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鳥

雌鳥

雌鳥,即雌性鳥,是相對於雄鳥的一個概念,指的是負責製造卵子的鳥,它們主要負責後代的繁殖和種族的延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雌鳥
  • 別稱:雌性鳥
  • 主要工作:負責後代的繁殖和種族的延
  • 拼音:cí
  • 起源:《呂氏春秋》
  • 釋義:形聲、能產卵的鳥
名詞解釋,換羽,遷徙,鳥的生活習性,

名詞解釋

雌:cí
雌鳥
(1)形聲。從隹(zhuī),此聲。從“隹”,表示與鳥有關。本義:母鳥。引申為母的
(2)母鳥,能產卵的鳥
鳳皇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呂氏春秋
雌鳥
有一隻雌鳥來了,對雄鳥們不屑一顧,直奔一個漂亮巢穴,然後在那巢穴的邊上向裡面觀望了一番,又飛走了,然後在另一個巢穴上觀望了一番,覺得這個巢穴滿意,就一頭扎進去,開始繁殖後代。
雌鳥
雌鳥觀望的不是雄鳥,而僅僅是巢穴;雌鳥在乎的是巢穴的堅固與否而不是漂亮不漂亮。它第一次徑直飛去的那個巢穴在外表上一定很吸引它,但是經過觀望,才發現它虛有外表,並不堅固,所以就飛走了,停留在另一個巢穴里,再也沒有離開。
這隻雌鳥有著挑剔的眼光,你的巢穴不是我理想中的堅固,我就閃!天下何處無巢穴!同時,雖然這隻雌鳥眼光挑剔,但它的心並不高。雖然不滿意的它不要,但只要稍微滿意,覺得差不多,就不走了,如果它每看一個巢穴,不論到底有多堅固,都想著一定還有比這更堅固的,那它就會一隻尋覓下去,最終一個巢穴也找不到。
雌鳥的行動很現實也很偉大。它“貪圖富貴”(必須找到滿意的堅固的巢穴),但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將來的兒女。將人類母性的賦予一隻鳥的身上,便更顯得偉大和感人。
與人類一樣,鳥類也實行一夫一妻制,他們通常選定一個交配對象,一起養兒育女。但位於德國施塔恩貝格的馬克斯·普朗克鳥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更交配對象,以提高她們生產優質幼子的機會。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對於理解人類的性行為可能存在提示作用。

換羽

鳥類經過緊張辛勞的繁殖期。羽毛逐漸變舊、磨損或折斷,大多數鳥類在幼鳥離巢飛走以後便開始換羽。換羽過程有一定的順序,緩慢而對稱地進行,以不致完全喪失飛翔能力.但此期間飛翔能力圾弱,所以換羽期間鳥類多隱蔽生活。換羽的順序,通常先從尾羽和飛羽開始,最後換體部羽毛。換羽時,左右翅在同一時間內對稱地脫落羽毛.以保持與體的平衡.如燕鷗。也有些鳥類,如鴨科鳥類等,在換羽時飛羽同時脫落,失去飛翔能力,多集群藏匿生活,渡過最危險,最困難的時期。換羽次數,大多數每年在繁殖後更換一次,燕子及一些猛禽在冬季換羽,也有些鳥類除秋季完成換羽外。在繁殖前還有一次部分分期換羽。

遷徙

野生鳥類到了秋季,絕大多數在北方繁殖的鳥類帶著幼鳥成群結隊遷往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北方生兒育女。鳥類這種隨季節周期的更替而往返的行為,稱為遷徙。根據鳥類遷徙的性質,可把它們劃分為候鳥和留鳥。 留鳥是終年棲居.在繁殖季節也不遷走的鳥類。常見的有麻雀、喜雀等。候鳥是隨季節的變化.沿固定的路線在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移居的鳥類。觀賞鳥經過人們的馴化,基本為留鳥。遷徙的距離一般在2000—2500千米。飛行速度.通常小、中型鳥類每小時l0一40千米,日程100—200千米.飛行高度100—1000米,大型鳥類更高、更快、更遠。

鳥的生活習性

春天來臨,絕大多數鳥類不再像冬天那樣喜歡群居生活,而是各自忙於選擇理想的地方求偶築巢。在繁殖期間,每一對鳥都要占有一塊地盤,作為活動和取食的範圍並在其中築巢,這塊區域叫巢區。有了巢區,就不需為尋找食物而長途跋涉,避免在同種之間相互干擾,這對孵卵和育雛都有好處。巢區由雄鳥選擇占據,其大小各不相同,主要與食源的多少有關。雄鳥發情比雌鳥早,常在巢區內鳴囀,還用炫耀羽毛和特殊的姿態動作吸引雌鳥並向雌鳥求愛。通常雄鳥有保護巢區的行為,不準其它同種個體進入,如果在發情的雄鳥巢區內放一個同種雄鳥的剝製標本,再播放此鳥嗚叫的聲音,會使這隻雄鳥大聲嗚叫,甚至發生攻擊行為。大多數鳴禽只是在發情期間結成配偶,也有些鳥類(如鶴類、雁類等)其配偶關係可以長期保持。
鳥類在占領巢區、選好配偶之後,就開始築巢安家。多數鳥類築巢由雌鳥獨自承擔,也有雌雄鳥共同築巢的,如家燕等。鳥巢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親鳥孵化的體溫,也有利於親鳥育雛。鳥類巢的材料一般隨周圍生物而就,如纖維、獸毛、羽毛,泥土、地衣等。根據巢的位置,可分為地面巢、水面巢、建築巢及編織巢等。雉、雁、鷗、鷸類鳥以及鳴禽中的百靈鳥、雲雀、柳鶯等,在地面土壤上築巢,有的直接把卵產在地面的凹陷處。小鷓鶥,紅骨頂、董雞等鳥在水面上築成浮巢,這種巢可隨水升降,水波對幼鳥不會造成危險。翠鳥、沙燕等鳥是在岩邊堤基或砂土峭壁挖掘坑道狀的洞穴作巢。啄木鳥、山雀、戴勝、鴛鴦利用天然樹洞作巢。但啄木鳥必須自己鑿洞,而家燕等要在建築物和屋檐下做巢。鷺類、鳩鴿類等在樹上用樹枝編織巢,十分簡陋。伯勞、黃鸝、卷尾、壽帶、大葦鶯等能作杯巢。短翅樹鶯、文鳥等為球狀巢,棕扇尾鶯、攀雀為瓶狀巢,縫葉鶯為袋狀巢。
鳥類在築巢結束之後,即開始產卵、孵化。鳥卵的形狀、顏色等各種各樣,大多數鳥卵呈橢圓形;啄木鳥、貓頭鷹、翠鳥等是球圓形卵;金眶鴨、燕鷗及一些海鳥是陀螺形卵。洞穴內築巢的鳥卵多為白色,但大多數鳥卵上有各種各樣的斑紋,如斑點,塊斑、環斑、條紋等,形成保護色,不易被敵害發現。每窩卵的數目也各有不同,一般小型鳥類每窩產卵4—6枚,天鵝每次產卵1—2枚,鶴類、鳩鴿產卵2枚,雉、鴨產卵多達一二十枚,有些人工馴化飼養的雄、野鴨產卵可達30一60枚。產卵的時間多在清晨。雄鳥羽色特別艷麗的鳥類多由雌鳥孵卵,兩性羽色差別不大的鳥類一般雌雄都參加孵卵。鳥體和卵接觸的部分羽毛脫落,形成孵卵斑。該處的敞血管發達,皮膚溫度高,能促進卵的孵化。卵的孵化期,小鳥為13—15天,中型鳥類為20狀鳥巢一25天,大型鳥類需更長的時間。例如,大山雀約15天,鳩鴿類l?天,雉約21天,野鴨24—28天等。
鳥類的雛鳥可分為早成鳥和晚成鳥。早成鳥在孵出時已經充分發育,眼已睜開。褪腳有力,全身披著豐富的絨羽,在絨羽乾燥後,就能跟隨親鳥啄食。大多數地棲鳥或游禽,如鶉、難、鶴、海鷗、雁、天鵝、野鴨等鳥的幼鳥均屆早成鳥。晚成鳥出殼時尚未發育,頸軟無力,眼不能睜開,不能行走,全身光裸或只有少量的絨羽,需
要由親鳥餵養,繼續在巢內完成發育過程。雀形目鳥類和攀禽、猛禽等的幼鳥屬於晚成鳥。鳥類撫育幼鳥的行為是一種本能。親鳥在育雛期間十分緊張,每天餵食活動要用16—19個小時,每天餵食往返,如大山雀近百次,斑啄木鳥高達120次。親鳥銜食歸來踩動樹枝或巢時,幼雛就產生伸頭張口反應,顯示口腔內特別鮮明的顏色,如紅色或黃色,以激發親鳥的餵食本能。不張口的雛鳥,親鳥不餵食。食蟲鳥餵食時,親鳥直接把食物送到雛鳥的口中。誨鷗、信天鵝、鳩鴣類等大中型鳥類,用反芻出來消化的粥狀食物來飼餵雛鳥。雛鳥留巢的時間,鳴禽幾乎和孵化期相等,一般在28天后才能獨立生活。離巢的雛鳥,嘴和跗踺幾乎到了全長,體重已接近於成年雌鳥,體色也和雌鳥相似,但仍保留一些幼鳥的特徵,如嘴角有黃色,尾較成鳥短,羽毛較深暗等,又常結成小群活動,嗚叫聲比較尖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