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火巷

黃橋火巷

黃橋火巷,原本名黃橋何巷,位於黃橋鎮十橋中路東側,南北走向,寬有3米,巷道北側雖經擴遷,現仍留有70多米長。巷兩側一二幢留存的古舊住宅,從其青磚灰瓦、石礎粗梁的模樣來看,仍留有明清時的建築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橋火巷
  • 原名:黃橋何巷
  • 所屬地區:江蘇泰興
  • 郵編:225411
地名由來,地理位置,

地名由來

1982年出版的《泰興縣地名錄》中有所記載,並解釋為“原見巷內有磷火而得名”。
巷內路西首第二家,現年96歲的何亞蘭老奶奶留存收藏的著份委託書,實質為一贍養證明,為兩張八開大的粗棉紙。時間在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二月,由於年代較遠,紙張多皺摺,但因系毛筆寫就,墨跡仍為清晰,文中內容也為解開此巷名之疑給出了權威答案。
從這份委託書來看,這座房屋的主人是何周氏,“因年老無後,生活維艱,將所有祖遺何巷中坐北朝南大廳三間,對廳五間,屏風格扇板壁地板俱全,以及隨屋基天井一方,均系前明太僕卿篤齋公住宅,頗有歷史價值,必須保存。交有親房中繼生、立生兩侄,願生養死葬之”。
原來這條巷就是人們傳說中的何巷,登記為火巷,後來人們皆以此相稱,應為諧音所致,應為當年地名普查時工作人員之筆誤,至於其解釋,當歸為望文生義、牽強附會之一說。
文中所指“明太僕卿篤齋公”,據《泰興何氏家乘》記載,此人是黃橋鎮人,名何棐,歷史上曾任過陝西道監察御史,當地人俗稱何御史。篤齋是他書齋的名字。由此來看,這裡應是他生前住過的宅子。
文中所提的“親房中繼生、立生兩侄”,據何亞蘭老奶奶介紹,繼生是她的父親,立生為其叔叔。
至於文末“中人”“族”之下署名的卓甫、迪三兩人,均為這一姓的長者。前者為清末秀才,私立黃橋中學的創辦人之一,當時為黃橋何氏宗祠祠長;迪三為何周氏這一族的族長,也是宗祠執事。由家族中最高輩分的長老出面主持此事,是最合適和最符合情理的一件事。

地理位置

黃橋火巷位於黃橋鎮十橋中路東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