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棪

黃棪

黃棪原產地福建安溪羅岩,亦名黃旦,為無性系品種,主要產於安溪,其他烏龍茶區也有少量種植,適制烏龍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棪
  • 別稱:黃旦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福建安溪羅岩
概述,黃旦的由來,

概述

黃棪為小喬木型,樹勢半開展,稍直立,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近水平著生,大都為橢圓形,葉緣略向內卷,齒深稍銳,葉端稍長,葉基稍鈍圓,葉面隆起,略呈肋骨狀,側脈顯而密,葉色較黃,有光澤,嫩梢較短小柔軟,色黃綠,發芽率高,芽頭密,為早芽種。

黃旦的由來

有兩種傳說:其一,相傳,清鹹豐十年(1860)安溪羅岩灶坑村(今虎邱鄉美莊村),有個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為妻。當地風俗,結婚一個月,新娘回娘家“對月換花”,返回婆家時,新娘帶回的禮物中要有一種東西“帶青”(即植物幼苗),以象徵世代相傳,子孫興旺。王氏“帶青”之物,即為兩株小茶苗,種在祖祠旁園地里。經夫妻雙雙培育,長得枝繁葉茂。採制成茶,色如“黃金”,奇香似“桂”,左鄰右舍爭相品嘗,嘖嘖稱讚,特以王淡名字諧音命名為黃旦。後來,茶商林金泰將黃旦運銷東南亞各國,供不應求。為進一步提高黃旦的身價,並根據黃旦的特徵,又名黃金桂。
其二,十九世紀中葉,安溪羅岩村茶農魏珍,外出路過北溪天邊嶺,見一株茶樹呈金黃色,因好奇心驅使而將它移植家中盆里。後經壓枝繁殖,精心培育,茁壯成長。採制成茶,沖泡之時,未揭杯蓋,茶香撲鼻;揭開杯蓋,芬芳迷人,因而傳揚。後人根據其葉色、湯色特徵,取名黃旦。
黃旦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一年生長期8個月。適應性廣,抗病蟲能力較強,單產較高。適制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制烏龍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黃,葉底黃亮,獨具一格。
黃旦主要分布於羅岩、大坪、金谷、劍斗、城廂等地。1990年栽培面積一萬多畝,居全縣第五位,為縣內四大當家良種之一。並先後傳到福建省永安、三明等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