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保護區

黑河流域保護區

黑河流域保護區位於甘肅張掖西北12.5公里1510公里,是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候鳥及其統人物。野類,科4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大天鵝紅隼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河流域保護區
  • 位於:甘肅張掖西北12.5公里1510公里
  • 性質: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
  • 包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
  • 等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地下古城,河流水系,水文特徵,地形特點,流域周邊,

百科名片

黑河流域保護區
黑河流域保護區位於甘肅張掖西北12.5公里1510公里,是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候鳥及其自然生態系統。區內多人工林及沙生植物。野生動物主要是鳥類,已知有28科47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大天鵝、小天鵝、鳶、紅隼等。

基本介紹

黑河流域保護區位於甘肅省高台縣境內,東經99°23′-100°06′,北緯39°15′-39°49′,面積48公里,地勢平,並建有多座水庫,成為鳥類越夏徙停歇地。其主要保護對象為候鳥及其統人物。野類,科4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大天鵝、鳶、紅隼等。位於甘肅張掖西公里5公里,東西長10公里,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多數墓葬已被沙埋沒,凡未被沙漠埋沒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盜。高台縣黑河流域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2年,2004年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候鳥及其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總面積48.53平方千米,其中濕地及水域面積約35平方千米。屬溫帶乾旱氣候,呈現冬季寒冷乾燥,夏季乾熱,春季多風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7.6℃,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溫度零下28℃。年均降水量99毫米,年均蒸發量1923毫米,年均日照時數3088小時,無霜期164天。區內濕地主要包括黑河及其支流,湖泊、灘涂、庫塘地區。區內主要河流是黑河(溺水),其中的水關河、大河、擺浪河、紅沙河等河均發源於祁連山區,統稱為黑河水系。土壤主要為平絲土、生絲土、鹼潮土,大部分為黃土覆蓋的石質山地。區無天然林分布,主要植被有楊樹、柳樹、榆樹、沙棗、白刺、紅柳、麻黃、沙拐棗、駱駝刺等。有甘草、麻黃等數十種藥用植物。野生動物資源以鳥類為主,共有鳥類11目23科47種,其中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5種,包括黑鸛、大天鵝(見天鵝)、小天鵝(見天鵝)、鳶、紅隼;獸類18種,占甘肅省的11.1%;爬行類5種;兩棲類2種;魚類11種;昆蟲類約有108種。保護區自建立以來,有效遏制了亂捕濫獵情況的發生,停歇和越冬的候鳥逐年增加。

地下古城

黑河流域保護區
1956年國家地質勘查隊進行勘查後,認定遺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傳西漢以前匈奴移居這裡,劃疆為小月氏國國都。因當地人稱匈奴為“黑匈”,故稱為“黑水國”。按《天下郡國利病書》引《杜氏通典》說,其地系漢時張掖古城。《甘州府志》稱:其地在唐為鞏筆繹,元為西城驛,明則稱小沙河驛,當地人呼之為“老甘州”或“黑水國”。《擾新記程》載:“隋朝韓世龍守黑水國駐此,有古壘四,去後一夕為風沙所掩”。漢墓群南北兩側,有古城堡故址兩座,兩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為方形。南城堡東西長248米,南北寬222米,東面正中開門,並加築瓮城。門寬7米,牆厚4.6米,夯土厚層0.15米。城堡內建築物已蕩然無存,地表面有大量磚塊瓷片,還發現石磨等物。北城堡與南城堡相距約1公里。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20米,門開在南米。城土台,正方形,每邊長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沒。黑水國遺址遭到了風沙的侵襲,同時也遭到了人為的破壞。解放前,駐軍師長韓起功派兵挖掘,大肆掠奪,珍貴文物所剩無幾,就是人為破壞的。

河流水系

黑河流域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中斷,流域南以祁連山為黑河流域保護區與蒙古人民共和石羊河流域相鄰,西與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區額居延海,蒙古相接壤,流域範圍介於東經98——102度,北緯37度50分——42度40分之間,涉及青海、甘肅、內蒙古自治區三省(自治區),國土總面積14、29平方公里,其中甘肅省6、18萬平方公里,青海省1、04萬平方公里,內蒙古自治區約7、07萬平方公里。黑河流域有35條小支流。隨著用水的不斷增加,部分支流逐步與幹流失去地表水力聯繫,形成東、中、西3個獨立的子水系。其中西部子水系包括討賴河、洪水河等,歸地,面方公里;中部子水系包括馬營河、豐樂河等,歸宿於高台鹽池一明花盆地,面積0、6萬平方公里,東部子水系即黑河幹流水系,包括黑河幹流、梨園河及20多條沿山小支流,面積11公里。

水文特徵

黑河流域保護區
流域地表水系水文時空分布規律,主要取決於祁連山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時空分布以及祁連山區水文氣象垂直分帶性、下墊麵條件等。一般來說,山區地表徑流年內分配與降水過程和高溫季節基本一致,徑流量與降水量集中於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為主,夏秋季以降水補給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點。年內變化呈明顯的周期規律,受氣溫、森林植被的影響,冬春枯水季節(10-3月),黑河徑流量占年徑流總量的19.73%。降水以固態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10%。這時地表水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來自基岩裂隙水,一部分為當年或前一年夏秋涵蓄於森林植被中降水和森林分布線以上疏鬆坡積物下移到森林中涵蓄的水。
春末夏初,隨氣溫升高,地表徑流量上升,占全年總流量的24.55%,雨季(7-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徑流達55.71%。黑河幹流出山後進入走廊平原,人為因素的作用加劇,至正義峽斷面,徑流年內分配明顯發生變化,3-5月間,中游地區進入春灌高峰,正逢河水枯水期,黑河下泄水量很少,甚至出現河床斷流現象,因而正義峽以下,地表徑流量處於年內最低值;6月河水開始增加,7-9月出現夏汛,9月份灌溉下水大年內河水高峰,10月份隨冬灌和降水量減少,河流量再度減少,至11月達到最低值,12月至翌年3月為非農業用水季節,中游用水量減少,地下水(泉)補給穩定,河流量平穩。黑河下游水量年內分配已完全受制於人類塵埃,年內徑流量變化過程是:5-6月河水斷流,7月以後出現徑流直至9月夏汛,11月後氣溫下降,河水封凍,中游來水減少,直至翌年2月下旬開始融冰。

地形特點

從黑河流域的整體地形特點來看,主要以山地平原結構為主。東西長而黑河流域保護區南廊因此而於祁連]和龍首山、合黎山、張掖的東大山、馬鬃山、黑山之間,形成盆地結構。即主要是第三紀及第四紀大型的強烈地震引起的地殼運動,與祁連山地隆起及走廊內部斷陷形們今型祁連山地河西走廊地形特點。黑河所流經的廣大區域,只有在走廊內部用於灌溉,走廊南部即黑河源頭只是作為調蓄河流,北部深處戈壁沙漠,也不能用於灌溉,只能作為地表水的調節器。其南部與青海省最近,並行於走廊南山、托勒山、疏勒山及大通山,作為祁連山南部厚重的幾大屏流域東樂兩縣,與古休屠地即武威的民勤接壤。流域西端是嘉峪關市,深入於酒泉盆地以東部分。而北部是屬祁連山北支系的合黎山,過合黎進入巴丹吉林沙漠3黑河便是穿行其中而入蒙古高原,並消失於茫茫大漠之中。

流域周邊

流域東部是山丹、民樂兩縣,與古休屠地即武威的民勤接壤。流域西端是嘉峪關市,深入於酒泉盆地以東部分。而北部是屬祁連山北支系的合黎山,過合黎進入巴丹吉林沙漠3黑河便是穿行其中而入蒙古高原,並消失於茫茫大漠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