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和聲

黃昏的和聲

《黃昏的和聲 》是一首詩歌,作者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象徵派詩歌先驅,代表作有《惡之花》。詩人雨果曾給波德萊爾去信稱讚這些詩篇“象星星一般閃耀在高空”。雨果說:“《惡之花》的作者創作了一個新的寒顫。”波德萊爾對象徵主義詩歌的貢獻之一,是他針對浪漫主義的重情感而提出重靈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昏的和聲
  • 作品別名:《黃昏的和聲 》
  • 創作年代:十九世紀
  • 作品出處:《惡之花》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
詩歌正文,作品鑑賞,

詩歌正文

黃昏時刻,花兒壓在枝頭髮顫,
每朵都在吐香,像香爐一樣;
聲音和香氣在夜幕中迴蕩,
憂鬱的圓舞曲和疲倦的暈眩!
每朵都在吐香,像香爐一樣;
小提琴像一顆受傷的心啜泣;
憂鬱的圓舞曲和疲倦的暈眩!
天空含愁又美麗,猶如一座大祭台。
小提琴像一顆受傷的心啜泣,
一顆柔心憎恨茫芒太虛與黑夜!
天空含愁又美麗,猶如一座大祭台,
太陽已沉入自己凝固的血液里。
一顆柔心憎恨茫茫太虛與黑夜!
蒐集輝煌過去的所有遺蹟!
太陽已沉入自己凝固的血液里……
你在我記憶中像一尊“聖體發光”!

作品鑑賞

這首詩是波德萊爾的代表作,也是歐洲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它形象地表現了象徵主義詩歌的特點和美學追求。
詩人想用黃昏的意象來表達自己與情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里的歡樂、痛苦和聖潔的感情。詩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是詩人心靈的流露,是詩人的情感抒發。那花的戰慄就是詩人的顫慄,那幽咽的聲音就是詩人心的哭泣聲,那天空的淒愁象徵著詩人憂鬱的心境。詩人奔走在這喧囂的世界,體味情感的波瀾,在萬物中,在它們的動靜中尋找詩的意象,尋找心靈的象徵,摹畫心靈的美。詩人的美是憂鬱的,無論那花、那音樂、那天空都蒙著重重的帷幕,沉沉的。
另外,詩的詩體頗為獨特。詩人放棄了慣用的“商籟體”,而採用來自馬來的詩體:全詩上段的二四兩句和下段的一三兩句重複,韻律嚴格。這不僅加重了詩的意象,使情緒的表達更加濃重,而且也增強了詩的節奏,音樂感極強,一詠三嘆,纏綿悱惻。其實,對音樂感的追求也是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一個特點,有人就曾說過,這首詩是詩歌對音樂的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