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黃龍國(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別稱))

北燕(十六國時期高句麗族慕容雲、漢族馮跋建立的割據政權)

黃龍國(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別稱)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慕容雲馮跋建立的政權。

407年,馮跋發動政變滅後燕,擁立後燕惠愍帝慕容寶的養子,高句麗人高雲(慕容雲)為帝,定都龍城,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

409年,慕容雲被部下離班、桃仁所殺,諡號惠懿帝。馮跋平定政變後即位於昌黎龍城。據有今遼寧省西南部和河北省東北部。436年被北魏所滅。

北燕因其都龍城,又名黃龍,因此南方的劉宋稱其為黃龍國。也有史書因其地處東北稱其為東燕,但較為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燕
  • 別名:燕、東燕、黃龍國
  • 時間範圍:407年 至 436年
  • 建立者:慕容雲、馮跋
  • 都城:龍城
歷史背景,興起,滅亡,國君世系,北燕后妃,

歷史背景

興起

高雲字子雨,燕惠慜帝慕容寶養子,是高句驪的旁支宗族,封夕陽公。馮跋字文起跨邀淋,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人。馮跋祖父馮和永嘉之亂時避亂上黨(今山西省長子縣)。父親馮安曾仕於西燕慕容永,慕容永敗亡後遷居和龍(今遼寧省朝陽市),成為鮮卑化漢人,後燕慕容寶時署中衛將軍,馮跋與慕容寶養子慕容雲(高雲)友善。慕容寶的弟弟慕容熙稱帝後為政暴虐,馮跋發動政變殺了慕容熙,擁慕容云為天王,改年號正始。慕容雲任馮跋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征北大將軍,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為寵臣離班、桃仁殺害。馮跋平定事變,被眾將推為天王,改元太平。
馮跋在位期間繼續沿用後燕制度,同時汲取後燕敗亡教訓,振頓朝政,肅清吏治,勸課農桑,省徭薄賦,設立太學,重視教育。多次下書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對“墮農者戮之,力田者褒賞”,為節省財力物力,他還積極改革殯葬習俗蘭遷道,提倡喪事從儉。對外與柔然契丹東晉均保持友好關係,鞏固統治,維持偏安局面達20餘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馮跋病亡,諡文成帝,廟號太祖。馮跋死後,其弟馮弘逼殺馮跋子馮翼,自立為帝,改元大興。

滅亡

大興二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平城南郊整訓兵馬,準備進攻北燕。六月,魏太武帝發兵伐燕,同時遣左僕射安原建寧王拓跋崇等屯兵漠南,以防柔然襲其後。七月,魏太武帝至濡水,遣安東將軍奚斤徵發幽州民眾及密雲丁零族萬餘人,運攻具,出南道,會師於燕都和龍。魏帝經遼西至和龍,北燕石城郡太守李崇等十郡降於魏。魏太武帝以其民3萬人挖圍塹以困和龍。
北燕
燕惠懿帝 高雲
八月,北燕主馮弘派數萬人出城挑戰,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間拓跋齊所擊破,死萬餘人。北燕尚書高紹率萬餘家保羌胡固,魏主攻之,斬紹。魏平東將軍賀多羅帶方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建德郡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攻冀陽,皆拔之。
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還,徙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玄菟6郡民眾3萬家於幽州
大興四年(434年)正月初四日,馮弘派使臣出使北魏,請求和解。太武帝拒絕了他的請求。
大興四年(434年)閏三月,馮弘派遣尚書高顒前來北魏請罪,請求把他的小女兒充當後宮的嬪妃。太武帝拓跋燾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徵召他的兒子馮王仁入朝侍奉,馮弘拒不接受。散騎常侍劉訓對馮弘說:“雖與魏朝締結婚姻互通和好,但不遣太子入朝侍奉,魏朝如果大舉進攻,我們將有危亡之憂。昔日劉禪憑藉重山作為屏障,最終落得銜璧投降;孫皓倚仗長江天險來拒敵,最終還是歸順晉朝。況且如今魏朝強大勝過晉氏,我們燕國勢力弱於吳、蜀,但願能夠按時派遣太子入朝,以奉行大國的詔令。然後再收集離散的兵民,對他們施以深厚的恩澤,分賑倉廩墊局危拔來接濟百姓的睏乏,大力勸導百姓從事農桑以求取豐收之年,方可望國家大業能夠轉危為安,社稷得以永久保存。”
北燕
燕文成帝 馮跋
馮弘聽了他這番話大怒,把他殺死。太武帝又詔令樂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討,情況日益緊張急迫,上下無不深感危懼。馮弘屬下太常陽岷再次勸說馮弘向北魏請罪求降,趕快讓太子馮王仁到北魏充當人質。馮弘說道:“我不忍心這樣做,倘若事情果然不幸,我想暫且去東邊臨時住在高句麗,以謀求今後的行動。”陽岷說:“魏朝用天下之眾來攻擊我們一隅之地,憑我愚昧的看法,我朝勢必土崩瓦解。況且高句麗乃是夷狄,對它不能輕易相信並有所期望,它即使開始時同我們相親,恐怕最終還是會變的。此事如果不及早決斷,到時後悔也就來不及了。”馮弘不聽,秘密派人聯絡高句麗請求歸附。
大興六年(436年),高句麗派將領葛盧等人率領部眾迎接馮弘,葛盧等人來籃淚灑到和龍城,就脫掉他們粗陋的布衣服,拿來馮弘的精良兵器裝備給他的部下。馮弘於是帶著和龍城內的成年男女向高句麗逃亡。馮弘到了遼東之後,高句麗派遣使者前去慰勞他,說:“龍城王馮君來到野外止息,兵馬很辛苦吧?”馮弘聽了非常惱怒,用皇帝的身份來應答使者,高句麗就把馮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讓他遷往北豐。馮弘向來輕侮高句麗,到這裡之後,他的政令刑法、賞賜處罰,都還像在自己國內一樣。高句麗也不再客氣,奪走馮弘龍膠簽才的侍從,把馮王仁扣為人質。馮弘對此十分氣憤怨恨,計畫奔走到南邊去。太武帝又向高句麗征索馮弘,高句麗就在婆凳北豐把馮弘及其子孫十多人全部殺掉了。(《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高麗王不欲使弘南來,遣將孫漱、高仇等殺弘於北豐,並其子孫十餘人,謚弘曰昭成皇帝。”)
北燕
燕昭成帝 馮弘
但北燕皇室卻沒因此滅亡,馮弘還有幾個兒子各奔東西,有一支歸順北魏,北魏文明皇后(馮太后)即北燕末代皇帝馮弘的孫女。另一支有300人,於437年在馮業的統領下從海邊登船逃難,浮海萬里,投奔南方當時與北魏為敵的劉宋,即“北燕南渡”事件。其事記載於《隋書 譙棗灶捉國夫人傳》:“梁大同初(535年),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冼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聘以為妻。融(馮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句)麗也,遣融大父(祖父)業(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劉)宋,因留於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守指太守,牧指刺史)。”馮寶所娶之妻即為嶺南赫赫有名之冼夫人,史稱“馮冼聯姻”。

國君世系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位時期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墓
元皇帝(馮跋追謚)
宣皇帝(馮跋追謚)
景宗
惠懿皇帝
407——409
正始
407——409
太祖
文成皇帝
409——430
409——430
長谷陵
昭成皇帝
430——436
431——436

北燕后妃

后妃表
君主

后妃
職位
備註
惠懿帝慕容雲
1
李夫人
皇后

文成帝馮跋
1
孫王后
結髮之妻、正室,王后

2
斛律昭儀
昭儀

3
夫人
生馮愛居,被北燕昭成帝馮弘處死
1
慕容王后
繼室,王后
馮王仁,被高句麗王處死
2
王夫人
結髮之妻
馮弘聽了他這番話大怒,把他殺死。太武帝又詔令樂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討,情況日益緊張急迫,上下無不深感危懼。馮弘屬下太常陽岷再次勸說馮弘向北魏請罪求降,趕快讓太子馮王仁到北魏充當人質。馮弘說道:“我不忍心這樣做,倘若事情果然不幸,我想暫且去東邊臨時住在高句麗,以謀求今後的行動。”陽岷說:“魏朝用天下之眾來攻擊我們一隅之地,憑我愚昧的看法,我朝勢必土崩瓦解。況且高句麗乃是夷狄,對它不能輕易相信並有所期望,它即使開始時同我們相親,恐怕最終還是會變的。此事如果不及早決斷,到時後悔也就來不及了。”馮弘不聽,秘密派人聯絡高句麗請求歸附。
大興六年(436年),高句麗派將領葛盧等人率領部眾迎接馮弘,葛盧等人來到和龍城,就脫掉他們粗陋的布衣服,拿來馮弘的精良兵器裝備給他的部下。馮弘於是帶著和龍城內的成年男女向高句麗逃亡。馮弘到了遼東之後,高句麗派遣使者前去慰勞他,說:“龍城王馮君來到野外止息,兵馬很辛苦吧?”馮弘聽了非常惱怒,用皇帝的身份來應答使者,高句麗就把馮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讓他遷往北豐。馮弘向來輕侮高句麗,到這裡之後,他的政令刑法、賞賜處罰,都還像在自己國內一樣。高句麗也不再客氣,奪走馮弘的侍從,把馮王仁扣為人質。馮弘對此十分氣憤怨恨,計畫奔走到南邊去。太武帝又向高句麗征索馮弘,高句麗就在北豐把馮弘及其子孫十多人全部殺掉了。(《資治通鑑·宋紀·宋紀五》:“高麗王不欲使弘南來,遣將孫漱、高仇等殺弘於北豐,並其子孫十餘人,謚弘曰昭成皇帝。”)
北燕(黃龍國(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別稱))
燕昭成帝 馮弘
但北燕皇室卻沒因此滅亡,馮弘還有幾個兒子各奔東西,有一支歸順北魏,北魏文明皇后(馮太后)即北燕末代皇帝馮弘的孫女。另一支有300人,於437年在馮業的統領下從海邊登船逃難,浮海萬里,投奔南方當時與北魏為敵的劉宋,即“北燕南渡”事件。其事記載於《隋書 譙國夫人傳》:“梁大同初(535年),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冼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聘以為妻。融(馮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句)麗也,遣融大父(祖父)業(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劉)宋,因留於新會。自業及融,三世為守牧(守指太守,牧指刺史)。”馮寶所娶之妻即為嶺南赫赫有名之冼夫人,史稱“馮冼聯姻”。

國君世系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位時期
年號及使用時間
陵墓
元皇帝(馮跋追謚)
宣皇帝(馮跋追謚)
景宗
惠懿皇帝
407——409
正始
407——409
太祖
文成皇帝
409——430
409——430
長谷陵
昭成皇帝
430——436
431——436

北燕后妃

后妃表
君主

后妃
職位
備註
惠懿帝慕容雲
1
李夫人
皇后

文成帝馮跋
1
孫王后
結髮之妻、正室,王后

2
斛律昭儀
昭儀

3
夫人
生馮愛居,被北燕昭成帝馮弘處死
1
慕容王后
繼室,王后
馮王仁,被高句麗王處死
2
王夫人
結髮之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