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和龍城)

龍城(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都城)

和龍城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城,古城名。亦稱“和龍城”、“黃龍城”、“龍都”。故址在今遼寧朝陽。龍城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族建造的都城。鮮卑族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和馮氏建立的北燕,這三個封建割據王朝,均以龍城為都,統稱“三燕”,前後達百年之久。

現存三燕龍城遺址。2019年,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規模布局,文獻記載,龍城遺址,

歷史沿革

前燕時期:東晉鹹康七年(341年),前燕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龍城,營建宗廟、宮闕,置龍城縣。次年自大棘城遷都於此,號新宮為和龍宮慕容儁遷都薊城後,建留台於此。
後燕時期:永康三年(397年),慕容寶復以龍城為都。建始元年(407年),滅亡於高雲馮跋
北燕時期:太平二年(410年),馮跋在龍城建立北燕。太興六年(436年),滅亡於北魏。
南北朝時期:北魏和龍鎮,後置營州。龍城成為營州、昌黎郡以及龍城縣治所。
隋朝時淋多罪挨期:改龍城縣為龍山縣,復改為柳城縣,設柳城郡。龍城亦改名為柳城
唐朝時期:於柳城設營州,成為唐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

規模布局

據《晉書》和《十六國春秋》記載,公元341年1月,前燕王慕容皝派大臣陽裕、唐柱,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築造新都,改柳歸刪艱訂城為“龍城縣”。公元342年探斷閥10月,慕容皝自大棘城遷都於龍城。後因見黑白二龍在城東龍山(今鳳凰山)頂戲翔,皝設壇祭祀,並派人在龍山上建造了一座壯觀的龍翔佛寺,又把新宮命名為“和龍宮”。慕容皝除在龍城內建造承乾殿、祖廟之外,又建一座能容納千餘名學生的皇家學府——東庠
據史料記載,龍城到了後燕時已形成為一個規模宏偉的都城。當時龍城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直對南門裡面是仿照鄴郡鳳陽門修建的和龍宮宮門弘光門(又名洪光門),和龍宮東面為皇家學府東庠,東庠前東南角有一處園林名為東園,後改為白雀園。此外還有東堂和慕容氏的祖廟,以及祭祀天地神祗的社壇等,城中央有承乾殿、新昌殿、承光殿、承華殿等華麗的皇宮建築。
而在龍城的北門外,又建築了龍騰苑。據史書記載,龍騰苑“廣袤十餘里”,苑內築有“基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的“景雲山”,還有“逍遙宮”、“甘露殿”、“連房數百、觀閣相交”。又鑿有“天河渠引水入宮”,修套頸“曲光海”、“清涼池”等,山光水色盡收一園。

文獻記載

晉書·慕容皝載記》:“使陽裕、唐柱等築龍城,構宮廟。”
《晉書·慕容皝載記》:“鹹康七年,皝遷都龍城。”
讀史方輿紀要》營州故城:“鹹康七年,慕容皝柳城之北、龍山之西,為福德之地,乃營制宮廟,改柳城為龍城。八年,遂遷都焉。尋號新宮曰和龍宮,宮門曰弘光門。”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永和八年:“(慕容儁)改司州為中州,建留台於龍都,以玄菟太守乙逸為尚書,專委留務”。
《資治通鑑·卷一百〇八》太元十九年:“昔石虎龍都,太祖(慕容皝)堅守不去,卒成大燕之基。”

龍城遺址

三燕龍城故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現存三燕龍城遺址(包含龍城宮城南門遺址龍騰苑遺址等)。此外,在龍城南郊還發現了漢柳城遺址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印證了史書中慕容皝在漢柳城之北築漏舟慨龍城的記載。
2004年,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05年,陸續發現龍城北門遺址龍城東門遺址,以及宮城東北角、東南角等遺蹟。
2014年,龍騰苑遺址、龍拔白蘭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遼寧省第九陵良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名列第48、49號。
2019年,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2004年,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2005年,陸續發現龍城北門遺址龍城東門遺址,以及宮城東北角、東南角等遺蹟。
2014年,龍騰苑遺址、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入選遼寧省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名列第48、49號。
2019年,三燕龍城遺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古遺址第20號,編號8-0020-1-0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