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道護堤

黃河故道護堤

黃河故道由西北向東南穿過徐州老城區,在市內的流程約有7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故道護堤
  • 類別:古建築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這些石護堤為清乾隆年間修建的,乾隆以前的故黃河護堤多為夯土而成。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來徐州,目的就是考察黃河水情以及河防工程。那個時候黃河還未北移,流經徐州。乾隆二十一年,黃河在徐州孫家集決口,徐屬各地均遭水災。次年四月乾隆南巡,雖在江南,卻乘船北上至宿遷順河碼頭,登入徐州視察水災。加固增築黃河石堤,解除水患對徐州城的威脅。並在徐州城北門外設立測水標誌,監視黃河水。黃河長期為患,對徐州的威脅一時很難根除,乾隆就責成兩江總督尹繼善,在徐州古禹王廟改建行宮,以示治理黃河決心。 乾隆在以後的三次來徐州的時候,曾多次登上當年蘇東坡在徐治理黃河的留下的黃樓,考察河防。即使在乾隆離開徐州之後,其心仍關係著徐州百姓,他的一首問徐州事,淋漓盡致的表達了這關切之心。“齊魯如雲麥望秋,憂心日夜在徐州。亟來更有疇咨事,首問吾民略息不?”現在徐州人民徹底擺脫了水患的困擾,在黃河故道邊建起了長達10餘里黃河帶狀公園供市民遊玩憩息。

文物特徵

黃河從金明昌五年(1194)黃河奪泗入淮,到1855年黃河最後一次改道,黃水在徐州城下流經有600 多年,特別是明清兩代,黃河經常泛濫決口,歷代都非常重視黃河堤壩的修築。市內現存的一段護河堤遺蹟平均高出河底平面6米左右,兩岸全部是石料護坡,現存雞咀壩一段石堤,堤頂寬約3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