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牛羚

黑斑牛羚

黑斑牛羚,Connochaetes taurinus牛科屬的一種動物。主要產於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國外見於緬甸和尼泊爾等地。黑斑牛羚是介於牛和羊之間的動物,又叫羚牛扭角羚。在學術上有很大價值,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珍稀動物之一。

黑斑牛羚為高山動物,棲于海拔2400-4250米高山密林中,冬季結成小群生活,夏季則集聚達百隻的大群。白天在樹下或草叢中休息,夜間活動和覓食,但在陰雨天,它們白天也活動。善於越過崎嶇不平的山谷小道,上山時,由於道路狹窄,常常是一隻跟著一隻前進,速度較慢, 下山時速度則快得多。牛羚感官很好。夏天食草及山上較柔軟的樹枝樹葉,冬天則以竹葉及柳樹的枝、芽為食。壽命14-16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斑牛羚
  • 拉丁學名:Connochaetes taurin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哺乳綱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Eutheria
  • :偶蹄目Artiodactyla
  • 亞目:反芻亞目
  • :牛科Bovidae
  • :牛羚屬
  • :黑斑牛羚
  • 分布區域:四川、甘肅
  • 英語學名:Black wildebeest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生長繁殖期,性行為,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黑斑牛羚肩高1.3-1.4米,體重160-262公斤。軀體呈黑灰色,面部鬃毛、鬍鬚及尾巴為黑色。它的亞種白須牛羚(C.t.albojubatus)的鬍鬚是白色的,產在坦尚尼亞。
黑斑牛羚黑斑牛羚
羚牛毛色複雜,因地區和亞種不同及年齡大小不同而有毛色上的差異。一般說來分布於四川、甘肅的亞種全身以褐色為主,臉部、鼻、耳是黑色;分布在陝西秦嶺一帶的亞種則全身為淺棕黃色,臉部、鼻、耳為桔黃色,因棕黃色的毛上略有光澤所以又稱為金毛牛羚。

生活習性

生活環境

黑斑牛羚黑斑牛羚
牛羚是典型高寒種類,常棲息於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帶,冬季又遷移至2500米以下的針葉林中的多岩區。夏季遷移至高處採集多種維生素及澱粉的草本植物。冬季進入高山台地或向陽的山地。生活習性:主要以草、樹葉及花蕾為食,一般在白天活動。牛羚的採食活動多見於上午和傍晚,晨昏時期較為活躍。它們所食植物種類多達百種,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營養,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藥,有止瀉驅蟲的功能,能抵禦疾病,它還喜愛舐食岩鹽、硝鹽或喝鹽水以滿足自身的需要,所以林中含鹽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點。
它們身上長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禦嚴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熱,夏季氣溫接近30℃時,每分鐘氣喘即達100次以上。冬天組成小規模的種群,夏天時種群數量可擴充到100頭以上,年長的公牛羚則基本為獨居。每群牛羚都由一隻成年雄牛率領,牛群移動時,由強壯個體領頭和壓陣,其他成員在中間一個挨著一個地隨後跟著順小道行走。牛群平時活動時,一般有一隻強壯者屹立高處瞭望放哨,如遇敵害,頭牛會率領牛群沖向前去,勢不可擋,直至脫離險境。憑藉強壯的體軀和力氣,牛羚可以隨時趕走到來爭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動物。牛羚的天敵是豺。別看扭角羚體驅臃腫,在行進時弓腰駝背,步態蹣跚,可是在需要時卻能躍過2.4米高的枝頭,或者用前腿、胸膛去對付一根擋在前進道路上的樹幹,使之彎曲直至折斷。牛羚行進時的隊伍非常有紀律,健壯的公牛分別走在隊伍的前面和後面,隊伍的中間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會主動攻擊人,危險性要低很多。但獨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群體中的牛羚則大不一樣。夏天一般是牛羚的發情期,為了爭奪配偶,牛羚群中的公牛會展開決鬥,通過“暴力手段”確定等級序位,失敗者往往會“憤”而離群出走,成為獨牛。一些牛羚由於從群體中走散,而不得不獨自“流浪”。這些看似憂鬱的“獨行客”,往往性情暴躁,極易傷人。所以,在遇到獨來獨往的牛羚時,要特別小心,及時避讓,以防遇到危險。碰到牛羚時,不能驚慌失措、四處逃竄,可以立刻爬上高處,或者就地臥倒一動不動,牛羚就不會傷害到人。
牛羚牛羚

生長繁殖期

黑斑牛羚成5-15隻一群,由一隻雄性率領生活在草原,常與其它草原動物,如斑馬等一起吃草。它們是草原上最覺的物之一。在雨季時它們分散在草原上,旱季時小群變成大群,有時達上萬隻,不斷遷徙尋找豐盛的草地和水源。約在6月間配偶,求偶期間雄性臨時占據一片地方,並在自己周圍聚集數隻至數十隻雌獸。求偶期結束時,它們又結成大群。雌獸每產一仔,孕期8-9個月。幼仔出生後數分鐘使可追隨母獸。獅子、鬣狗和非洲獵犬常獵食牛羚,只有約20%的幼牛羚能活到成熟年齡。
黑斑牛羚黑斑牛羚
牛羚每年7—8月進入交配季節,這時雄牛的性情變得格外兇猛,為了爭奪雌牛,強壯雄牛間互相展開殊死的角斗,失敗者退居群後,勝利者才得以與雌性交配。牛羚的孕期約9個月,一般在翌年3—5月產仔,每胎一頭。平均壽命為12-15年。種群現狀:牛羚生性憨厚,不設防,很容易被人類捕殺或掉入人們誘捕它們的陷阱,加之生態環境的惡化。牛羚正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我國已經建立了兩個牛羚的自然保護區,由於保護措施落實,牛羚的數量不斷上升,現有約1300頭金毛牛羚棲息在中國的西部。

性行為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非洲轉角牛羚的性行為中存在一種奇特的“角色轉換”現象,雄性表現得很挑剔,雌性則是咄咄逼人。在求愛過程中,一些雄性轉角牛羚實際上處於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它們成為熱情過度的雌性轉角牛羚瘋狂追求的對象,但可能是由於對方表現得太過主動,它們會拒絕異性的求愛。根據刊登在《現代生物學》上的研究發現,這樣做能夠幫助雄性轉角牛羚保存實力,即保持精子數量,以便應對與新伴侶可能出現的交配行為。這種保存實力的做法能夠提高它們做父親的機會,原因很簡單:能夠讓可能的伴侶數量實現最大化。揭露轉角牛羚複雜交配行為的賈科布-布魯-約根森博士表示:“如果雄性轉角牛羚可以自由地在雌性中間進行選擇,它們會故意選擇最奇怪的伴侶,而不是水準最高的一個。然而,一些熱情過度的雌性轉角牛羚在追求雄性過程中非常具有侵略性,為了拒絕它們的求愛,雄性會在身體上進行攻擊。”
此項研究是在肯亞的馬薩伊-瑪拉區進行的,這一地區向來就是轉角牛羚的繁殖地。雌性轉角牛羚懷孕的機會只有一天,轉角牛羚一年之中也只有一次碰面機會,它們的交配期更是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布魯-約根森博士說:“在求愛過程中,由於雌性旺盛的需求而讓雄性精疲力竭的現象並不是不尋常的。”在馬薩伊-瑪拉,他對每一隻將要交配的雌性轉角牛羚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它們平均要與4隻雄性交配,而一些雌性的伴侶數量更是達到了12個。每一隻雌性轉角牛羚大約要交配11次,當然了,事情總有例外的時候,在觀察過程中,一隻雌性轉角牛羚的交配次數便達到了瘋狂的36次。布魯-約根森解釋說:“雌性轉角牛羚必須保證自己能夠懷孕,因此需要找到一個本事非凡的雄性,它們必須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到這件大事上,確保雄性能夠在這段時期與它們進行交配。”然而,布魯-約根森的發現卻與傳統的性選擇理論相矛盾,根據性選擇理論,雄性富有競爭性,雌性則會慎重選擇。布魯-約根森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採訪時說:“我們可能沒有用一種開放的方法面對這樣一個事實,與性選擇理論相衝突的現象可能遠比我們認為的要普遍的多。通常情況下,雄性在求愛過程中表現得堅持不懈,雌性則試圖進行反抗。在非洲轉角牛羚身上看到的現象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對於轉角牛羚“雜亂”的性關係,我們似乎可以這樣來理解:由於雄性成為一種有限資源,雌性之間必須通過競爭的方式搶奪這些資源。為了確保懷孕,雌性對與不同伴侶發生交配行為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它們的第一選擇會減少精子供應,這種現象與遺傳學是相矛盾的。
黑斑牛羚

分布範圍

牛羚產於中國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緬甸等地,由於產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漸變淺。中國境內的牛羚,全身白色,稱為“牡羊”,老年個體呈金黃色,稱為“金毛扭角羚”。主產縣有周至縣,一般產縣有太白、寧陝、洋縣、佛坪和柞水等5縣,寧強、鳳縣略陽、留壩、勉縣、城固、鎮安、戶縣、眉縣、藍田、長安等11個縣亦有分布,總計有17個縣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