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近

黃思近(1530-1607),字與仁,號似山,生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泉州南安人。進士,歷任分宜縣令、戶部郎中、襄陽知府、饒州知府、雲南參政等職。《福建通志》《泉州府志》等有傳。墓在南安豐州金星山。

基本介紹

  • 本名:黃思近
  • 字號:與仁
  • 出生時間:1530
  • 去世時間:1607
生平,行誼,墓地,家族,

生平

嘉靖戊申(1548),18歲,入南安縣學。
嘉靖壬子(1552),22歲,中式舉人。
黃思近像黃思近像
嘉靖壬戌(1562),32歲,殿試二甲進士。授江西分宜縣知縣。
嘉靖乙丑(1565),35歲,遷戶部浙江司主事。
嘉靖丙寅(1566),36歲,欽差榷杭州府關稅。
隆慶戊辰(1568),38歲,遷本部郎中。
隆慶辛未(1571),41歲,遷襄陽府知府。
萬曆癸酉(1573),43歲,丁母憂。
萬曆丙子(1576),46歲,任江西饒州府知府。
萬曆戊寅(1578),48歲,遷江西按察使分巡南贛兵備道。
萬曆辛巳(1581),51歲,遷雲南布政使司參政,丁父憂。
萬曆乙酉(1585),55歲,改廣東布政使司參議兼攝諸道務。
萬曆丁亥(1587),57歲,遷雲南按察使副使。
萬曆庚寅(1590),60歲,遷雲南布政使司左參政,授大中大夫。
萬曆癸巳(1593),63歲,致仕還鄉。
萬曆丁未(1607)卒,壽七十八歲。

行誼

黃思近為官32年,史稱“遵職循法,坦衷真意”。他中進士時,首輔徐階是父親黃瓚的同年好友,他的座師讓他找徐階想辦法留在朝中,黃思近不想靠拉關係當官,他說:“內外皆王臣也”,分派的結果是到江西分宜縣當縣令。分宜縣是一代權奸、前任首輔嚴嵩的家鄉,嚴嵩父子這時候剛剛下台,但是“其焰尚在”,而“朝論猶未釋忿,欲有所深求”,因此分宜縣令這個差使並不好當。黃思近到任後,一切秉公處理,對嚴嵩家族既不袒護也不迫害,所以分宜人都稱讚黃縣令是位忠厚長者。三年後他調到戶部擔任浙江司主事,奉派到杭州稽徵稅收。按當時的陋規,稅官都有“稅樣例金”可拿,黃思近命令把“稅樣”公開化,取消了這一陋規。於是浙江人稱他為“水部”,意指他官清如水。湖北襄陽當時是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地方官為了多收入,一年徵稅好幾回,黃思近到這裡做知府,改為兩年征一回,大大減輕了民眾的負擔。他丁憂離任時,當地人十分惋惜。他在雲南任職多年,對邊患深有了解,力主對緬甸的政策應網開一面,同時要防止軍隊跋扈,輕啟戰端。這是很正確的見解。因此他在退休前和退休時三度得到了皇帝的嘉獎和清華硯、白羽扇、雲錦蟒緞和金錢的特別賞賜。
致仕以後,黃思近過著淡泊、優遊的生活,從來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找地方官辦事,只和一幫好朋友聚會吟詩。七十四歲那年,黃思近還逸興大發,和同在泉州的一班好友莊國禎(戶部右侍郎)、林雲程(汝寧知府)、歐陽模(廣西副使)、黃鳳翔(南京禮部尚書)、詹仰庇(刑部右侍郎)、林喬相(副都御史)結伴遍游泉州周邊名勝古蹟,並將各人所作的記游詩結集為《山游吟稿》,這是泉州當時很有名的“七老同游”佳話。

墓地

黃思近死後葬在南安豐州後田村金星山。這是他生前就買好的家族墓地,除了他以外,他的妻妾、子孫也大多葬在這裡。黃思近古墓葬包括黃思近夫妻合葬墓一座和黃思近副室吳氏楊氏合葬墓一座,兩墓相鄰約60米,2009年3月25日列入南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在冊,編號:350583--0297。原墓葬規模甚大,除主墓墓道及牌坊已毀外,尚存部分約300㎡基本保存完好。兩墓形制相同,均為典型明代風格,全石結構。據專家介紹,像這樣年代明確、墓主知名、規模宏大、墓制典型、風格鮮明、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墓在泉州已極為少見。但2011年,因修建高鐵泉州站前東西大道,將被整體遷移。
黃思近墓黃思近墓

家族

黃思近是瓊州知府黃瓚(1490-1581)的第三子,母邱氏。其先居南安蘆溪黃山頭杏仁樹,元季移居晉江縣三十四都浮橋溪北筍江里(該地因黃瓚科甲而得名黃甲街),為泉州紫雲黃氏南安房筍江派。後因倭亂,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隨父移居泉州西街甘棠里(今甘棠巷)。弟黃思新為雲南彌勒州知州。子四。子孫於清初一支遷南安碼頭鎮麗陽村,一支遷台灣彰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