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農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族三月三節
  • 別稱:愛情節、談愛日
  • 節日時間:每年農曆三月初三
  • 節日類型:民間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海南省黎族
  • 節日活動:祭拜始祖,對歌、跳舞
  • 節日飲食:山蘭米酒,竹筒香飯
  • 節日意義:悼念祖先,表達對愛情的嚮往
  • 遺產編號:Ⅹ-12
  • 申報地區:海南省五指山市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節日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三月三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稱,相傳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後,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以後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回到這裡迎接春天。為紀念他們,黎家稱石洞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
黎族三月三節黎族三月三節
第二種說法稱,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隻作惡多端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了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悲痛萬分,終於趁烏鴉精熟睡之機殺死了它,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終生未嫁,每年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她都會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她,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昌江)。
每年三月三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會在俄賢嶺集會,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項活動逐年擴大並傳播至海南各個黎胞居住區,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傳統節日。宋代史籍中就有與“三月三”相關的記載。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則鞦韆會,鄰峒男女裝束來游,攜手並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劇。”

主要活動

每年春天農曆三月三日,美孚方言男女著盛裝,帶著山欄米酒、竹簡香飯和粽子,從四面八方來到集會點,祭拜始祖。當夜幕降臨時,年長者聚飲敘舊,年輕男女則成群結隊相會,人們通宵達旦對歌,以歌聲來傳達情意。
黎族三月三節黎族三月三節
居住海南島南部地區的黎族,每逢“三月三”節,以豬頭、米酒和飯糰為祭品,前往三亞落筆洞、甘石嶺山洞等地祈祖先賜平安。五指山合畝制地區黎族,於農曆三月的牛日,在畝頭家殺豬擺酒席,聚眾敲鑼打鼓歡跳祭祀祖先的舞蹈,慶賀春天帶來的福氣,為未懷孕的婦女招福魂,祝願來日生男育女。
早晨,姑娘們個個穿著民族服裝擁向五指山。她們將竹筒掛在樹上,潛入附近的密林。當旭日東升,手持花傘的小伙子們吹著口哨來到…坡,推舉代表用 打柴舞黎語叫“轉剝”,是黎歌聲向林中發問。
黎族三月三節黎族三月三節
不一會兒,姑娘們一齊衝出來,男女青年一齊歡歌勁舞。有情意的姑娘則走到小伙子身邊,在花傘下並肩談心。如兩人情投意合,則互贈禮物留念。
節日期間,青年男女一般都要表演“跳竹竿”。如今,它已成為此項活動由12人或16人參加,8人擺竿,4人或8人跳竿。活動在鑼鼓和音樂聲中開始,持竿的8人有節奏地使手中竹竿一開一合,跳竿的人則隨著竹竿的開合,在竹竿中跳躍、轉身。
此項活動也是黎族青年傳播愛情的一種手段。獲勝的姑娘常是小伙子追求的目標,而取勝的小伙子也往往是姑娘的心上人。
黎族三月三節黎族三月三節
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里,幽邃、涼爽、安謐:有時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姑娘的髮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精心編織的七彩腰帶繫於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明年三月三不見不散。

節日特徵

這一天,黎族人民對歌、摔跤、拔河、射擊、盪鞦韆,盡情地歡慶著,用歌聲和舞蹈表達對生活的讚美,對勞動的熱愛,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整個節日,氣氛歡快熱烈,令人陶醉。
黎族三月三節黎族三月三節
另外,三月三也是海南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三月三節是黎族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文化資源,是黎族文化最具體最典型的表現,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其民俗主要特色與價值是黎族生產、生活、娛樂等整體民俗風貌的集中體現,是世人了解黎族文化和歷史的視窗。
每年三月三節,海南黎族各聚居區都要舉行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慶祝活動,有賽歌會、簧火晚會、彩車比賽、花燈展覽、民族傳統體育比賽、男女青年對歌、民族歌舞表演及經貿活動等。黎族三月三節成了豐富旅遊產品、傳播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經濟發展的盛會,每年都吸引數萬國內外遊客。

傳承現狀

黎族“三月三”節的傳承大多依靠口傳身授的方式,在傳承和延續上存在諸多限制。隨著“80後”、“90後”群體成長為社會生活的主體,其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均和老一輩群體不同,其接受了較好的文化教育,很多人更傾向於選擇更現代的娛樂方式,不利於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三月三”)的認同和傳承。

社會影響

2018年4月17日晚,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暨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瓊中分會場節慶晚會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月三廣場啟幕。瓊中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瓊龍,縣政協主席王哲斌等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晚會,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長豐開幕式致辭。晚會還邀請了瓊中退休領導幹部嘉賓、省內各大媒體新聞記者等出席晚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