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條蛛蝗

黑條蛛蝗,體小型至巨型,體長4~115毫米,僅少數種類小形。口器為典型咀嚼式口器,多數種類為下口式,少數穴居種類為前口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條蛛蝗
  • 拉丁學名:Aeropedellus nigrilineatus Zheng et M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直翅目
  • :槌角蝗科
  • 亞科:槌角蝗亞科
  • :蛛蝗屬
  • :nigrilineatus
  • 分布區域:甘肅(肅北) 
形態特徵
上顎發達,強大而堅硬。
觸角長而多節,多數種類觸角絲狀,有的長於身體,有的較短;少數種類觸角為劍狀或錘狀。複眼發達,大而突出,單眼一般2—3個,少數種類缺單眼。
前翅狹長、革質,停息時覆蓋在體背,稱為覆翅;後翅膜質,臀區寬大,停息時呈摺扇狀縱褶於前翅下,翅脈多平直。有些種類的翅退化成鱗片狀。有的前翅較寬,雄性在肘—臀脈區特化成發音構造,兩前翅相互摩擦發音(如螽斯、蟋蟀、螻蛄等)。前胸特別發達,可活動,前胸背板發達,常向背面隆起呈馬鞍形,中、後胸癒合。
前足和中足適於爬行,部分種類前足脛節膨大,特化成開掘足(如螻蛄),適於掘土,多數種類後足形成跳躍足(如蝗蟲、蟋蟀、螽斯)。跗節3~4節,少數種類1節。腹部一般11節,少數僅見8—9節,第11腹節較退化,分成背面的肛上板和兩側的肛側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