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才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尋烏中學物理教師)

黃才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尋烏中學物理教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才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尋烏中學物理教師,“'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才發 
  • 國籍中國
人物事跡,獲得榮譽,

人物事跡

黃才發拿著無人機,正給學生講解如何操作,卻總感覺衣服被一下一下拉扯。回頭看,是個小男孩,黃才發低頭問道:“有什麼事?”男孩怯生生地說:“老師,我想玩機器車。”那充滿渴望的天真眼神深深觸動了黃才發,他趕緊拿來機器車遞給了小男孩。
小男孩來自江西贛州尋烏縣,常年跟祖父母生活,平時很少見到科普書,更不用說無人機、機器人。黃才發是尋烏中學的物理教師,近5年,一直在山高水遠的地區給孩子做科普。孩子們喜歡黃才發,稱他為“發哥”“發爸”或直呼其名。
上海開始垃圾分類後,黃才發藉機開辦了一場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講座。為了這場講座,他白天在尋烏縣拍照片,晚上做幻燈片,試圖喚醒山區孩子的環保意識。“講座時,我搞了個有獎問答環節,答錯了發一瓶礦泉水,答對了獎勵我從杭州帶回的特產。”
“我是孩子進入科學殿堂的橋樑”
2015年初,尋烏有了第一座農村中學科技館,獲得“磁懸浮燈泡”“會飛的小球”等20餘件科技展品。黃才發喜歡物理,又長期擔任尋烏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於是成為科技館負責人。
這份工作沒有報酬還要花大量時間。剛開始黃才發有些犯愁:教學任務重,哪有精力乾科普呢?起初令他困惑的是,科普不像分數那樣可量化,這項工作的價值何在?
黃才發“硬著頭皮上”,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慢慢地,他被科普迷住了。在他的努力下,尋烏中學科技館活動室和尋烏中學科技小組先後建成。他還組織了徵文比賽、學生講解活動並帶領學生參與全國科普日等活動,在幼小貧乏的心靈中播下了科學的火種。
2018年9月,中國流動科技館尋烏縣巡展活動拉開帷幕,黃才發連續4天分批次有秩序送32個班級總計1652名學生去東江源參加巡展,體驗科學魅力。此外,科普手抄黑板報評比、機器人組裝比賽、無人機試飛體驗等活動也相繼開展。2015年以來,一大批學生從科技館獲益。“2016年—2018年縣裡考取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科技館的受益者。”黃才發說。
學生溫新泉給黃才發留下深刻印象。高一時溫新泉去了趟科技館,激發了對物理的極大興趣,經常和黃才發一起探討最速降線、“穿牆”而過等展品背後的原理。溫新泉說:“這激發了我渴望知識、探索未知的欲望。”後來,溫新泉參加了班級科技興趣小組並任組長。2017年,他順利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
每當孩子渴望知識的眼神得到滿足,黃才發就會覺得很值:“我是一座橋樑,帶著孩子通往科學殿堂。”
騎機車把機器人送到山裡
黃才發經常和其他科技館的老師交流,他們一起加入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農村中學科技館科技志願服務隊,不定期前往更偏遠的鄉鎮開展科普展品體驗活動。
“農村孩子接觸科技的機會很少,獲取科學知識的渠道也少,不像大城市兒童去科技館就像逛街一樣方便。”黃才發說,從最遠的村莊去縣農村中學科技館看展品至少需要2小時,去市里看展品則要5—6個小時。
有時候,黃才發會騎上機車,背著展品,在山路來回顛簸幾個小時,只為把一個機器人送到孩子手中。“給山里孩子做科普,累並快樂著。”黃才發由衷地說。心思都在搞教學、做科普上,黃才發對兒子抱有歉意,“花在他身上的時間不多。”
以科技館和學校為基地,黃才發跟縣攝影協會合作,開展了以“保護東江源,創綠色尋烏”為主題的攝影展品展覽活動,傳播環保理念;與縣交警大隊合作,在縣城北廣場和尋烏中學開展了交通安全出行知識講座及宣傳活動;節假日,他還前往其他農村中學科技館,指導開展各項活動。
未來,黃才發希望能鼓勵學生髮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自己創作科普展品。“我同時希望科普資源繼續向農村傾斜,為提高農村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青少年科學素質發揮更實在的作用。”黃才發說。

獲得榮譽

2019年8月,被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表彰為“'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2022年6月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物·故事”欄目《在山區播種科學·黃才發》播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