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世紀

西班牙古典文學的黃金時期。始於16世紀初,終於17世紀中。當時,西班牙完成了“光復運動”,並將其領土擴展到北非和美洲,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金世紀
  • 起始時間:16世紀初
  • 終了時間:17世紀中
  • 主要事件:光復運動
黃金世紀簡介,經濟社會背景,古典文學,黃金世紀確立,作品的介紹,發展史,分期,文世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黃金世紀結束,

黃金世紀簡介

經濟社會背景

西班牙古典文學的黃金時期。始於16世紀初,終於17世紀中。當時,西班牙完成了“光復運動”,並將其領土擴展到北非和美洲,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經濟發達、社會安定,大大推動了西班牙的文藝復興。這一時期,西班牙文壇人才薈萃,流派龐雜,佳作紛呈,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歌方面出現了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萊昂、埃雷拉和以聖胡安·德·拉、赫蘇斯為代表的神秘主義詩派,以貢戈拉為代表的巴洛克主義,以克維多為代表的警句主義詩派等。敘事文學方面,產生了流浪漢小說和塞萬提斯。戲劇方面,出現了維加、莫利納、阿拉爾孔和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等等。

古典文學

西班牙古典文學的一個重要時期。1479年,西班牙在完成“光復運動”的基礎上正式成為統一的君主專制國家。1516年,卡洛斯一世登基,其領土橫跨歐洲、北非和美洲,成為歐洲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此時經濟比較繁榮,對外貿易、銀行、手工業均有較大發展,加上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從16至17世紀,西班牙文化出現了一個繁榮時期,文學史上稱之為“黃金世紀”。

黃金世紀確立

在西班牙文學史上,“黃金世紀”一詞始見於十八世紀中葉,這是針對義大利和法國編年史上類似的說法而提出的:前者把利奧十世時期稱為“黃金時期”,後者則把路易十四時期稱作“黃金世紀”或“偉大的世紀”。至於它的時間概念是逐漸才明確起來的。目前,人們一般把1500(卡洛斯五世誕生)至1681年這段時間稱作西班牙文學的“黃金世紀”。

作品的介紹

義大利文藝復興
這一時期是以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哲學思想和文藝作品為開端。傑出的人文主義者阿方索·德·巴爾德斯(1490~1532)和胡安·路易斯·比維斯(1492~1540),提倡復興古代的文化和哲學,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肯定現實生活,反對教會的禁慾主義。在文學方面,著名詩人胡安·博斯坎·阿莫加維爾(1493?~1542)首先把義大利的新詩體引進西班牙。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是16世紀初受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最深、成就最大的詩人。他在模仿義大利抒情詩的基礎上,保存了西班牙詩歌原有的特色,創造出新詩體,給塞萬提斯、洛佩·德·維加等人以重大影響。同一時期的優秀詩人還有迭戈·烏爾塔多·德·門多薩(1503~1575)和古鐵雷·德·塞蒂納(1514~1554)。
作家和作品
在黃金世紀的全盛時期(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湧現出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詩歌方面的路易斯·德·萊昂和費爾南多·德·埃雷拉(1534~1597),分別代表薩拉曼卡派和塞維亞派。前者多以宗教生活為題材,注意反映內心世界,強調意境;後者則追求詩歌的形式和辭藻的華麗,迴避現實生活。小說和戲劇方面的成就最大,不但影響到西班牙文學的發展,也為歐洲文學作出巨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塞萬提斯和洛佩·德·維加。在維加的影響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戲劇家,其中成績卓著的有蒂爾索·德·莫利納、安東尼奧·米拉·德·阿麥斯夸(1574~1644),弗朗西斯科·德·羅哈斯·索里利亞(1607~1648)、路易斯·貝萊斯·德·格瓦拉(1579~1644)等人。黃金世紀後期的優秀作家有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維多,戲劇家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詩人路易斯·德·貢戈拉等。

發展史

分期

“黃金世紀”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兩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

文世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以卡斯蒂耶霍(1492?~1550)和博斯坎(1490~1542)為開端。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古代詩歌尤其是《歌謠總集》的傳統,另一方面卻又有所創新。特別是博斯坎,他和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1501?-1536)一起,將義大利的十一音節詩歌引入西班牙詩壇。他曾創作了一部彼特拉克式的集子,其作品全是義大利化的十四行詩和歌謠。卡斯蒂耶霍在表面上雖然反對這種“離經叛道”,但他所作的“瘸腿歌謠”卻具有地道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特徵,一點也不比博斯坎的詩歌遜色。
當然,對西班牙詩壇作出革命性貢獻的要數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他終於突破了西班牙古老的詩歌傳統,發現了新的經典的義大利的音韻。維加的詩作並不多,總共不過40首十四行詩、四首歌謠、一首賀拉斯體的頌歌、兩首古典哀歌、一首書信體詩歌以及三首極富特色的牧歌。維加的十四行詩儘管都是情詩,卻為整個“黃金世紀”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楷模。他的那首頌歌(ODA),由於詩節短小而叫做里拉(lira),對後來的萊昂和梅德拉諾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而三行為一節的書信體和哀歌在埃雷拉、洛佩和安德拉達的作品中得到了發展。至於他的牧歌,應當說尚無人能夠超越,它不僅對詩歌,而且對田園小說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倘若沒有維加,或許連貢戈拉和塞萬提斯的作品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在博斯坎和維加的追隨者中,後來出現了薩拉曼卡和塞維亞兩派。分別以路易斯·德·萊昂(1527-1591)和費爾南多·德·埃雷拉(1534~1597)為代表。前者在語義的拉丁化方面繼承了加爾西拉索的傳統,不過他表達的不是世俗的精神,而是一種柏拉圖和基督教的人文主義,這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特有的精神衝突。誠然,萊昂的詩歌創作與他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薩拉曼卡的宗教使命和巴亞多利的鐵窗生涯都在他的詩中留下了鮮明的痕跡。薩拉曼卡派的詩人還有弗朗西斯科·德·阿爾達納、弗朗西斯科·德·拉·托雷、弗朗西斯科·梅德拉諾等。
與薩拉曼卡派相比,塞維亞派則更注重形式的完美和辭藻的華麗,這可能與當地深厚的文化基礎有關。就埃雷拉而言,他的創作靈感來自赫爾維斯伯爵夫人,他的許多詩作都是獻給這位高傲的女性的。塞維亞派的其他詩人有巴爾塔薩爾·德爾·阿爾卡薩爾(1530~1606)、弗朗西斯科·德·里奧哈(l583~1659)和羅德里戈·卡羅(1573~1647)等。此外,在這個時期還有一位與維加和萊昂齊名的詩人:胡安·德·葉佩斯即聖胡安·德·拉·克魯斯(1542~1591),他及其教友聖黛雷莎·德·赫蘇斯(1515~1582)是西班牙神秘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

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的詩歌是非常豐富的,許多詩人和詩作,就連西班牙本國的學者也未能作深入的研究。這個時期的三位最偉大的詩人是路易斯·德·貢戈拉(1562~1627)、洛佩·德·維加(1562~1635)和弗朗西斯科·德·克維多(1580~1645)。
就這三位詩人而言,評論家們認為洛佩的巴羅克風格是最平和的。他在創作傳統詩歌的過程中對謠曲進行了革新,對音樂小品進行模仿,從而發展了加爾西拉索的經典中的感情色彩,並在自然風趣的變化中注入了自身經歷的因素。他的十四行詩內容豐富、儀態萬千。他的宗教詩具有布道的意味,很像民間的祈禱。他那些富於哲理性的謠曲寫得非常出色,頗有諺語的風采。在洛佩的作品中,無論是情詩還是宗教詩,都有一種特殊的柔情。他的作品的數量和多樣性是世所罕見的,難怪塞萬提斯稱他為“造化之精靈”。
與洛佩不同的是,另外兩位巴羅克大師都更加具有獨特的個性。貢戈拉將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發展到了極至,以至於使他自己的詩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流派。
克維多對貢戈拉的新詩歌持強烈反對的態度,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對加爾西拉索則給予極高的評價,並且還親自發表萊昂和托雷的作品,以此和貢戈拉抗衡。其實克維多本人的詩歌與他所推崇的經典作品卻很少相似之處:他的巴羅克風格一點也不比貢戈拉遜色,不過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後來人們將這兩種對立的風格概括為“誇飾派”和“警句派”。
在文學論爭中,這兩位詩人是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可以說達到了“有你沒我,有我沒你”的地步,但如果從他們的詩歌作品上看,應該說他們是相輔相成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應該說這兩種風格是巴羅克詩歌的共同特徵。當然,貢戈拉和克維多的詩歌的確是有根本區別的,不過這兩種區別主要體現在他們對待道德、神學和形而上的態度方面:貢戈拉的詩歌比加爾西拉索的更加世俗化,甚至有些唯物質主義,而克維多的詩歌則體現了一種基督徒的、幾乎是烏納穆諾式的苦悶的激情。時代、死亡、普遍的腐敗和神聖的非正義使克維多的詩歌具有一種令人觸目驚心的神韻,而貢戈拉則用高雅的技巧將他唯物質主義的詩歌雕琢得完美無缺。如果說克維多在他的詩歌中表現了愛情的覺醒與苦悶,貢戈拉表現的則是生理享受的心安理得。只有在豐富的色彩方面,二人不時有不謀而合之處;在辛辣的諷刺與嘲弄方面,二人有異曲同工之美。

黃金世紀結束

17世紀以後,由於國勢日趨衰落,西班牙文學中“貢戈拉主義”(或稱“誇飾主義”)流派占了主要地位,黃金世紀遂告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