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角龍

黎明角龍

黎明角龍(屬名:Auroraceratops)又名曙光角龍,是種基礎新角龍類恐龍,生存於早白堊紀阿普第階中國中北部。黎明角龍的重要性在於,它們是亞洲第一個發現的大型角龍類恐龍。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種群現狀,形態特徵,科學分類,

物種學史

黎明角龍只有一個種,模式種皺紋黎明角龍A. rugosus),又譯皺紋曙光角龍,屬名中的Aurora意為“黎明”,意指該恐龍在早期角龍類的重要性,也同時以命名者之一的彼得·達德森(Peter Dodson)的兒子Dawn Dodson為名。種名rugosus在拉丁語中意為“表面不平的”,意指該恐龍的淚骨突起,而使得頭部、頜部表面看起來凹凸不平

種群現狀

黎明角龍是由尤海魯、李大慶、季強、以及彼得·達德森等人在2005年命名。模式標本(編號IG-2004-VD-001)是一個的標本,包含一個接近完整的亞成年顱骨,只缺乏喙骨與頭頂頭盾。該標本發現於中國甘肅省馬鬃山公婆泉盆地的新民堡群。黎明角龍是馬鬃山地區所發現的第二種原始新角龍類,第一個為古角龍
黎明角龍是種原始新角龍類,但有古角龍遼寧角龍沒有的衍化特徵,因此為該演化支的一個分支。

形態特徵

大部分的新角龍類具有長而狹窄的口鼻部,但黎明角龍的口鼻部較短、較寬。顱骨長達20厘米,相當平坦、寬廣。前上頜骨具有至少兩對長牙,牙齒上有紋路。頭部的隆起處分別位於眼睛的前方,以及下頜的兩頰,而生前可能覆蓋者角質。這些隆起處可能作為物種內的展示物使用。這些隆起處不太可能作為抵抗掠食者使用。另一個可能的功能則是作為物種內的打鬥行為,可能為了求偶或是爭執。
黎明角龍體形矮小,屬於小型恐龍,體長1.2米,在已知的 767 種恐龍中,體形排在第624位。
與黎明角龍 體形接近的恐龍,有醒龍,可汗龍羊毛龍,異齒龍,何信祿龍小獵龍等。

科學分類

-
中文
英文
Animalia
Sauropsida
Ornithischia、Ceratopsia
黎明角龍屬
Auroraceratop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