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昉

黃景昉(1596-1662),明末福建晉江東石人,字太稚(穉),號東厓(崖)。宋興化軍城太常院卿侍中同知樞密院使諡文正黃中庸十六世孫,宋游洋龍溪侍御史黃偊十五世孫。入仕後,徙居縣城,府第在寬仁鋪(今泉州市區塗門街)。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生。萬曆四十三年中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景昉入仕,初選庶吉士。時權寬宦魏忠賢勢焰方熾。御史吳裕中因言事忤逆魏忠賢,被杖身亡,湖南同鄉沒有一個敢前往弔喪,景昉拿出自己的薪俸資助吳裕中遺屬治喪。崇禎元年(1628年),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篡修《熹宗實錄》。

基本介紹

  • 本名:黃景昉
  • 字號:太稚(穉)
    東崖
  • 所處時代:明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福建泉州
  • 出生時間:1596
  • 去世時間:1662
  • 主要成就:晚明宰相
  • 族脈:莆陽黃一脈
  • 祖籍:福建莆田
人物經歷,明史記載,

人物經歷

入仕後,徙居縣城,府第在寬仁鋪(今泉州市區塗門街)。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生。萬曆四十三年中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景昉入仕,初選庶吉士。時權寬宦魏忠賢勢焰方熾。御史吳裕中因言事忤逆魏忠賢,被杖身亡,湖南同鄉沒有一個敢前往弔喪,景昉拿出自己的薪俸資助吳裕中遺屬治喪。崇禎元年(1628年),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篡修《熹宗實錄》。歷官庶子直日講。崇禎十二月二日,思宗親臨經筵,向臣下徵詢 用人之道 。景昉直言不諱向思宗反映朝廷考選不公的諸多弊端,他以推官成勇、朱天麟為例,認為他們都是廉潔奉公,很有才幹的人,聲望素著,卻不能 與清華一樣選他還為原刑部尚書鄭三俊鳴不平,認為鄭三俊是四朝元老,為官清正是朝進野公認的,雖然有些過失,但長期系獄是不公正的。事後,景昉又專門寫了奏章,論述朝廷在用人方面的得失是非。後來,思宗採納景昉的意見,釋放鄭三俊,調整成勇等人的職務。不久,升詹事府少詹事。崇禎十四年,晉詹事,兼管翰林院。時翰林庶吉士停選多年,景昉上疏請求恢復。不報,景昉自作主張,召還修撰劉同升、編修趙士春充實翰林院。崇禎十五年,景昉召對稱旨,由詹事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蔣德璟(同邑福全所人)、吳甡陳洪謐(同邑青陽錢嶼陳厝人)、林欲楫(同邑西濱人)、黃鳴俊(莆田人)同時入閣,並為輔臣。有一次召對,景昉竭力推薦原右中允黃道周,認為黃道周品質清修,學頭號淵博,順便訴說黃道周家用貧子幼窮苦之狀。思宗心有所動,不久黃道周得賜還故官。崇禎十六年,加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南京管理長江的官員原有文武二員,思宗準備裁革文臣,專任武臣誠意伯劉孔昭;副都御史惠世揚被任命後遲遲未上任,思宗命削其官籍。景昉認為思宗處理這兩件事過於輕率,上表諫諍。思宗很不高興。於是,景昉連連上書要求引退。景昉在閣10個月。崇禎十六年九月離京返鄉。崇禎十七年,明亡。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監國,旋稱帝,是為隆武帝。如景昉入直,未久告歸。唐王失敗後,景昉蟄居家中近20年,以著述為事。清乾隆《泉州府志》稱其 文尚古奧,詩亦洪壯 。著有《館閣舊事》、《讀史唯疑》、《宦夢錄》、《經史要論》、《經史匯對》、《雙聲疊韻譜》、《古今明堂記》、《制詞》、《東崖詩稿》、《鹿鳩詠》、《燕楚游詠》、《國史唯疑》、《館寮十志》、《讀諸家詩評》、《御覽備邊略》等十多種。清康熙元年(1662年),景昉卒於家。《福建通志》載:墓在磁灶山)。
附《台灣游洋龍溪黃景昉家譜——世系》:
一世偊公字從吉行號梅庵行木十八中奉大夫太常寺正卿中庸長子襲父恩補承事郎宋紹聖甲戌特奏進士初封奉禮郎尋擢侍御史與配安人崔氏由興化軍城府西巷(今莆田雷山巷110號太常第)徙興化縣游洋龍溪唐涯厝宋皇佑庚寅年五月初八日生宋建炎戊申年八月十五日卒年七十九合塋吳唐山繼配晉邑仁和裏邱氏子二長徹崔氏出次敵諱龍字常龍邱氏出
二世龍公乳名敵御試前帝所忌命改曰龍字常龍號太乙號檗谷逸叟行元十八侍御史偊公次子宋紹興庚辰梁克家榜特奏進士官龍溪令由興化縣游洋龍溪遷居龍溪縣衙棄官隨母邱氏歸於晉邑仁和里檗谷因樂其山水遂居焉宋政和壬辰年八月初五日生宋慶元庚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卒配游洋龍溪方氏繼配晉邑潯海施氏葬石龜嶺古月亭子三長諱洲次諱濤季諱瀛
三世 仙錫諱洲號厚卿行火十七龍公乳名敵長子分居烏林後坑游洋龍溪方氏孺人出為晉邑後坑之祖卒葬後坑山之原子一潘山裔居東石湖頭鄉黃宅
仙舉諱濤字雲賓號檗卿晚號鶴皋行火十八龍公乳名敵次子居仁和檗谷遂為檗谷之祖潯海施氏出卒葬煙墩山之原子二長諱子文次諱子海
仙逸諱瀛號永卿行火十九龍公乳名敵季子司教於南漳卒於官裔居龍邑觀音山北溪頭黃宅潯海施氏出
四世潘山字叔番號雷山後人行土四十二仙錫子配下輦曾氏女經郡城南獅山腳舊鋪古有神道碑建於此子鎮山分居烏林後坑
子文字公章行土四十三仙舉長子配青陽蔡氏女子四長逞行一郎次遑行二郎季道行三郎四暹行四郎
子海字公深行土四十七仙舉次子配塔頭孫氏女子五長迂行廿六郎次達行廿七郎季逵行廿八郎四連行廿九郎五遇號行三十郎
子田字公坦行土四十八仙逸長子配林氏分支永坑台灣甚多
念楚字公垣行土四十九仙逸次子配劉氏分徙漳州觀音山北溪頭黃宅
五世鎮山潘山子字士壘行五郎配蔡氏子潛隱
鎮崗子文長子字士岡行一郎配許氏子二潛隉潛陶
鎮嵐子文次子字士風行二郎配林氏子潛隍
鎮嵛子文季子字士俞行三郎配陳氏子二潛隅潛際
鎮崮子文四子字士固行四郎配洪氏子潛陛
鎮嵩子海長子字士高行廿六郎配蔡氏子二君陽君陸
鎮崇子海次子字士宗行廿七郎配吳氏子君倀君仲君仨
鎮岩子海季子字士石行廿八郎配蔡氏子二君陟君陣
鎮崖子海四子字士圭行廿九郎配施氏子君陌
鎮岸子海五子字士乾行三十郎配李氏子二君附君隨
六世潛隱鎮山子字首甫配洪氏子一周塘居晉邑東石湖頭為湖頭之祖
君仲鎮崇次子字亞甫博學能文著有族譜圖序配許氏子一順
七世周塘潛隱子字宗魯配蔡氏子二長敬齊次梓里
順公君仲子字宗和明正統海寇攻讀掠泉州順公率鄉勇抵禦眾寡不敵殉於陣中謚義烈葬東山配林氏子容
八世敬齊周塘長子隨父遷居東石湖頭
梓里周塘次子分衍二房五柱
容公字祥哲號質直君仲子明正統間隨父捍禦倭寇父旌表義烈容公乃贅於郡中余家遂為檗谷入郡塗山街歐安館黃宅之祖卒於石井子克復
九世克復明正德以子潤貴例贈大中大夫晉階中憲大夫松江知府祀鄉賢子二潤深
十世潤公號東石克復長子正德庚辰科進士官山西左布政使司參政祀鄉賢子一伯敬
深克複次子旌表孝子明正德間泉州知府同知理問子一伯憲
十一世伯敬潤子世居泉郡塗山街歐安館黃厝子國彥
伯憲深子以子國賢貴贈南京工部司務世居泉郡塗山街歐安館黃厝子國賢
十二世國彥伯敬子亞魁明隆慶丁卯科鄉試舉人第七名官榮府左長史子彝
國賢伯賢子文魁明已卯科鄉試舉人中式第七十三名貢士官戶部郎中子萼
十三世彝國彥子以子景仿貴封戶部主事晉階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子五景明景昉景昭景曄景曦
萼國賢子明萬曆癸未科進士未仕子景煥
十四世景明彝長子官明崇禎間歷官廣西按察使司浙江金衢兵巡道
景昉彝次子字大犀號東崖累官至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景昭彝季子以兄蔭官知縣
景曄彝四子官溫州別駕
景曦彝五子官游擊
景煥萼子文魁隆武丙戌中式第廿六名舉人

明史記載

黃景昉,字太稚,亦晉江人。天啟五年進士。由庶吉士歷官庶子,直日講。崇禎十一年,帝御經筵,問用人之道。景昉言“近日考選不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乃不得預清華選。”又言“刑部尚書鄭三俊四朝元老,至清無儔,不當久系獄。”退復上章論之,三俊旋獲釋,勇等亦俱改官。
景昉尋進少詹事。嘗召對,言:“近撤還監視中官高起潛,關外輒聞警報,疑此中有隱情。臣家海濱,見沿海將吏每遇調發,即報海警,冀得復留。觸類而推,其情自見。”帝頷之。十四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時庶常停選已久,景昉具疏請復,又請召還修撰劉同升、編修趙士春,皆不報。 四年七月,向高辭位。御史黃公輔慮象坤柄政,請留向高,詆象坤甚力。象坤遂辭去。六年,廷推南京禮部尚書。魏忠賢私人指為繆昌期黨,落職閒住。
崇禎元年,召拜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明年冬,都城被兵,條禦敵三策。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帝覘知,遂與何如寵並相。明年,溫體仁入,象坤其門生,讓而居其下。累加少保,進武英殿。象坤在翰林,與龍錫、謙益、士升並負物望,有“四錢”之目。及體仁相,無附和跡。
十五年六月召對稱旨,與蔣德璟吳甡並相。明年並加太子少保,改戶部尚書、文淵閣。南京操江故設文武二員,帝欲裁去文臣,專任誠意伯劉孔昭。副都御史惠世揚遲久不至,帝命削其籍。景昉俱揭爭,帝不悅,遂連疏引歸。唐王時,召入直,未幾,復告歸。國變後,家居十數年始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