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學名:Parus rubidiventris)為山雀科山雀屬的鳥類。體長12厘米,特徵為冠羽及胸兜黑色,臉頰白,上體灰色,無翼斑,下體灰,臀棕色。與棕枕山雀的區別在黑色的胸兜較小,飛羽灰色。幼鳥色暗而羽冠較短。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藍灰。

一般生活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區、常活動於高山針葉林以及竹林或杜鵑等灌叢間。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其他時候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蟲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分布於中國、不丹、印度、緬甸和尼泊爾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人工飼養,

形態特徵

黑冠山雀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眼先、枕和後頸亮黑色,後頸有一大快白斑,頰、耳羽和頸側淡黃白色,在頭側亦形成大塊白斑。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藍灰色,尾暗褐色,羽緣藍灰色,兩翅覆羽暗褐色,羽緣藍灰色;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亦為藍灰色。頦、喉和上胸黑色,下胸、腹和兩脅橄欖灰色,尾下覆羽和腋羽棕色。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羽冠不明顯或沒有羽冠。頭頂和背渲染褐色,耳羽較黃,喉至上胸灰黑色,腹淡灰而沾黃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鉛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13g,♀8-13g;體長♂100-120mm,♀98-105mm;嘴峰♂9-10.5mm,♀9-10mm;翅♂62-71mm,♀58-67mm;尾♂46-56mm,♀45-50mm;跗蹠♂17-19.5mm,♀18-19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山地針葉林、竹林和杜鵑灌叢中,也出沒於闊葉林和混交林及其林緣疏林灌叢。

生活習性

黑冠山雀為留鳥。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其他時候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有時亦見和其他山雀混群活動和覓食。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蟲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

分布範圍

世界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和尼泊爾。
黑冠山雀分布圖黑冠山雀分布圖

中國

分布於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見於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及青藏高原東部相接的西藏南部、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秦嶺)、青海。

繁殖方式

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為適宜的繁殖季節。野生狀態下一年可繁殖二窩。每窩一般產卵4-7枚,在此期間, 雌鳥孵卵,全靠雄鳥餵食。孵化期18-20天。雛鳥出殼後最初一段時間,雌鳥整天守護著雛鳥;雄鳥叼食雌鳥,雌鳥進入巢內再餵雛鳥。小鳥長到30天左右就可離巢生活。

亞種分化

黑冠山雀(3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
Parus rubidiventris beavani
Jerdon, 1863
2
黑冠山雀指名亞種
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
Blyth, 1847
3
黑冠山雀緬甸西北部亞種
Parus rubidiventris saramatii
Ripley, 196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人工飼養

  1. 備巢:黑冠山雀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幾乎常年可以繁殖,每年可繁殖4-5窩。但夏季天氣熱,連續入巢孵化,不但影響成鳥健康,而且孵化育雛率也降低,幼鳥體質不佳,所以夏季應中止繁殖,其方法是每年的7-9月將籠舍內的巢箱取出,進行消毒清洗,10月以後再放入籠內。黑冠山雀在人工飼養條件,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6月為適宜的繁殖季節。繁殖所用的箱籠及巢箱注意巢箱的數量要超過種鳥對數,這樣才能避免因爭巢而引起的相互咬傷。籠舍內懸掛的巢箱較多時,最好不採用一個接一個的直線式懸掛,而是採用一高一低的波浪式懸掛方式。
  2. 配對:應該選擇健壯和遠親的1-2歲的青年鳥作為種鳥,黑冠山雀出殼後5-8個月就性成熟,而4-5年以上的老鳥要根據具體情況予以淘汰。另外要注意新品種培育的優良品種種性的保持,不要將不同類型的胡亂配種,以致於後代“四不象”。
  3. 產卵:雌雄鳥配對後,很快就會選定自己的巢窩(有時一個巢箱中也許有2-3隻雌鳥產卵)並交配,交配後不久,如果是在加食或餵菜時,雌鳥不出巢箱, 雄鳥守候在一旁,就有可能是產卵了。這時可抽出巢箱察看,並記下產第一枚卵的時間,一般是每天或每隔1天產1枚卵,每窩一般產卵4-7枚,如果發現雌鳥有打哆嗦等難產症狀時就及時處理;如果發現不產卵,可能是親鳥已老化或太肥,或受到嚴重的驚憂,應及時淘汰。產卵期應在飼料中增加較多的石灰質,補充成鳥以鈣質的需要,避免產軟殼卵。
  4. 孵化:乳化期為18-20天,孵化初期雌鳥特別警覺,不要輕易搬動巢箱和窺視巢內的卵,要保持環境安靜。孵化任務完全由雌鳥承擔,孵化期間雌鳥全靠雄鳥叼食餵養,一般雌鳥產第2枚蛋後,就開始邊產卵邊孵化。在此期間, 雌鳥孵蛋,全靠雄鳥餵食。孵化期18-20天。當距產第一枚蛋的時間約8天后,抽出巢箱看是否出雛,將無精蛋、破蛋撿出。以後隔3日查看一次,將蛋多的巢箱勻給產卵時間相差不大而蛋較少的巢箱。由於長期的近親繁殖,有的鳥孵育本能退化,可用電動孵化器進行人工孵化,孵化溫度為38℃。
  5. 育雛:黑冠山雀雛鳥出殼後最初一段時間,雌鳥整天守護著雛鳥;雄鳥叼食雌鳥,雌鳥進入巢內再餵雛鳥,隨著雛鳥的長大,雌鳥逐漸一段時間,接著飛回。當小鳥基本長齊羽毛或從巢內探出頭來時,有的雌鳥除餵食外,不再理會小鳥,有的又開始交配,並尋找新的巢,開始準備下一窩繁殖。小鳥從巢內探出頭時,也可見雄鳥餵小鳥,小鳥長到30天左右就可離巢生活。如果發現親鳥不餵雛鳥,應在午前多餵些青菜、水果,勤換清潔的飲水,或將雛鳥勻給餵食能力強的雌鳥代餵。
在育雛期間,除供應主食飼料外,還要供應部分雞蛋黃,增加黍的比例。離巢10天后的小鳥要與母鳥分離取出分籠飼養,飼料應放在它們能取食到的地方,注意小米、稗子、黍配合飼喂,補充雞蛋黃,並逐漸改成成鳥混合粒料。小鳥在出殼後5-8個月完全長大,性達到成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