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牡丹(變種)

黃牡丹(變種)

落葉小灌木或亞灌木,高1-1.5米,全體無毛;莖木質,圓柱形,灰色;嫩枝綠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鱗片。葉互生,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花瓣9-12,黃色,倒卵形,有時邊緣紅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塊,種子數粒,黑色。分布於雲南中部昆明、嵩明、祿勸、西北部大理、洱源、麗江、中甸、維西、德欽、西南部景東,西藏東南部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隆子,四川西南部木里等縣,生於海拔2000-3500米地帶。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生態特徵,保護價值,藥療用途,

基本信息

黃牡丹是野牡丹的一個變種,為芍藥科落葉小灌木或亞灌木,生於海拔2000~3500米地帶。高1~1.6米。全體無毛,莖木質,圓柱形,呈灰色或嫩枝綠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鱗片。分布於雲南中部、西南部景東、西藏東南部、西南部木里等多個縣區。
與野牡丹的主要區別:花瓣為黃色,有時邊緣紅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塊。
黃牡丹(變種)
分布於雲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生海拔2500-3500米的山地林緣。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
根藥用,根皮(“赤丹皮”)可治吐血、尿血、血痢、痛經等症;去掉根皮的部分(“雲白芍”)可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等症(雲南省藥品標準)。

生態特徵

分布區地處西南季風區內,乾、濕季明顯,夏涼冬寒,雨量多,濕度大。大多生長於石灰岩山地灌叢或疏林下。一般3月萌發,4--5月開花,9--10月果熟,11月葉脫落。

保護價值

中國西南地區特有植物,花黃色,是培育牡丹芍藥等新品種的種質基因,在園藝育種上有科學價值。根皮入藥,為白芍的代用品,治療吐血、腰痛、關節痛、月經不調等疾病,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通經等作用。此外,野生黃牡丹還是栽培牡丹的祖先,在科學上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黃牡丹(變種)

藥療用途

主治
《本經》曰:寒熱,中風,瘛瘲、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別錄》曰: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癩疾。吳普曰:久服輕身益壽。甄權曰:治冷氣,散諸痛,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大明曰:通關腠血脈,排膿.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治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張元素曰:治神志不足。無汗之骨蒸,衄血吐血。李時珍曰:和血出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選方
癲疝、偏墜,氣脹不能動者,牡丹皮防風等為末,酒服二錢,甚效(千金方)。
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燼半兩,水二鐘,煎一鐘服。
傷損瘀血: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枚,熬過,同搗末,每旦溫灑服,方寸,匕血、當化為水下。
金瘡內漏:牡丹皮為末。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也(千金方)。
下部生瘡已決洞者:牡丹末湯服,方寸,七日三服。
解中蠱毒:牡丹根搗末,服一錢,七日三服。
摘錄:《本草綱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