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耳傷寒

黃耳傷寒,中醫病名。是指因膿耳邪毒壅盛,熱入營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而致的病證,是膿耳變證的重候。黃耳傷寒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西醫學的化膿性中耳乳突炎顱內併發症(如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耳源性腦膜炎、耳源性腦膿腫)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施治。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黃耳傷寒
  • 發病部位:耳部
  • 相關西醫疾病:膿性中耳乳突炎顱內併發症
  • 主要病因:邪毒熾盛 引動肝風
  • 多發群體:所有人
  • 疾病分類:耳鼻喉科-耳部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黃耳傷寒是指膿耳因邪毒熾盛,走竄擴散,入於營血,擾亂神明,或引動肝風。以膿耳病中出現劇烈耳痛,頭痛,嘔吐,發熱,頭昏,項強,甚至危及生命等為主要表現的厥病類疾病。本病多見於西醫所指耳源性腦膜炎。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學的化膿性中耳乳突炎顱內併發症(如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耳源性腦膜炎、耳源性腦膿腫)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施治。

病因

膿耳日久病深,邪毒停留耳竅,若流膿不暢,或復感外邪,熱毒熾盛,膿毒走竄於耳竅之外,以致邪毒入侵營血,內犯心包,引動肝風,發為黃耳傷寒。

病機

1、膿毒走竄、熱入營血。膿耳火熱熾盛,病勢發展,熱毒深伏於里,內陷營血,心神受擾而致病。
2、膿毒深陷、熱入心包。膿耳熱毒深陷,困郁於內,耗血傷津,痰熱閉阻心包而致病。
3、膿毒熾盛、熱極動風。膿耳熱毒熾盛,引動肝風,上擾神明,痰阻脈絡而為病。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病史:既往有膿耳病史,近期有膿耳急性發作史。
2、臨床症狀:膿耳病程中出現劇烈耳痛及頭痛,嘔吐呈噴射狀,寒戰高熱,項強,神志不清,甚至出現抽搐、肢癱等表現。
3、局部檢查:耳內流膿不暢,膿液污穢味臭,鼓膜鬆弛部或邊緣性穿孔。

病證鑑別

1、流行性腦膜炎:兩病均有頭痛、發熱、嘔吐,但流行性腦膜炎多發生於2-4月份的流行季節,早期可見皮膚瘀斑,口周與鼻孔周圍有單純皰疹,腦脊液中可找到腦膜炎球菌。
2、結核性腦膜炎:兩病均有頭痛,但結核性腦膜炎多為兒童及青年,病情進展緩慢,早期可有發熱、盜汗、消瘦等結核病常見的中毒表現,可找到身體他處的結核病灶,最終由腰穿結果來證實。

相關檢查

耳內流膿不暢,膿液污穢味臭,鼓膜鬆弛部或邊緣性穿孔。乳突X線照片或CT掃描有骨質破壞,顱腦MRI檢查有助於診斷。腦脊液檢查、顱內壓測定、眼底檢查、血培養、定位體徵對分析發生變證的部位及類型有參考價值。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膿毒流竄入里,故耳痛劇烈,膿液反而減少;熱毒熾盛,入於營血,邪正相搏則憎寒壯熱、頭痛如劈;火毒上逆,則嘔吐項強;營氣通於心,熱毒入營,心神被擾故心煩躁擾;舌質紅絳少苔為熱傷營陰之證。
膿毒深陷,犯於心包,神明被擾,故見於頭痛、嘔吐、嗜睡、神昏、譫語;邪熱閉於體內,故見高熱不退;舌質紅絳,脈細數為心營熱盛之證。
邪毒內陷上逆,見於耳痛頭痛劇烈;熱毒熾盛,故高熱;熱擾心神,則神志昏迷;熱極動風,則手足躁動、筋脈拘急、四肢抽搐;風痰阻絡則見肢軟偏癱;舌質紅絳而乾,脈弦數為熱盛陰傷。

治療原則

根據黃耳傷寒發病原因,採用清營涼血、清心開竅、鎮肝息風、泄熱解毒為內治法;必要時配合手術治療。

證治分類

(一)膿毒走竄,熱入營血
症狀:耳內流膿臭穢,突然膿液減少,耳痛劇烈;可伴頭痛如劈,項強,嘔吐,憎寒壯熱,心煩躁擾,但神志尚清。舌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清營涼血,泄熱解毒。
方藥:清營湯加減。
常用藥:犀角、生地、玄參、竹葉、麥冬、丹參、黃連、金銀花、連翹。
(二)膿毒深陷,熱入心包
症狀:耳內流膿臭穢,耳痛;可伴頭痛劇烈,高熱不退,頸項強直,嘔吐、嗜睡,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脈細數。
治法:清心開竅,泄熱解毒。
方藥:清宮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至寶丹。
常用藥:(清宮湯)犀角、生地、玄參、竹葉、麥冬、丹參、黃連、金銀花、連翹。
(安宮牛黃丸)牛黃、鬱金、犀角、黃連、硃砂、梔子、雄黃、黃芩、珍珠、冰片、麝香、金箔衣。
(紫雪丹)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玄參、升麻、甘草、丁香、朴硝、麝香、硃砂。
(至寶丹)烏犀、硃砂、雄黃、玳瑁、琥珀、麝香、龍腦、金箔、銀箔、牛黃、安息香。
(三)膿毒熾盛,熱極動風
症狀:臭穢膿汁自耳內流出,多伴發耳痛;全身可見劇烈頭痛,高熱,手足躁動,頸項強直,甚則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甚或肢軟偏癱。舌質紅絳而乾,脈弦數。
治法:泄熱解毒,鎮肝息風。
方藥:羚羊鉤藤湯加減。
常用藥:羚羊角、桑葉、貝母、生地、鉤藤、菊花、茯神、白芍、甘草、竹茹。

其他療法

1、耳局部處理。
2、儘早行手術治療,清除耳部病灶。

轉歸預後

本病若能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多可治癒,晚期若不及時搶救可致死亡。

預防調護

1、治療膿耳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2、本病變化迅速而危重,應注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持生命體徵穩定,採取積極治療以使病情轉輕向好。

文獻摘要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凡患耳中策策痛者,皆是風入於腎之經也,不治流入腎,則卒然變脊強背直,或痙也。若因痛而腫生癰癤,膿潰邪氣歇,則不成痙。所以然者,足少陰為腎之經,宗脈之所聚,其氣通於耳。上焦有風邪,入於頭腦,流至耳內,與氣相擊,故耳中痛。耳為腎候,其氣相通,腎候腰脊,主骨髓,故邪流入腎,脊強背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