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瑛

黃鐘瑛

黃鐘瑛(1868—1912),福建閩縣人,福州船政學堂駕駛班及劉公島槍炮學堂畢業,入濟遠艦,參加甲午海戰。1904年升為飛鷹艦管帶,1907年任鏡清艦管帶兼海軍部參謀,1911年9月改任海籌艦管帶。武昌起義時,任臨時艦隊司令,率艦隊起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任海軍總長兼海軍總司令。1912年因病逝世,終年4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鐘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閩縣
  • 出生日期:1868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職業:海軍總長
  • 畢業院校:福州船政學堂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黃鐘瑛(1869—1912),原名良鏗,又名鎏,字贊侯,閩縣(今福州市區)人,14歲考入福建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畢業後,入劉公島北洋水師槍炮學堂實習。不久,到“濟遠”艦當艦員。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下旬,“濟遠”艦護運赴牙山,歸途遇日艦,與之激戰。“濟遠”艦中炮,傷亡慘重,鐘瑛協助管帶方伯謙指揮戰鬥,接連發炮重創日旗艦“吉野”號。後隨艦參加黃海海戰與威海衛保衛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調任“飛鷹”艦、“福靖”艦槍炮員。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起,歷任“海琛”、“海天”、“海籌”各艦船械、駕駛、幫帶。光緒三十年(1904年),升為“飛鷹”艦管帶。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鏡清”艦管帶兼海軍部參謀。不久,調任“海籌”艦管帶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清軍大舉南下,進攻湖北革命軍;清海軍統領薩鎮冰率長江艦隊進駐武漢江面,見軍心同情革命,以治病為名,棄艦赴滬,由黃鐘瑛擔任臨時艦隊司令,率艦隊駛至九江,經林森等人動員,黃鐘瑛率艦隊起義,與九江陸軍義軍組織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十一月,漢口、漢陽相繼失守,鐘瑛率艦救援武昌。不久,停戰議起,各艦代表在上海選舉程璧光為總司令,黃鐘瑛為副司令。因璧光在英國未回,鐘瑛任代總司令。民國元年(1912年),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鐘瑛為海軍總長兼海軍總司令。黃鐘瑛決心整頓海軍,成立隨營宣講團,編輯出版《軍中白話宣講書》。南北和議後,北洋政府任命劉冠雄為海軍總長,黃鐘瑛仍任海軍總司令。鐘瑛提出辭職,於4月11日免職。同年12月4日病逝,孫中山撰聯挽之。
黃鐘瑛
中原士族南移入閩四大姓之一的黃氏,起初遷徙入閩的始祖包括有黃敦、黃道隆、黃膺、黃岸等5人,他們全部都是河南固始縣人,其中黃道隆東漢末年即已入閩,定居福建仙遊縣,為迄今所知的最早中原黃氏入閩始祖。
福建黃氏,主要有五大派系,計:守恭公紫雲派;福建莆田黃氏岸公派;峭公福建和平黃氏派;福建敦公虎丘黃氏派;膺公福建青山黃氏派。還有寧德的鞠公派和春公派,構成了福建江夏黃氏的主流,總人數僅次於林氏和陳氏,位居第三。
黃鐘瑛早年進福州船政學堂和劉公島槍炮學堂學習,為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十一屆畢業生。同班畢業的有陳鏡瀾、黃以雲、林靖瀾、林秉成、周敬熔、孫筠、張海鰲、周兆瑞、卓大賓、蔡馨書。
劉公島槍炮學堂畢業後,黃鐘瑛被派到濟遠艦上在方伯謙手下當航海員,時值「甲午海戰」爆發,黃鐘瑛當時即在艦上。
右一黃鐘瑛右一黃鐘瑛
據《民國海軍上將贊侯公國史館本傳》記載:「……甲午之役中東以爭約啟兵端,濟遠奉命率威遠廣乙二艦護運赴牙山,歸途遇敵時鐘瑛濟遠一艦員耳深知艦隊創始遠遜敵軍,非智取無以制勝。歷說當事者不能用既而濟遠中炮台前積屍滿時,威遠廣乙二艦被敵■散扼於他港,不能成隊。鐘瑛益怒奮竟佐艦長回擊敵艦,浪速傷之旋又擊中敵艦吉野,殲其首要及員弁以下死無算,以孤軍無援不窮追,而鐘瑛奮勵之氣益思有以自告後敵人,猶以濟遠能戰相戒警備雲……」
這段鮮為人知的史料記述:黃鐘瑛佐艦長方伯謙回擊敵艦的經過。豐島海戰,雙方實力懸殊,我方在無準備的情況下,以一艦抵三艦,他認為死拼萬不可,非智取無以制勝,鐘瑛在危難之際,方寸不亂,足智多謀佐艦長方伯謙以「兵不厭詐」戰術誘敵制勝。
「牙山海戰」後,朝廷通電嘉獎。電文如下:「……管駕濟遠之方伯謙於牙山接仗時鏖戰甚久,炮傷敵船尚屬得力,著李鴻章傳旨嘉獎……。」
孫中山之左一為黃興,右為黃鐘瑛。孫中山之左一為黃興,右為黃鐘瑛。
《民國海軍上將贊侯公國史館本傳》一則,見民國史料1919年編《青山黃氏世譜》第三卷,方知黃鐘瑛曾參加甲午首役「牙山海戰」。當時他在「濟遠」艦當航海員,危難之際,出謀劃策協助艦長方伯謙轉敗為勝,並受到清廷的嘉獎。
從以上史料中可知:甲午「牙山海戰」,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情勢十分不利的條件下,我方能轉敗為勝,十分不易,這與黃鐘瑛的沉著應戰,以智取的戰術是分不開的。對於這段歷史情節,當載入中日甲午海戰的史冊中,讓世人知道中國人民是不可欺的。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黃鐘瑛調任「飛鷹」艦、「福靖」艦槍炮員。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起,歷任「海琛」、「海天」、「海籌」各艦船械、駕駛、幫帶。
光緒三十年(1904年),升為「飛鷹」艦管帶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任「鏡清」艦管帶兼海軍部參謀。
1911年9月,改任「海籌」艦管帶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軍大舉南下,進攻湖北革命軍;清海軍統領薩鎮冰率長江艦隊進駐武漢江面,見軍心同情革命,以治病為名,棄艦赴滬。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艦隊奉命集結於武漢,何去何從,議持兩端。黃鐘瑛擔任臨時艦隊司令,率艦隊駛至九江。黃鐘瑛激勵士卒,效忠革命,眾皆感奮,遂豎白旗,同行各艦亦相率反正。黃鐘瑛率艦隊起義,與九江陸軍義軍組織陸海軍聯合委員會。
黃鐘瑛率艦起義後,又為辛亥革命做了幾件事:
第一,參與赴江西安慶平亂。辛亥革命時期,江西軍閥黃煥章乘機率部在安慶騷亂,大肆搶掠。黃鐘瑛奉命率「海籌」艦載九江司令李烈鈞與部隊赴安慶平亂。李烈鈞率兵登岸後,黃鐘瑛留在艦上鎮守江面。為嚴密防範,黃鐘瑛幾個晝夜沒有歇息,由於水陸配合作戰,安慶之亂得到了平息。
第二,赴大通(安徽銅陵)安撫軍民。當時,安徽雖然宣告獨立,但都督不孚眾望,且已出走。黃鐘瑛則率「海籌」等艦東下支援安徽,去大通(銅陵)安撫軍民,
第三,率艦攻打南京。安徽穩定後,黃鐘瑛又率第一艦隊進攻南京張勛所率清軍。張勛所部怵於艦炮威力,倉皇北渡,南京即於十月二日(12月2日)光復。
第四,率艦隊溯江北上,支援武昌革命政權。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一日,清軍攻入漢口,十月八日(1月27日),漢陽又失守,武昌危如累卵。黃鐘瑛得黎元洪電「漢陽旦暮受敵,且陷,急於赴援」,黃鐘瑛即率艦隊溯江北上,到青山下錨,觀察漢口北軍行動。次日,黃鐘瑛又得到黎元洪的命令:毀掉清北軍南下必經的第一、第二兩道鐵橋等。黃鐘瑛將命令通告全軍,並指定由「海容」、「海籌」、「海琛」3艦每日輪流前往轟擊。由於艦隊的援助,局勢得到了穩定。隨後,黃鐘瑛率「海容」、「海籌」、「海琛」等艦東下,在高昌廟下錨,以便進塢修整,聽侯北伐命令。
1911年12月,黃鐘瑛因戰功被推舉為海軍副司令。
不久,停戰議起,各艦代表在上海選舉程璧光為總司令,鐘瑛為副司令。因璧光在英國未回,鐘瑛任代總司令。
1911年11月15日,國父孫總統任命黃興為陸軍總長,蔣作賓為次長,黃鐘瑛為海軍總長,湯薌銘為次長,伍廷芳為司法總長,呂志伊為次長,陳錦濤為財政總長,王鴻猷為次長,王寵惠為外交總長,魏宸組為次長,程德全為內務總長,居正為次長,蔡元培為教育總長,景耀月為次長,張謇為實業總長,馬和(君武)為次長,湯壽潛為交通總長。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父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任命黃鐘瑛為海軍總長兼海軍總司令。當時,南北各派代表正在上海議和。黃鐘瑛認為袁世凱詭計多端,和議前途未可樂觀,就派出湯薌銘為司令,率領「海容」、「海籌」、「海琛」、「南琛」4艦組成的北伐艦隊,北上支持和發展革命力量。北伐艦隊由南京出發,經上海向煙臺航行。當北伐艦隊到煙臺時,煙臺已經宣布光復,推駐艦「舞鳳」艦長王傳炯任都督。「舞鳳」是交通艦,沒有戰鬥力,北伐艦隊到煙臺,壯大其革命力量和聲勢,還同革命軍光復了登州及沿海各地。嗣後,北伐艦隊停泊煙臺,直到南北和議告成。
南京政府成立後,黃鐘瑛決心整頓海軍,成立隨營宣講團,編輯出版《軍中白話宣講書》。
「海軍大事記」載:民國元年改正朔,乙太陽曆紀年。一月一日,即清宣統三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舉 總理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以黃鐘瑛為海軍總長,湯薌銘次之。取五族共和之義,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以紅旗右角鑲青天白日,日有十二光芒為海軍旗。
1912年1月5日,國父孫中山先生召開首次國務會議。海軍總長黃鐘瑛、教育次長景耀月、教育總長蔡元培、財政總長陳錦濤、財政次長王鴻猷、外交總長王寵惠、陸軍總長黃興等均有出席;並留下歷史性的照片。南北統一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袁世凱任大總統,黃鐘瑛不為其所拉攏,也隨孫中山之後自請解職,並舉劉冠雄任海軍總長,湯薌銘仍為次長。經政府和劉冠雄的一再挽留,黃鐘瑛只解去總長職,仍留任海總司令,以維持大局。此時黃鐘瑛仍致力于海軍整頓。
1912 年10月28日,黃鐘瑛因操勞過度,突然血吐滿盆,便請假就醫。11月,他被授海軍中將銜。12月4日因醫治無效逝世,終年43歲。12月28日,孫中山到上海參加黃鐘瑛追悼會並發表演說。孫中山的輓聯是:“盡力民國最多,締造艱難,回首恩南都儔侶;屈指將才有幾,老成凋謝,傷心問東亞海權。”對黃鐘瑛一生給以很高評價。

後世紀念

黃鐘瑛去世後,按照海軍上將例優恤,靈柩於1913年1月12日由軍艦送回福州,19日在福州孔廟明倫堂召開追悼會,全軍下半旗哀悼,國內各界知名人士送來許多祭文和挽幛。9月4日,黃鐘瑛的靈柩葬於福州西門外梅亭天財山他父母的墳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