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野鯪

黑野鯪

黑野鯪(Labeo chrysophekadion)又稱黑鯊,為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野鯪屬一種淡水魚類。黑野鯪分布於泰國、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蘇拉威西島等地淡水水域,其體型較大,為著名的游釣魚類,幼體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野鯪
  • 拉丁學名:Labeo chrysophekadion
  • 別稱:黑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鯉科
  • 亞科:野鯪亞科
  • :野鯪屬
  • :黑野鯪目錄
  • 英文名稱:Black shark
1 品種簡介,2 外貌特徵,3 飼養方法,

1 品種簡介

黑鯊原產自湄公河流域、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和婆羅洲等多個地區,由於其巨大的身軀和兇猛的爆發力,成為了一種不錯的游釣魚。

2 外貌特徵

黑鯊有著野鯪屬標準的菱形身體,寬大的背鰭,尖小的頭部和一對小巧的口須,尤其再加上漆黑的體色,非常好辨認。黑鯊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黑。並且這黑色在黑鯊身上黑得徹底、黑得堅決,黑出了風格,黑出了特色。幼年黑鯊的身上真是一字抹黑,什麼其他的顏色都沒有。從脊背到肚皮,甚至眼睛和口腔,只有你想不到的地方,沒有它黑不到的地方。成年黑鯊雖然也黑,但是它的鱗片上會明顯泛出珍珠般的亮彩,就像小時候的一身煤炭退去,換上了一襲黑珍珠禮服,煞是耀眼。當然,您想看到這樣的美景也需要有點耐心,成年黑鯊的體長記錄為90厘米,要想看見珍珠光,怎么也得養到30厘米以上。

3 飼養方法

黑鯊的生存條件極易滿足,是大眾化的水質標準,需要ph6.5~7.5,溫度23°C~27°C。野鯪屬都有著非常發達的吻皮,一直延伸下來將整個上唇包住,形成發達的“刮食器”,黑野鯪自然也不例外。這個結構讓它們很好地勝任了“清道夫”的角色,缸底的藻類,魚缸中吃剩的飼料,有機物殘渣,都會被它清理的乾乾淨淨。不過對於個體很大的黑野鯪來說,光吃“垃圾”肯定是不行的,也要主動給它們投餵沉降型的飼料。並且,雖然是清道夫,但這位掃地大叔並不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角色。黑野鯪有一定的領地意識,其他魚只過分打擾它就會遭到它的驅趕;所以,如果需要混養黑野鯪的話,一定是那種大規格的魚缸,這樣才能避免因相互擁擠而發生的衝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