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鐮刀菌枯萎病

黃瓜鐮刀菌枯萎病

黃瓜鐮刀菌枯萎病是一種由土壤傳染,從根或根頸部侵入,在維管束內寄生的系統性病害(導管型枯萎病),是黃瓜生產上較難防治的病害之一,常造成較大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鐮刀菌枯萎病
  • 外文名:Cucumber Fusarium wilt
  • 病原:尖鐮孢菌黃瓜專化型
  • 病原類型:真菌
  • 傳播途徑:土壤
  • 侵入部位:根或根頸部
病害症狀,病原描述,發病規律,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害症狀

開花結果後陸續發病,被害株最初表現為部分葉片或植株的一側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但萎蔫葉早晚恢復,後萎蔫葉片不斷增多,逐漸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主蔓基部縱裂,縱切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現白色或粉紅色霉狀物,即病原菌子實體。有時病部溢出少許琥珀色膠質物。幼苗染病,子葉先變黃、萎蔫或全株枯萎,莖基部或莖部變褐縊縮或呈立枯狀。

病原描述

Fusdrz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mumOwen.稱尖鐮孢菌黃瓜專化型,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瓜蔓上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鐮刀形,無色透明,兩端漸尖,頂細胞圓錐形,有時微呈鉤狀,基部倒圓錐截形或有足細胞,具橫隔0~3個或1~3個。大小,一個隔膜的12.5~32.5×3.75~6.25微米,兩個隔膜的21.25~32.5×5.0~7.5微米,三個隔膜的27.5~45.0×5.5~10.0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多生於氣生菌絲中,橢圓形至近梭形或卵形,無色透明,大小7.5~20.0×2.5~5.0微米。在PD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呈絨毛狀,淡青蓮色;基物表面深牽牛紫色,培養基不變色。在米飯培養基上菌絲絨毛狀,銀白色。綠豆培養基上菌絲稀疏,銀白至淡繭黃色。據報導,此菌有生理分化,但國內各地多為同一菌系。

發病規律

黃瓜枯萎病病莖100%帶菌,鐮刀菌通過導管從病莖向果梗蔓延到達果實,由果梗進入果實後隨果實腐爛擴展到種子上,致種子帶菌。播種帶菌的種子,苗期即染病。此外病菌還可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和未腐熟的帶菌有機肥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從根部傷口或根毛頂端細胞間侵入,後進入維管束在導管內發育堵塞導管,引起寄主中毒,使瓜葉迅速萎蔫。地上部的重複侵染主要通過整枝或綁蔓引起的傷口。該病發生程度取決於當年的侵染量。
空氣相對濕度90%以上易感病。病菌發育和侵染適溫24~25℃,最高34℃;最低4℃;土溫15℃潛育期15天,20℃9~10天,25~30℃4~6天,適宜pH4.5~6。調查表明:秧苗老化、連作、有機肥不腐熟、土壤過分乾旱或質地粘重的酸性土是引起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

發病條件

連作,低洼潮濕,水分管理不當或連綿陰雨後轉晴,澆水後遇大雨,土壤水分忽高忽低,幼苗老化、連作、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蔬菜根結線蟲皆易誘發本病並可以加劇枯萎病的發生。有機肥不腐熟、土壤過分乾旱或質地黏重的酸性土是引起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為主,藥劑為輔。
(1)選用抗病品種。黃瓜品種間對枯萎病的抗性差異明顯。如長春密刺,津研6號、7號,津雜2號、3號、4號,津早3號,西農58號,早青2號,中農5號,龍雜黃1號,鄭黃2號,湘黃瓜1號、2號、寧豐1號、2號,魯黃1號,早豐1號、春豐2號等均較抗病,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
(2)選用無病新土育苗,採用營養缽或塑膠套分苗。改傳統的土方育苗為營養缽或自製的塑膠套分苗,便於培育壯苗,定植時不傷根,定植後緩苗快,增強寄主抗病性。
(3)選擇5年以上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土地,與其它蔬菜實行輪作。
(4)嫁接防病。利用南瓜對尖鐮孢菌黃瓜專化型免疫的特點,選擇雲南黑籽南瓜或南砧1號作砧木,取計畫選用的黃瓜品種做接穗,採用靠接或插接法,進行嫁接後置於塑膠棚中保溫、保濕,白天控溫28℃,夜間15℃,相對濕度90%左右,經半個月成活後,轉為正常管理。採用靠接法的,成活後要把黃瓜根切斷,定植時埋土深度掌握在接口之下,以確保防效。
(5)加強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肥料,減少傷口。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澆水做到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適當多中耕,提高土壤透氣性,使根系茁壯,增強抗病力;結瓜期應分期施肥,切忌用未腐熟的人糞尿追肥。
(6)嫁接防治:黃瓜的枯萎病是土傳病害,一般常用的防治方法費工費時,效果又不好。嫁接可基本解決黃瓜重茬和枯萎病的問題。
(7)藥劑防治:①種子消毒,用有效成分0.1%的60%防霉寶(多菌靈鹽酸鹽)超微粉加0.1%平平加浸種60分鐘,撈出後沖淨催芽。也可把乾燥黃瓜種子置於70℃恆溫處理72小時,但要注意品種間耐溫性能及種子含水量確保發芽率。②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克處理畦面。⑧土壤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4公斤,混入細乾土,拌勻後施於定植穴內。④藥劑灌根。掌握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3.2%惡甲水劑3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DTM)可濕性粉劑35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3~0.5升,或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300倍液,每株100毫升,隔10天后再灌1次,連續防治2~3次,但一定要早防、早治,否則效果不明顯。此外,於定植後開始噴灑液體法生產的細胞分裂素500~600倍液,隔7~10天1次,共噴3~4次,可明顯提高抗性,如能加入0.2%磷酸二氫鉀,或0.5%尿素或噴灑噴施寶每毫升加水11~12升、或植寶素7500倍液效果更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