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牡丹(清代程先貞的詩作)

黑牡丹(清代程先貞的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這是清代詩文家程先貞著有的詩作,詩題名是《黑牡丹》。古人詠牡丹之作,以紅、紫、白、黃者為多,詠黑牡丹的作品絕少。明代以前未見有真正詠黑牡丹之詩篇。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黑牡丹》。
作者:程先貞
春煙籠寶墨,
入夜看來難。
恐奏清平調,
楊妃硯滴乾。
黑牡丹
黑牡丹

作品鑑賞

清代詩文家程先貞著有詩作《黑牡丹》: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乾。
喜歡賞詩吟詞者皆知,明代以前未見有真正詠黑牡丹之詩篇。雖然在蘇東坡的詩中有“求為墨牡丹”的詩句,但那是指水牛,即便到了元代,湯炳龍在《題江貫道百牛圖》一詩中還把牛叫作黑牡丹。
“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春煙籠寶墨”,春煙指層層綠葉泛起的浮光,籠罩著墨團似的花朵,給人一種穩健深沉的美感。“入夜看來難”,一層意思是寫花色之黑,漆黑漂亮之美;另一層意思是寫觀賞者對此花的玩味不捨。不然,誰肯入夜尚來看花呢?非有入夜還想看的審美要求,才有入夜看來難的感嘆。
“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乾。”這兩句都是引用楊貴妃的故事。據《楊妃外傳》記載,唐開元年間,宮庭內栽種許多牡丹。唐玄宗令人將紅紫通白的牡丹,移種沉香亭前,每逢花開時節,唐玄宗乘名馬夜照白,楊妃坐步輦相從,詔李龜年率梨園弟子奏樂於前,詔李白作新詞奏清平凋,即今《李太白全集》中“雲想衣裳花想容”等清平樂三首。“楊妃硯滴乾”用的李太白醉寫嚇蠻書的傳說故事中有唐玄宗御手調羹和楊妃磨墨等情節。由此可見,這末兩句是借用故事,一是稱讚黑牡丹之美,如果“沉香亭前”要是移栽的是黑牡丹,恐怕李白寫請平調時,楊貴妃磨的墨會沒的。說明黑牡丹比之“沉香亭前”的所有牡丹都美;二是一個“恐”字,又點出唐玄宗楊貴妃“沉香亭前”“奢侈誤國”的道理,告訴人們不要忘記前車之鑑。
總之,這樣一首題材新穎,形象生動,含意深遠,筆調自然流暢的短詩,用施補華在《峴慵說詩》中的一句,真可謂“語短意長而聲不促”。
黑牡丹

作者簡介

程先貞(1607-1673)清代詩文家。字正夫,號葸庵,晚年號海右陳人。德州(今屬山東)人。
程先貞早年從祖受業,深受其祖父程紹的器重,為程氏最得意的裔生。年輕時無書不讀,尤專注於史學。辭官歸隱後,與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以及同邑人李浹、李源、李濤親密無間,結成摯交。他通過對理氣的解釋來表達宇宙觀;堅信神隨形樂,反對“投胎托生”之說;主張並履行“躬行實踐,經世致用”的原則,反對脫離實際的學風,談說往史的同時,便把全部精力用於史學研究上,對“明十三朝之實錄,幾能成誦”,“邸報、野史、家乘,無不遍覽熟悉”。這就為其從事《州乘》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程先貞生活在十六世紀,經受了由封建制度腐朽破敗所引發的種種實難和痛苦。因而產生了總結以往慘痛教訓,尋找出路的願望。一生堅守志節,不食清廷俸祿。康熙十三年(1673),應德州知州金祖彭之請,才以布衣與州同唐永先、州判滕元鶴等10人參修《德州志》,不署衙,不受俸。參修者對程先貞非常倚重,“諸纂修以稿至,主者皆送先生(程先貞)複審”。在纂修《德州志》過程中,程先貞主張以明朝嘉靖七年(1528)、萬曆二年(1574)《德州志》和天啟五年(1625)《德州續志》初錄作為主要史料,“蓋其錄者,直載其事與言,而無可增飾者也。”然而,“實錄”也未可盡信。因此,他又主張凡實錄難以詳盡的,應以他書證之,他書之誣且濫者,應以所得實錄載之。他在審閱史稿時,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常對侍者說:“取某書、某卷,有某事當補入、當參校。”甚至到某頁,幾無差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