也有地域因素,但目的在於集中力量做大優勢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每個經濟區域既相對獨立、特色鮮明、自成體系、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相互融合。規劃建設“八大經濟區”,就是要構建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產業集中、發展強勁的具有高水平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更好更快發展的現代化經濟發展新格局。

具體內容

——“八大經濟區”是:
突出抓好核心示範區和重點園區建設,集中建設好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安達肇東五個重點園區,充分發揮其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抓緊完善工業走廊建設規劃,開發建設出高質量、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現代化工業園區、現代化城市新區。
主要任務是,充分利用我省現有工業基礎,發揮產業優勢和科技人才資源優勢,著力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建設多種產業相互配套,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結構合理、高速增長的經濟密集區。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裝備製造、石化、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和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服務業等特色產業集群;到2020年,建成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生產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撐有力、保障體系齊全、生態環境優良的工業走廊。
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
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煤炭資源儲量占全省的92%,要充分挖掘和發揮電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產業優勢。
主要任務是,以延長煤炭產業鏈為主攻方向,以大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煤化工等接續和替代產業,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把我省東部地區建設成為以煤電化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相互配套、煤電資源綜合利用、非煤產業快速崛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更加改善,生活環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經濟成長板塊。
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煤矸石、煤泥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電站裝機容量達到2223萬千瓦,煤化工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年均增長20%。
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
以哈大齊工業走廊等經濟板塊為依託,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邊境口岸為節點,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開發區。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與俄遠東及外貝加爾地區發展戰略互動對接,以綏芬河黑河東寧同江撫遠等重點邊境口岸為節點,建設連線國內生產基地和國外商品市場的跨國物流網路、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服務體系。
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我省地處東北亞腹地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強邊境口岸建設,大力推進對俄、韓、日等國經貿科技合作,加快建設外向型產業基地,創新發展各類開發園區,著力建設國際經貿大通道,全力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扇型放射、多點向外的經濟貿易開發區。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以哈爾濱市為中心、內聯相鄰省區乃至沿海省份、東連日本海地區、西接俄羅斯腹地的國際經貿大通道基本形成,建成我國面向東北亞重要的產業聚集區和進出口貿易加工基地,成為我國開展東北亞經貿科技合作的先導區。
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
到2010年,功能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要基本得到控制;特色產業、生態產業等替代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初步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
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我省森林資源豐富的優勢,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為主旨,大力培育和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加快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接續和替代產業,在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的森工、伊春、黑河林區及周邊縣(市)山區範圍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林區。
發展目標是,到2030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以生態旅遊、特色種植養殖、綠色食品加工、北藥開發、清潔能源、林木和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等為主的接續和替代產業蓬勃發展,基本建立起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建設要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發展現代農業、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為重點,著力打造銷售收入千億元以上龍頭企業集群,圍繞水稻、大豆、肉類、漁業、乳品、禽蛋加工形成一批龍頭企業,創出一批知名品牌。
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我省土地資源優勢,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單位資源產出率。充分發揮農墾現代農業發展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地域廣闊、土質肥沃、人口集中、農業資源富集的松嫩和三江兩大平原,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糧食產量達到1010億斤以上;農民收入顯著增加,人均純收入在2008年基礎上翻一番,達到8000元以上;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顯著加快。
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
集中力量建設好“哈爾濱冰城夏都旅遊區、五大連池旅遊度假區、鏡泊湖渤海國旅遊集合區、興凱湖旅遊度假集合區、神州北極旅遊度假區、大慶溫泉旅遊度假區、小興安嶺森林旅遊度假集合區、鳳凰山生態旅遊度假區、扎龍濕地生態旅遊區”等龍頭旅遊景區。
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我省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突出冰雪、生態、邊疆等北國特色,以哈爾濱五大連池鏡泊湖小興安嶺神州北極扎龍濕地興凱湖大慶溫泉撫遠華夏東極鶴崗黑龍江界江等十大旅遊開發區建設為核心,以塑造冰雪旅遊、生態旅遊、邊境旅遊三大旅遊產品為重點,打造最具北國風光特色的生態旅遊產品體系,開發建設具有國際化、地域性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旅遊精品和品牌,把旅遊業培育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實現從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大省的轉變。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旅遊業總收入1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左右。
牡丹江為核心,以綏芬河東寧口岸為前沿,以濱綏鐵路、綏滿公路為軸線,以周邊內陸縣(市)為依託,呈帶狀分布的經濟區域,要緊緊抓住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的戰略機遇,把這一區域建成東北亞地區的加工中心、商貿中心、旅遊中心、物流中心、會展中心,形成口岸、臨岸地區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成為對俄、對韓、對日經貿科技合作戰略的前沿區。
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我省沿邊開放的優勢,以哈爾濱牡丹江市為支撐,以綏芬河東寧等邊境口岸為節點,以內陸市縣為依託,全力打造對俄經貿合作加工、商貿、旅遊、物流、會展5個產業中心,重點建設哈爾濱江北工業新區、牡丹江經濟開發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東寧經濟開發區等18個特色園區,形成口岸、臨岸地區與腹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成為帶動和支撐全省對外開放的先導區。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對俄貿易額達到330億美元,年均增長20%以上,口岸過貨能力達到2500萬噸,進口資源加工率達到70%以上,地產品出口比重達到50%以上。
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
整合各種科技資源,鼓勵和協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核心技術領先、服務平台完善、管理模式先進、基礎功能完備、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科技產業園區,發揮高新技術集聚效應,以黑龍江中東部對俄外向型星火產業帶建設為重點,支持對俄農業科技園區建設。
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我省科技、人才、產業和區位優勢,重點建設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牡丹江和佳木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煤化工、矽基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保護與開發高新科技特色產業基地,促進優勢產業集聚,扶植特色產業壯大,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形成相對集中的高新科技產業開發區。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哈大齊高新技術產業帶內重點科技園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0%以上,其它“兩個區域”和“四個基地”的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全省科技園區經濟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省的5%。

相關閱讀

十大工程
一是抓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
二是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
三是抓好老工業基地改造工程。
四是抓好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工程。
五是抓好現代交通網路建設工程。
六是抓好貿易旅遊綜合開發工程。
七是抓好科教人才強省富省工程。
八是抓好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工程。
九是抓好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
十是抓好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